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印度天干地旱,迎来了多年不遇的旱灾。
适逢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开启了传教之旅。
天气的酷热并未让释迦牟尼和弟子的步伐停止,他们一直走到了恒河中部。虽然身疲力竭,但仍面带微笑,托砵化斋,平静耐心地为人们讲解着佛法。
他们的砵已经空了好多天,一日,路见一群小孩热闹地玩着堆沙子游戏。孩子们见师徒一行形容枯瘦,着装奇特,遂狂笑起来。
其中一女童,略带虔诚地捧起一捧沙,走近他们,煞有介事地将沙子轻轻放入砵中。
弟子舍利佛见状,不免心生不忿,刚要开口指责这小孩无礼,戏弄师父,就被师傅笑拦。释迦牟尼和善地谢过小女孩,师徒一行便离开了。
路上,弟子询问师傅,刚才为何容那孩子冒犯。
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不知,这小孩非一般人。千百年以后,因缘到了,她的后世将在东震旦国成为女王。此时,我若拒绝接受她的沙子,那时她将灭佛破佛;我如今接受了她的沙子,便是与她结缘,他日登上王位,她定会弘扬佛法,护佑佛教······”
感业寺梦醒,上位称王
千百年后的一个深夜,在昔日印度人口中的东震旦国——大唐的感业寺里,一个僧尼跪在佛堂里敲着木鱼,她面容姣好,困倦中带着点灵气。
虽然日日吃斋念佛,但内心却并未真正放下红尘。
那年正是芳华时,被一场选秀改变了人生,进入宫廷做了才人,而后太宗去世又被关在这佛门。每每决心皈依时,内心又有些不甘和波澜。
已是入寺的第三年,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会到头?
寺庙杂事劳累,加上各种构陷摧残造成的身心疲惫使她在佛堂昏昏欲睡,只是浅浅地打盹,却做了一场飘渺的梦。
梦里,面前的佛陀活了,面带微笑地跟她讲:“你将是这天下的女王,你虽与佛有缘,红尘却未了断,切不可一味在此神伤。你需顺势而为,他日你登上王位,定要记得与佛的因缘。”
入夜,寺里钟声响起,僧尼被惊醒。回想起梦中的事,虽觉得离谱,可却愿意相信。毕竟在这寺院空门,有所求总是会让日子过得更有些盼头。
她从此不再萎靡,日日坚持早晚课清修,小心翼翼地对付着各种人,同时也关注着外面的事。
终于,她等到了。
在一次唐高宗李治的祭拜活动中,她成功将李治吸引,同时乘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宫争斗的东风,重新返回了宫中。
这些年的蛰伏已经使她日渐强悍,重回宫中的她步步为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不惜踩踏着自己的孩子去明争暗斗,直到夺得大势。
此时虽有心登基,却难以服众。她想起了那年在感业寺的那场梦,最终这场梦为她制造了上位的舆论,使她真正称王。
终于,她得了这天下。但她从此不再是武媚娘,而变成了武则天。
再续佛缘,钟情五台
可能是三年的寺院生活,也可能是由于千百年前与释迦牟尼的那场结缘,使她对佛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由于五台山有座叫灵鹫寺的寺,与当年释迦牟尼修行地相似,加上家乡在山西的缘故,五台山成为她一生向往的地方。
登基后,她大力扶持佛教的发展,积极弘扬佛学。因五台山地接戎狄,又为万机所系,所以一直未能亲到五台参拜礼佛。
但她多次拨专款派专人在五台山修建了多处建筑,并时常派亲信替自己前往礼佛,带回当地的花草树木,种在身边以闻佛香。
在这深宫中,她跟当年在感业寺一样的孤寂。身边既没有疼惜呵护自己的丈夫,也没有亲昵乖巧的孩子,甚至都是一些时时刻刻想着把自己推翻的所谓亲信。
但此时,她最大的心灵依靠已然变成了高妙稀有的佛法。
也是在一个有些微凉的夜里,向往着五台山佛香梵音时,她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