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启示录:从《小米创业思考》中汲取的商业智慧

发布时间:2025-11-10 07:40

生活启示录:从生活教训中汲取智慧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感悟精选#

在数字化时代,小米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思维,在全球科技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小米创业思考》这本书不仅是雷军及其团队创业历程的记录,更是一份方法论的总结,蕴含着深刻的商业哲学。

作为一名对创业充满热情的读者,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对小米的互联网方法论、效率模型以及雷军的梦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将分享我的总结,思考小米模式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


小米的互联网方法论

1.雷军互联网思维的思考过程

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经历过两次的思考.

第一次是在 1999年10月。什么是互联网?

(1)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

(2)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就是电子商务,这就是所谓的“水泥+鼠标”。

第二次是在2004年9月,出售卓越网之后,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观念!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方法论,抓住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

(1)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

(2)互联网公司最厉害的是靠机器赚钱。

(3)口碑营销和网盟是互联网公司营销的核心。互联网公司直接面对所有用户,好产品仅靠口口相传就能成功。

(4)互联网公司管理相对容易。首先是业务、内部运作系统高度IT化,这一点和传统公司非常不同;其次,很容易推动量化管理;还有,对人的依赖性并不高,很容易做知识管理,系统自动记录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员流动对企业影响比较小。

(5)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转向卖服务的模式。

(6)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快。

(7)未来10年的热点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是一种趋势

经过1997年到2007年,10年的长期思考总结,雷军提炼出的互联网思维关键词,前后有两版,

第一版:“互联、全天候、快速”

第二版:“专注、极致、口碑、快”

2.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

专注的四个核心命题:

清晰的使命、愿景(这是观念层面的专注,是专注领域的大边界线)

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业,了解用户需求,找到机会。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与之匹配的能力。

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专注体现在行动上的思考:

一次解决一个最迫切的需求

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尽量少的产品满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是一种超凡的能力。少就是多,背后是极为精准的行业发展与用户需求洞察、极为清晰的产品/战略思路,以及基于强大产品力的超凡自信)

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方向、核心目标一定是一元的,不存在二元甚至多元的可能。无论是创业阶段的“单点切入”还是业务扩张,都是围绕一元核心展开增长飞轮的不同阶段而已。

专注的两点提醒:

专注意识真正成为集体共识并被认真践行,才能真正聚焦。

反对一切教条主义,专注边缘要有灰度。专注是目标一致,而不是教条地钉死有限目标。在核心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要留有适当的灰度和空间,这样才能释放创新潜能,在业务边缘始终留有创新的空间和活力。

—【极致】—

什么是极致?

极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

极致既是一种产品观,又是竞争策略,还是经营策略。

在实践中,“极致”有两重含义:心智上的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无限追求最优解,认知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含义一: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1)先有一颗不妥协的心

2)为了获得最出色的结果,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发现、总结。在自己专注的核心领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没有“够好了”,要的是“再努一把,能不能更好”。过去有句话叫“高标准,严要求”,那么极致就是“始终更高标准,玩命更严要求”。

3)追求极致,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难的不是创造极致的过程,而是能发现很多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不美好、不完善,同时对这些不美好、不完善决不妥协、决不容忍。

含义二:无限追求最优解

1)最优解是绝对竞争优势

2)没有永恒的最优解(替代一匹快马的,不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有可能是蒸汽机车)

3)极致的最高境界就是认知领先于全行业,率先洞察、抵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毕竟,人无法做出超过自己认知的产品。只有认知始终领先,才能保障长期不断产出极致产品的能力和环境

什么才是极致的产品?我理解有两个条件:

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

二是超出了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反复思考三个问题: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成为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追求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

经历过极致试炼的团队,将收获更有力的竞争优势、更广阔的业务视野、更雄厚的产品能力和研发技术积累,对产品和用户将有更深的理解,团队成员也将更有经验、自信和雄心。这一切产生最大价值的时候,不是获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拥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口碑】—

口碑的含义:

口碑的产生基础:和用户交朋友,倾听用户意见,深刻了解用户需求

口碑既是品牌策略,也是增长策略

产品、服务和沟通等与用户所有触点的表现总和,才是口碑

口碑的阈值是不断提升的,是用户价值长期稳定提升的倒逼机制

口碑的来源与核心:

始终保持对同业的显著比较优势,

超预期才有口碑(口碑的核心),口碑是衡量产品、服务的终极标准,

口碑的特点:

流动的、不稳定的,是离散的、混沌的。

口碑是相对的,相对性决定了它是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口碑,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获取、评估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口碑的看法也是如此。

口碑是个标量,而不是矢量,可以帮助衡量评估产品/服务,在微观上也可以作为改善与提升产品/服务的指导参考,但宏观上来看它是产品/服务的成果衡量标尺,而不是前进方向的指挥棒。(矢量体现的是方向)

口碑验证的三条原则:

注重口碑的多路交叉验证。多路交叉验证就是为了打破“信息茧房”,排除各类主动或被动产生的干扰因素,尽可能多地捕捉口碑变化的真实细节。

区分对口碑的关注点。对核心用户群,关注“意见点”;对大众用户群,关注“印象面”。

直面真实的口碑。面对口碑,尤其是面对口碑的负向变化,一定不能讳疾忌医、掩耳盗铃。可怕的不是口碑负向变化,而是口碑彻底消亡;就像可怕的不是骂得凶,而是已经没人骂了。应了那句话:“无言是最大的轻视,遗忘是终极的淘汰, 责之深爱之切”。

