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中的7个重要女人之三——王闰之,同甘共苦,爱出于天
诚实是恋爱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恋爱心理#
导语: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每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也少不了一位贤良的女性。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全能型才子,拥有着无数的粉丝和崇拜者,甚至到了现代,依然是顶级的流量人物。作为一个如此受人敬仰和喜爱的人,他背后有着哪些伟大的女性支持着他呢?今天,我们将关注苏轼背后第三位重要的女性——王闰之。






05. 性命关天,诗稿俱焚 与苏轼的才华相比,王闰之更关心的是苏轼的生命。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押解回京。王闰之十分担心苏轼的安危,担心会有更多的灾难降临,于是她将家中的苏轼诗稿全部焚毁。虽然这从长远来看令人遗憾,少了许多宝贵的作品,但当时的情形是十分紧张和危险的。家人都处在恐慌中,老幼几怖死。在这种极度的恐慌之下,王闰之和家人将可能带来祸害的诗稿销毁,做出了这一令人痛心却合乎情理的决定。对于一个深爱丈夫的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丈夫的生命更重要。 06. 君游赤壁,我有斗酒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他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后赤壁赋》。那时,霜露已降,树叶纷飞,苏轼在夜晚感叹道: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于是,他与妻子王闰之商量。王闰之答道: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她早已为丈夫准备好一些酒,以备不时之需。当苏轼带着酒与鱼,来到赤壁之下,他在那片幽静的夜色中,借着酒意写下了那篇不朽的《后赤壁赋》。这份心思周到的体贴与深情,让人不禁感叹,王闰之对苏轼的爱与关怀深沉而无私。 07.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元祐后期,由于新党人出于私人恩怨不断打压苏轼,苏轼决定退出官场,归隐田园。王闰之也希望能回到故乡眉山青神,这是苏轼曾经热爱的地方,也是他们曾经的故乡。于是,两人约定,等到苏轼退出官场、走出政治的漩涡,他们将回到熟悉的山水人情之地。最终,在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王闰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因病去世。苏轼深感痛惜,悲伤地写下:我日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这是他对王闰之深深的依恋和怀念之情。尽管他们生前没有能够共同回到故乡,但最终,他们实现了死后同穴的遗愿。 王闰之的一生淡然从容,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无论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还是后来重返京都,她始终泰然处之。即便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赤脚耕田,她也从未抱怨过;即便生活富贵,锦衣玉食,她也无所留恋。也许正是因为王闰之性情豁达、任劳任怨,才让她在王弗生命最后时刻被安排照顾丈夫和孩子。王闰之既是王弗的替身,也是苏轼生活中的强大支持,是他跌宕起伏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女人。
网址:苏轼一生中的7个重要女人之三——王闰之,同甘共苦,爱出于天 https://klqsh.com/news/view/274132
相关内容
苏轼一反常态的消极之词,想要成为闲人,写出了无数人向往的生活历史名人苏轼励志后人的故事(精选16篇)
苏轼苏辙重逢共赏月,苏轼写一首《阳关曲》,杨万里评:四句皆好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随口出一个上联,苏轼至死也未能对出下联
三个被礼教吃掉的女人:苏轼的三姐、陆游的前妻、鲁迅的原配夫人
女子嫁三位丈夫,各生一个名人,两个儿子与苏轼关系密切
苏轼成亲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成千古绝句,读完让人脸红发烫
美食与人生:苏轼的生活美学管窥
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苏轼,如何把苦难活成了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