赵本山与他的娱乐帝国:从一人成名到造就百亿产业链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生活知识# #历史#
珠峰扫地僧品牌营销笔记——
●2003年,赵本山租赁下沈阳大舞台剧场时,许多人还怀疑这种东北乡土艺术能否登上大雅之堂。今天,本山传媒已成为年收入数亿的文化产业巨头。
2001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赵本山受小品演员高秀敏之邀到吉林,看了张小飞的二人转表演,躺在凳子上乐得前仰后合。那一刻,他意识到二人转这门东北民间艺术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赵本山当即决定收张小飞为徒,并开始策划二人转的发展蓝图。这一决定引领了中国娱乐产业的一个传奇——构建起一个年收入数亿、拥有30亿资产的“本山帝国”。
01 明星品牌,商业根基
赵本山的个人品牌价值是其商业王国的基石。从1982年在辽宁省农村小品调演中演出《摔三弦》一鸣惊人,到1990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他的个人品牌凝聚了巨大的价值。
他与潘长江搭档出演《瞎子观灯》曾轰动东北三省,而后通过《相亲》、《卖拐》系列、《昨天今天明天》系列等春晚小品,让全国观众认识了他。
但赵本山没有停留在单纯走穴代言的传统明星路线上。他清醒地认识到:个人品牌需要转化为公司品牌才能持续创造价值。
02 发现蓝海,重塑二人转
赵本山敏锐地发现了二人转被低估的商业价值。二人转在东北已传唱300多年,有深厚的市场基础,但始终停留在乡土艺术层面。
在东北,甚至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但当时的二人转从艺者处境尴尬,常常在田间地头表演,观众甚至只花1块钱就能看一场戏。
赵本山对二人转进行了大胆改造,提出“绿色二人转”的概念,剔除传统表演中大荤大俗的部分,将二人转改造为大众皆宜的快乐产业。
03 构建产业链,四大增长点
本山传媒的成功在于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价值链,主要集中在四大增长点上:
刘老根大舞台:现金牛业务
“刘老根大舞台”是本山传媒的赚钱大户。2003年,赵本山组建辽宁民间艺术团,租赁下可容纳600位观众的沈阳大舞台剧场,并将其命名为“刘老根大舞台”。
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旗舰店地处黄金地段,平均上座率在八成以上。其票价比一线城市电影院线还高,甚至超过百老汇经典名剧在中国巡演的价格。
2009年,刘老根大舞台以1.48亿元的年收入创全国同行之首。进京后的一年,北京剧场票房收入超过6000万元,交税1000多万元。
影视制作:造星工场与利润中心
本山传媒出品的《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和《乡村爱情》系列等电视剧,屡创收视奇迹。
这些影视作品通过多种方式盈利:电视台播出收入、贴片广告、植入广告和音像版权等。《乡村爱情》单部的贴片广告,每条保守估计在60万—90万元。
《乡村爱情2》的音像版权价格高达500万元。本山传媒的影视剧成本比一般电视剧低很多,演员多为其徒弟及家属,场地费也多由剧组所在地提供。
一部剧的费用不会超过1000万元。通过电视剧首播权、重播权和衍生品等收入,本山传媒的影视剧投资收入起码达到3亿元至5亿元规模。
广告代言:个人品牌变现
赵本山自己的广告代言费早已突破7位数。保守估计,他现在每年的代言费也应以千万计。
徒弟经营:品牌扩展与价值挖掘
赵本山通过收徒和办学方式,将个人品牌扩展为团体品牌。徒弟们在上春晚之后,出场费大幅提升。
以小沈阳为例,在上春晚之前的出场费大概3万元,而上春晚后,出场费早已过了30万元。赵本山成功打造了“赵家班”,使每个弟子都很强大,也让本山传媒如日中天。
04 资源整合,四维联动
赵本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品牌资源整合
赵本山不仅经营“赵本山”一个主品牌,还推出了多个子品牌。从2005年让徒弟蔡维利、王小虎在春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到小沈阳、王小利在央视春晚的高调亮相,显示出赵本山的子品牌战略是正确的。
子品牌多了,就降低了某一个子品牌过于强大的问题,这也有效避免了单飞现象的发生。
媒体资源整合
赵本山深谙媒体资源整合之道。从央视、辽宁卫视、黑龙江卫视到网络传媒、地方影剧院,媒体提供的广阔平台是本山传媒艺人露脸的好机会。
