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智慧生存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5-11-05 01:01

在地震频发地区,平时应了解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生存能力。 #生活技巧# #应急处理技巧# #地震避难指南#

在自然灾害中,地震以其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然而,通过正确的自救方法,我们能在地震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自救指南和实际操作经验,为您揭示地震时如何正确自救,并提供相关书籍的详细信息和内容扩展。

01地震时的避险与逃生策略

根据《大学生避险与自救全攻略》中的相关信息, 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有效的避险和逃生措施对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身处家中,应选择如床下、坚固家具附近等安全地方躲避,或是进入开间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同时,要切断电源、关闭煤气,以防火灾等次生灾害。
若是在户外,应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和悬挂物,跑向开阔地区。在街上行走时,最好将随身携带的物品顶在头上以防砸伤。
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如在办公楼、工厂、特殊生产环境或矿井中工作的人们,都有对应的应急自救方法。办公楼内要立即藏身办公桌下,工厂人员要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特殊岗位人员需按照专业程序停止生产和使用有毒、放射性物质,矿井工人应避开危险地区。
在公共场所如教室,学生应在教师指挥下有序撤离,或躲避在课桌下。无法自理的幼儿应在加固的房屋内或桌下避震。
总之,地震时要保持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

地震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因此在地震时人们的避险和逃生时间极其有限,大量的震后成活案例表明,震时采取有效的避险和逃生措施,对震时和震后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次强地震惨痛的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习和掌握这些经验,我们将有可能在危急时刻谋得一线生机。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应急自救
国内震例表明,震时的十几秒到几十秒内,人们进人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伤砸死的可能性最大,数量最多。 地震突发时若在家中,要沉着冷静,切不可贸然外逃,特别是居住在高层楼房、建筑物密集公寓区等。 要结合实际就地采取自救方法:
1.要立即在室内选择合适的地方躲避,如床下、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要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内墙墙根、墙角躲避。 这些地方跨度小、楼房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大多还有排水管道等的支撑,相对来说较为安全,能够在房屋垮塌后形成理想的生存空间。
3.地震突然发生后,必须抓住时机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以防火灾和煤气泄露等次生灾害。
二、地震时在户外的应急自救
1.地震时在户外的应对措施。 地震时在户外,切忌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抢救亲人以避免更大伤亡。 地震时要蹲下或趴下,以免摔伤;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要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要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也要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2.地震时刚好在街上行走的应对措施。 地震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行走时最好将随身携带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以用手臂抱头,以防被物体砸伤头部。 要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三、地震时在不同岗位的应急自救
1.办公楼内的工作人员,要立即藏在牢固的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2.工厂里正在作业的人员,要马上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离
3.大部分在岗人员疏散后,还应留专人在预先加固的支撑保护处监视震情,随时采取措施,以防次生灾害发生
四、地震时公共场所的应急自救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地震时在教室、幼儿园的应对措施。 地震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冷静果断,条件允许时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正在上课的学生,震时迅速将书包放置头顶,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切忌乱跑或跳楼。 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02震后自救与互救指南

《面对危机我不怕》中介绍到, 当地震发生后,自救与互救成为关键。首先,在震后如果被压,应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保持稳定情绪,并设法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注意捂住口鼻,避免烟尘呛闷。若环境和体力允许,应尝试逃离险境。无力脱险时,应减少气力消耗,寻找代用食物和水源,等待救援。同时,对于身体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并控制情绪,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在互救方面,救人时应先救近后救远,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声以确定位置。救援过程中需讲究方法,先使伤者头部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埋压时间较长的幸存者,应建立通风孔道,避免缺氧窒息。救人时轻拉伤员双足或双手,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救治后迅速送往医院。

地震被埋压后的自救措施。震后如果被压,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把情绪稳定下来。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面窒息。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巾、衣服和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场物和其他容易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并防止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有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个一个出来。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教的可能性越大。要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同时应尽量寻找代用食物,必要时自已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这川大地震后许多人都是靠喝自己的尿液等待救援,最后得以生存的。
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受伤,要想办法进行简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要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教援人员到来。只有等到外面有人时再呼贼,或使用藏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地震发生后的教人措施。救人时,应先救近,后教远。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藏击声。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医院、学校、宾馆等人口密集区的人。救援需要讲究方法。首先应确定伤员的头面部位置,使头部暴露,然后快速清除压在伤者头面部、胸腹部的沙土和口中异物,再使胸腹部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面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险,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该建立通风孔道,以防止他们缺氧窒息。如有室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同时应该及时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若伤者不能自行出来,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使其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更要注意,千万别生拉硬抬。
教人时应轻拉伤员双足或双手,从缝隙中缓慢将其拽出,注意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或医疗点。

03震后紧急卫生防疫举措

根据《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中的相关信息, 地震后的紧急卫生防疫工作至关重要。在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领导机构和卫生防疫队伍需要迅速行动,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进入指定区域。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安全水源并进行水质检验与消毒,确保饮食卫生以防止食物中毒,大力杀灭蚊蝇以避免疾病传播,同时要做好尸体处理过程中的卫生防护,维护临时环境卫生,并帮助居民做好防暑防寒措施。此外,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便及时监控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疫情。

3.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卫生防疫工作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领导机构和卫生防疫队(包括当地的和外地支援的卫生防疫力量),在地震发生后要按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卫生保障组的统一部署,迅速进入指定地域开展工作。卫生防疫队一般由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防疫消毒和检验五个组组成。对重灾居民段和乡镇要派出卫生防疫分队。并且寻找水源,检验水质,进行饮用水消毒;搞好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大力杀灭蚊蝇;做好尸体挖掘、搬运和掩埋中的卫生防护;搞好临时环境卫生;协助居民防暑、防寒;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举报/反馈

网址:地震自救:智慧生存的艺术 https://klqsh.com/news/view/273527

相关内容

灾难中的生存智慧:五大自救技巧分享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地震来临如何逃生自救?自救指南与应急装备全解析!
居家地震避险和地震自救互救基本常识.docx
地震知识及避震自救知识
地震自救逃生方法
地震、火灾及急救中的自救互救技巧
「防震减灾科普」地震灾害的防范与自救!
地震时的生存技巧:自保指南与应急措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