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赵少昂《论一画之成》发表于1965年香港灯塔月刊 第l06期/翁真如整理
晚上忘了关灯,第二天发现家里变成了一座灯塔。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搞笑日常漫画#
赵少昂(1905-1998),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画风享誉一时。其作品深受画界崇敬,至今仍有大量的崇拜者、追随者和研究者。为进一步促进对赵少昂艺术成就的了解与研究,赵少昂的入室弟子翁真如(1946年生)整理了赵少昂于1959至1965年间发表的几篇重要著作,包括《论一画之成》、《论画具》、《运笔》以及《画虎的次序》四篇原稿。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赵少昂的艺术思想与技法,还附有赵少昂其他作品的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艺术精髓。
此次整理的系列文章,不仅为赵少昂的艺术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当代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岭南绘画技艺的机会。让我们一同感受赵少昂老师的画境,并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
岭南画派赵少昂《论一画之成》发表于1965年香港灯塔月刊
岭南画派赵少昂《论一画之成》
画具既备,在未动笔前,先论一画之成,余意一画之成,必须注意下列四点:
I.画材
2.布局
3.用笔
4.赋色
画材者,即未下笔前,应先立意,所谓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抒写闭情,抑有所比托,或颂扬,或讽刺,如诗之有六义—风、雅、颂、比、兴、赋。
凡山水、鸟、兽、虫、鱼、花卉、人物、均能有所寄意,有所比托。
如山水之「无限江山」富有家国河山之感;「山高水长」喩人之高风;「海屋添筹」寓祝祷之意;「五岳惟一.」喩人之独尊。
鸟兽之比托,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起人孝思。「鹡鸽在原」,有同气连枝之感。「草泽雄风」,有在野英雄之概。「海鸥浩荡」,「天马行空」俱为不羁之喩。「精卫衔石」喩事之徒劳。「腾蛟起凤」喩事之得意。
虫之比险,有蝉之高洁,如略宾王所咏「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比喩奸臣当道,贤者引退。其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怜饱风露,不肯逐金貂」都有寓意于其间。
络纬鸣秋,有秋声之感;蜗角争雄,有屈强之态,鱼有自得之乐,虾有自高之意。
花弃比托更多,如松之劲,竹之秀、梅之清,兰之出,荆棘满途,喻出道之多艰;凌霄引蔓,喩壮志之千云。莲比君孑。菊比逸士。
人物之比托、如唐诗之所咏「美人卷珠帘,深坐辇蛾眉,,但见泪浪湿,不知心恨谁。」比贤臣之不选,有所伤感也。
画材既定,布局次之,所谓布局者构图之谓也。
一画之优劣,从远观而能判定者,布局关系也。其人之天资及阅历,亦可从布局窥之。
平常人所画,多以天占六分,地占四分,主要事物居其中。 但聪明人每每反是。 偏放角落,取其奇也;最高或最低,取其异也。以不平凡出之,所以表其难也。
间或绘残荷只幅,叶占全画十份之八,仅留一角十份之二,点以浮萍,缀以水马,(即水 较剪)亦别有幽致。
布局既定,论及用笔。中国姜法,有双钩,没骨,之别。五代黄荃,始创双钩之法,至徐熙倡用没骨。双钩取其工细,没骨取其豪放,间有用湿笔,或枯笔出之。
余写大树及巨石,先用排笔,取其雏形;继随幻觉,以浓淡墨皴之,每有意想不到之妙。
古人间有以指头画者,后人亦沿用其法,如高其佩等是。
用笔既定,次及赋色。赋色者,如南齐谢赫所论六法中之「随类赋彩」是也。但中国画赋色,可能全部墨水,或部份改易,所以重衬托也。
譬如画一牡丹,其花色艳丽绝伦,不欲以绿色夺其视线,于是衬以墨叶,使其更觉娇媚。如美貌女子,不一定以彩服增其艳也。荆钗布裙,弥足珍贵。
盖中国画以浑朴雅淡为主,古意为尚。余尝见古人画有芭蕉丛中一美人,御以红衣,题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又如前人所咏「款乃一声山水绿」都以赋色为题。
所以一画之成,能包涵此四点,斯为上乘。
譬如欲画一画,以苍鹰为题,寓英雄独立之意。
画材既定,思及布局,以角落或中立者为宜。布局既定,次及用笔。(全文完)
翁真如与赵少昂老师在“岭南画苑”
网址:岭南画派赵少昂《论一画之成》发表于1965年香港灯塔月刊 第l06期/翁真如整理 https://klqsh.com/news/view/27264
相关内容
岭南画派赵少昂《画虎的次序》/翁真如海派艺术之中国画
翁真如先生《真如论收藏》出版:一位收藏家的文化担当与精神追求
师承关山月的画家,风光时一幅画上万元,如今落魄到住廉租房
中国当代国画协会副主席张一哲出席赵进才画展并发表艺术见解
《雄狮少年》申城首秀,陈小春、方书剑和陈科铭演绎岭南醒狮文化
卫东(书画家百科)
画家陈德鸿:出名时一幅画卖数万,落魄后无人问津,一幅画仅两百
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成元德受聘担任南通职大首位特聘教授
宋徽宗赵佶:书画天才与中国第一画院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