媒体整合对于赵本山来说,就是免费买了别人花巨资都不可能买到的黄金时段。一方面,媒体需要赵本山和他的二人转团队的支持来增加收视率;另一方面,他的徒弟们也需要机会在媒体上露脸,来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社会资源整合
本山传媒在沈阳、北京、哈尔滨、长春、天津等地都建立了“刘老根大舞台”剧场,整个东北三省及河北、北京几乎都有他的地盘。
人才资源整合
赵本山清楚仅凭自己的能力,很难将东北二人转发展到一定的广度与高度。他将众多优秀的民间二人转艺人纳入旗下。
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很多人并非在拜师后才学习二人转,而是在加入“赵家班”之前就在一定区域小有名气,如王小宝、王小利、刘小光、小沈阳等。
05 良性循环,独特模式
本山传媒打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统一的喜剧文化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后,为剧场吸引来更多观众,促使上座率不断上涨。
由于他的文化帝国能够提供大量出镜和表演机会,因此他与辽宁大学合办的“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自然能吸引大量学子报名。这些新鲜血液又源源不断地给他的舞台和影视剧以补给保障。
这形成了一种国内独一无二的成功模式——不仅是个人成功,而且是集体发迹;而集体的发迹,更保障了个人成功!
06 坚守核心,只做懂的事
赵本山的商业智慧还体现在他懂得专注核心业务。他明确表示:“我只做自己懂得的事情。表演二人转,演小品,拍农村剧,讲小笑话,这是我懂得的,所以我就去做。而上市是我不懂的,所以我不做。”
本山传媒在赵本山的带领下,从未离开其核心优势领域:二人转、小品和农村题材影视剧。即使《乡村爱情》一直拍到第四部,还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赵本山似乎打算把农村题材进行到底。
07 多元经营,帝国扩张
在坚守核心的同时,本山传媒也进行了适度的多元化扩张:
赵本山的第一桶金来自煤炭经营。1993年,赵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从事文化、广告和影视业务,同时也从事煤炭经营和运输业务。
赵本山还投资房地产。他在沈阳斥资8000万元兴建的影视基地占地20公顷,目前市场价值已达7亿元。此外,他还计划到海南长住,并把刘老根大舞台开到三亚。
本山传媒已经将营销内容覆盖到“明星人偶公仔、明星肖像变色水杯、水晶工艺品、人物漫画折扇、特色山货”等深度产品开发上。
08 面临挑战,持续创新
本山传媒也面临着挑战。创作是最大的压力。要保持持续发展的优势,必须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人转的创作跟影视剧作品的创作不同,没有专门的编剧,二人转的演员也大多来自东北民间,创作能力有限,所以创新的压力是最大的压力。
刘双平曾表示:“不管我们飞得再高,走得再远,我们的根在黑土地,在辽沈大地。”
本山传媒的总部基地摄影棚内,一部新的电视连续剧总是在紧张拍摄中。赵本山打造的产业链条仍在不断延伸:从剧场到电视,从电影到教育。
赵本山曾半醉地问聚拢在眼前的徒弟们:“好莱坞一年能挣几百亿美元,几百亿啊!有没有信心做大?”
年轻的二人转演员们举杯大呼:“有!”这一刻,赵本山不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要让二人转走向世界。
网址:赵本山与他的娱乐帝国:从一人成名到造就百亿产业链 https://klqsh.com/news/view/266597
相关内容
一部《三体》可以养活多少企业?看顶流科幻IP撬动百亿产业链从樱花雪糕到游戏世界,大学之城创客“玩”出百亿产值
华熙生物:重塑 “玻尿酸”产业链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华熙生物:重塑 “玻尿酸”产业链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帮刘涛还清5亿的恩人,背景强大到连赵本山都不敢惹,他是谁?
中国明星财富排行榜,赵本山屈居第三位,第一名果然是他
三只松鼠全域运营揭秘:从网红零食到百亿帝国的三级跳
从“十亿”到“百亿” 国漫十年狂飙
5G时代,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玩”出精彩
从“十亿”到“百亿”,国漫十年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