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古典音乐界那些“挖坑不填”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5-11-16 06:00

腊八节喝腊八粥,纪念古代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节日庆典习俗#

“挖坑不填”在网络时代的语境里,指的是小说作者写到半途而废,就丢下未完成品不管了。

放到古典音乐界,音乐大师们竟然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填完就走了,不可谓不遗憾!

- 最著名的坑-

古典音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未完成”作品,当属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了。

甚至“未完成”这个特点本身,就作为这部交响曲的标志,写在作品的标题里。

舒伯特只完成了此曲的第一、二乐章,第三乐章只完成了九个小节,其余部分只有钢琴谱,第四乐章则干脆连影都没有。

至于这部交响曲为什么没有完成,那说法可真是多了去了,从小清新到阴谋论都有,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搜搜,本专栏不负责拼凑网上随意能找到的八卦。

最合理的解释,其实也最简单。

通俗讲,就是舒伯特前面两个乐章坑挖的太深,后面自己也填不上了,就一直放那儿想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填。

可显然他没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过一个客观的评估,不幸英年早逝。

于是这坑也就永远都填不上了。

不过没关系,已经有的两个乐章已经近乎完美,任何再创作都有狗尾续貂之嫌。

所以尽管有不少人尝试过完成这部交响曲,通行的版本还是两乐章形式。

- 项目管理失败导致的挖坑不填 -

▲少年舒伯特

如果“挖坑不填”真是个罪名,那么舒伯特可是惯犯。

他的第七交响曲,也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这部作品未完成的原因,简单讲,就是舒伯特想要不打草稿一口气写完整部作品。

这种创作形式,也许非常适合莫扎特,但对于舒伯特来说就不那么轻松了。

写到后来,舒伯特自己也觉得有些顶不住,又开始先写主旋律。

最后拖的时间太长,他的兴趣点也转移了,这部交响曲也就烂尾了。

按照今天的话讲,这个叫做项目计划不明确,进度失控。

在舒伯特离世之后,这部交响曲的手稿最先被交给门德尔松。

不幸的是,这位天才少年的寿命并没有比舒伯特长多久,直到他去世这部作品还是没有完成的状态。

最终,还是有人完成了这部作品,有据可考的续写者至少有三人。

不过,who cares?续写第八交响曲的人也不少,最终大家记住的还是舒伯特创作的部分。

- 在坎儿上绊倒导致坑掉的作品 -

还是舒伯特,他的第十交响曲也是一部有头没尾的作品。

不过从编号就可以看出,这部交响曲没有完成实在有情可原。

10这个数,有如73、84一样,是伟大作曲家命中注定的坎儿。

绊倒在这个坎儿上的,至少有三位,

舒伯特、贝多芬和马勒,

这三位的第十交响曲,都是没有完成的作品。

- 八卦最多的坑 -

第十交响曲,简直就像作曲家的安魂曲。

说到安魂曲,最为著名的,莫扎特写的那首,也是一部众所周知的未完成作品。

关于这部作品的传言也着实不少,小金人电影《莫扎特传》里那个说法只是阴谋论之一。

▲电影《莫扎特传》中萨列里在莫扎特床头抄写“安魂曲”的场景

还是那句话,真相如何我不可能知道,感兴趣大家就自己搜索一下。

- 隐性的坑-

我要重点讲的是莫扎特的另一部“隐性”的未完成作品——他的第26钢琴协奏曲“加冕”。

这部作品的演绎并不鲜见,听过的朋友应该不少,但知道这部作品“没有完成”的,应该不多。

这部作品从头至尾的旋律结构都是完整的,奇怪之处在于,在许多钢琴演奏片段——甚至重要的solo片段中,完全没有左手弹奏部分。

为何会如此?

原因还是众说纷纭,甚至搜集资料的时候,我还发现英国有人以此为题写了部小说。

不过要我说,我觉得八成是——他忘记写了。

上学时总会碰到这样一类同学,看上去平时也并不怎么努力,考试的时候总能在你还抓耳挠腮没做到一半儿的时候潇洒的交卷,从不回头检查,考分高的还能让你牙根痒痒。

莫扎特就是这种天才少年,据说从不知道“草稿”是何物。

常在河边走,早晚要湿鞋。

写这曲子的时候估计是状态不好,第一遍没写左手部分,又没有检查的习惯,终于马失前蹄。

- 被完美填上的坑 -

以上所有未完成的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太有可能再有人“把坑填完”了。

那么音乐史上有没有真的被别人完成的“未完成”作品呢?

还真有,老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就是这样一部被别人补全的作品。

这部作品共有22段,老巴赫在世时完成了其中的14段。

▲巴赫“赋格的艺术”截止于第14段的手稿

这部作品于18世纪中期发表,发表时是完整的版本,补全的段落与老巴赫的创作风格几乎别无二致。

老巴赫的作品能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结局,是因为在老巴赫的背后,站着音乐史上最强大的家族企业,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说真的,还有谁能比自己的家人更了解自己呢?

更何况老巴赫那几个儿子也都是个顶个的牛人,对了别忘了还有他女婿——最终确定这部作品名字的就是巴赫的女婿。

- 最尴尬的“未完成”作品 -

最后,再讲一部最像段子的“未完成”作品——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

这部曲子创作于1914年到1916年间,霍尔斯特在世的时候创作了7个乐章,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然而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冥王星。

那时霍尔斯特已经无力作曲,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冥王星”的创作。

千禧年到来的时候,英国作曲家科林·马修斯(Colin Matthews)终于帮霍尔斯特完成了这个“遗愿”,发表了行星组曲的第八部“冥王星”。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天文学家们以绝对多数通过将冥王星“开除行星籍”的决议。

我想,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修斯的心理状态,一定是这样的。

最后,祝大家赏乐愉快!

Via:解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八一八古典音乐界那些“挖坑不填”的事儿 https://klqsh.com/news/view/282048

相关内容

八一八古典音乐界那些“挖坑不填”的事儿
MC没声音了?我的世界:七个经典“老梗”,哪个让你忍不住笑出声?
音乐家的八卦史
音乐大师的昵称与趣事:古典音乐界的另一面
长见识!古典音乐界的趣事
第二届“八桂乐歌”音乐大赛优秀节目展演暨颁奖典礼在南宁举行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七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回顾
短视频创作的“七坑”“八坎”
娱乐八卦总是让人津津乐道,娱乐圈的那些事儿简直太多了
每月乐读|翻开音乐家们的绝密八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