—【快】—

“快”是一种强大的系统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

洞察快

响应快

决策快

改善快

快的含义:

快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不是喊口号和讲道理喊出来的,也不是光靠想快起来的意愿就能实现的,它来自充满进取心和热情的团队,来自严整而持久的流程和方法支持,来自创新的思路和工具,来自与用户亲密无间的接触和反馈。

本质上说,快是一种独特的全局能力,要实现快,需要把实现快的机制当成一个创新产品来做。以快的四种能力为对标,去衡量改造相关团队的组织和流程,这样才能真的让公司提速。

要防止本末倒置,要以“口碑”为先,以核心目标为先,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局部的快。“战略积累快不得,战术演进慢不得”,为了更底层的坚定原则和更长远的发展,有时候,有局部的、阶段性的慢,才有全局的快。

3.互联网方法论的实践

小米的互联网方法论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爆品模式、高效率模型、生态链模式、智能制造。


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包含两部分:小米方法论 和 ”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

“专注、极致、口碑、快”是小米方法论的核心,它们是抽象的、概括的,可以运用在各类商业和非商业的经营及创新活动中。

技术、用户、产品、效率是小米方法论的四个关键词

技术:技术为本、工程师文化。

用户:和用户交朋友,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产品:爆品模式,产品是王道。

效率:高效率模式,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跨界融合,全链路拉通提效。

铁人三项是小米的商业模式,

铁人三项1.0版本:“硬件 + 软件 + 互联网”

铁人三项2.0版本:“硬件 + 互联网 + 新零售”。

“铁人三项”模式就是把设计精良、性能和品质出众的产品紧贴硬件成本定价,通过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给用户,然后持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我们可以把“小米模式”高度简化为:

打造爆品实现各类固定成本的分摊降低,

使用新媒体和新零售渠道降低推广、销售成本,

紧密围绕用户布局公司产品/服务,促成用户高频互动和使用,形成能够互相引流/转化用户、交叉补贴的商业闭环。


小米的效率模型

小米的“高效率模型”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成本控制与定价效率:

分摊成本是关键(体现的是利用效率)

流速是隐藏的关键要素(也就是要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小米定价模型(爆品+新媒体营销+电商+<5%的硬件净利润)

少中间环节,赚点“小费”:

通过高性价比的硬件吸引了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如应用分发、游戏、阅读、云服务等。这点“小费”,使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经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围绕用户形成商业闭环:

第一个闭环,是MIUI、小米社区和用户。

第二个闭环,是手机、生态链爆品、小米商场和用户。

小米从MIUI起家,而后衍生出手机,电商,云服务,家电等业务及新增长点,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小米增长飞轮就此转起来了。

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有一个效率模型,来指导运营。


雷军的梦想

梦想的起源:

雷军在大学时期阅读了《硅谷之火》,被计算机改变世界的梦想引燃了胸中的一团火,久久不能平静。那时他就立下了创立一家伟大公司的梦想。这本书讲述了乔布斯等人的创业故事,激发了他一生的梦想。

金山公司时期的梦想:

雷军在金山公司的经历是他青春岁月的一部分,也是他梦想的一部分。他曾说:“金山的20多年,是雷军的青春岁月,与世界而言,那20年正是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翻天覆地的时代,雷军在不知不觉中与这一拨浪潮擦肩而过。”

小米创办时的梦想:

雷军创办小米时有一个宏大的理想:“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他进一步阐述:“我们的目标是做出像iPhone一样好的手机,然后卖到1800元,甚至800元,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买得起。”

小米的使命和梦想:

小米的使命被雷军描述为:“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雷军还提到:“小米并不是把这使命挂在嘴上,它确实做到了。自从小米之后,智能机开始进入千元时代,在中国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在制造业上下求索之后形成的新的梦想:

当深度参与到制造业之后,雷军希望小米模式能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他有这样一番描述:”创立小米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产品,但我对它有更大的期待。小米至今获得的所有成就,建立在数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建立的完备工业体系的巨大成就之上,建立在30年来中国互联网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以及中国教育培养的庞大而优秀的工程师群体之上。我希望小米能参与改变潮水的方向,能通过自己的成长,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助力“。 为此,小米在生态链模式、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三个方面帮助制造业升级。


后记

在深入研读《小米创业思考》后,我更加确信,小米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雷军及其团队对互联网思维深刻理解和不懈实践的结果。

但是,我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性价比模型和高效率模型是小米的核心优势,也就是性价比的优先级高于体验,如何在这种文化下孵化出以体验为先,性价比次之的高端化战略?这套模型真的适配高端化路径吗?

小米坚持走性价比路线,且不认可高溢价路线,性价比路线真的具有普世的价值吗?真的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吗?

我将持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来源: 思行笔记note

网址:小米启示录:从《小米创业思考》中汲取的商业智慧 https://klqsh.com/news/view/276855

相关内容

《小米创业思考》记录与创业指导
小米创业思考【全本
《资治通鉴启示录》:汲取历史智慧,洞察人生真谛
雷军:从仙桃学子到中国“乔布斯”,小米帝国背后的传奇创业之路
10本商业小说推荐:从创业到成功,这些故事将激励你勇往直前
如何从书中汲取力量与智慧(5篇)
商业巨擘的智慧密码:7本改变思维的名人传记
小米公司十年创业之路:点燃梦想
十大商道智慧:从历史中汲取现代商业成功的经验
商业领袖传记:揭秘顶级企业家的思维密码与实战智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