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墨丹青锦官城

发布时间:2025-11-24 06:12

墙面可以选择淡雅的壁纸,如水墨丹青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卧室布置建议# #复古中式风#

水墨丹青锦官城

熊平||四川

如果还未曾在望江楼竹影婆娑的林荫下喝过一盏三花盖碗茶,任由茉莉香与时光在齿颊间沉淀,或许你永远无法懂得这座千年古城深植在天府之国沃土里的好脾性。

成都这座雪山下田园城市的灵魂,一半浸在薛涛井水的清冽中,映照着“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的旷世才情;另一半,则沸腾在九眼桥日常市井夜色的酒杯里,延续着“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豪迈。

若问何时来成都最合适宜,当地人总会固执地说:待到木芙蓉花将开未开时。那悬于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北国与江南的美,恰如韦庄《浣花集》中“暗想玉容何所似,一庭春色恼人来”的欲语还休,更似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的微妙张力。成都这座城,永远在历史的深潭与时代的潮头间,保持着令人心动的平和。

“成都”二字,早在《史记·周本纪》的简帛深处便闪烁着蜀锦的华泽。太史公笔下“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的冷静记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驯服江河的雄浑魄力。都江堰的千年清流,至今仍在吟唱着“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滋养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川西大地。

战国时期张仪筑城,传说城墙循神龟足迹而屈曲,遂得“龟城”古号,暗合《礼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的祥瑞。至后蜀主孟昶,这位极富浪漫的巴蜀君王,在城垣遍植芙蓉,《成都古今记》载“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恰应了张立“去年今日到成都,城外芙蓉锦绣铺”的诗境。自此,“芙蓉城”的雅号如温润胭脂,永远点染着这座城池,与雪山遥相映对,自古至今。

若要为这座古城画一幅精神速写,笔墨定然要饱蘸千年风霜雨雪。画卷里必须有茶馆中浮沉的巴山夜雨,竹椅上摇曳的唐宋月光,浣花溪畔“黄四娘家花满蹊”的盎然春意,火锅里翻滚着江湖气息的牛油红浪,以及那自西部岷山雪岭而来,千年不歇,滋养着“岷江泱泱映古祠,蜀相祠堂柏森森”的氤氲水汽。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其它地域,或许再没有第二座城市,能像成都这样将“闲适”淬炼成深入骨髓的世间哲学。秋深时节,雨丝润透青城山千阶苍苔,正是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无边思念;夏日午后,竹影筛落文殊院禅房,又见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澄明之境。这时候,最应该撑一把竹骨伞,踩着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韵致,踱进杜甫草堂。那里,薛涛笺上的墨痕还回荡着元稹“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的惊叹;武侯祠内的森森古柏,依旧擎着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肃穆云烟。

若是走得有些倦了,便随意拐进宽窄巷子的某家老茶馆。任竹椅在身下发出一声悠长的“吱呀”,瞬间将时光拉得如同白居易诗中“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般闲适。锦里的青瓦被岁月沁出层层苔痕,流淌着李珣“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的幽深意境。纵然老院落已改作了商铺,但飞檐下悬挂的风铃,随风送来的依旧是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那般穿越千年的唐风宋韵。

望江楼的竹影,婀娜中蕴藏着薛涛“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的孤高;青羊宫的铜羊,被无数祈愿的手抚摸得锃亮,映照着范成大“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说水泉甘”的烟火气。待到文殊院的银杏叶如金蝶翩跹,总会带着“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禅意,悄然栖落在游人肩头。

坐到日头偏西,春日里在人民公园鹤鸣茶馆闲饮三花茶,静观海棠如雪飘落,便是苏轼笔下“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的独家娇憨;秋夜在合江亭放走一盏荷灯,看那点点暖光顺流而下,便是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境,也是写给今日锦江的柔美诗行。

老茶馆里那只盖碗,堪称这座城市的灵魂器皿。碧潭飘雪或竹叶青,亦或是蒙顶甘露,在黄铜茶船承托的瓷碗中徐徐舒展,演绎着陆羽《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极致讲究。说书人的惊堂木猛然拍下,碎的是三国烟云,亦是李肇《唐国史补》中“人间细事,皆成戏剧”的古今一理。川剧变脸艺人瞬间变换的红脸谱下,藏着的或许是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般的纯粹童真。

晨光熹微中,这些散落在街巷尽头的老茶馆,如同无数颗温润珍珠,串联起寻常日子里最朴素也最恒久的市井光泽。老茶客端着茶盖碗,轻吹茶末细慢饮,一坐便是半日,仿佛在实践享受着《菜根谭》“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的生活智慧。

然而,成都并非沉睡在历史典籍中的博物馆,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古老的锦水河床承载着崭新的波涛。若从草堂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中走出,只消一刻钟车程,便能闯入太古里的“未来之境”。那里,千年古刹大慈寺的飞檐与线条凌厉的玻璃幕墙坦然对望,僧侣的诵经声与街拍快门的“咔嚓”声在此奇妙同频,恰如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对话。

昔日的“扬一益二”,富甲天下的商业基因,如今在春熙路与金融城化身为人潮涌动、流光溢彩的现代传奇。那尊著名的熊猫爬墙雕塑,不再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古典意象,而是以俏皮姿态奋力攀向全球化天空,呼应着如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与时俱进的开放胸怀。

古老成都的“慢”,在当代被赋予了全新语境。它不再是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被动节奏,而是“在快节奏中主动选择慢生活”的入世智慧。遍布全城的“书店+”空间,如方所、言几又,早已超越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单一功能,成为融合阅读、设计、美学的城市客厅。年轻人在这里点一杯手冲咖啡,对着笔记本电脑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处理公务,间歇抬头,目光与一本《华阳国志》相遇——古典文脉在这里得到传承,并与现代工作生活方式实现了奇妙嫁接。

龙泉山的桃花依旧年年灼灼如霞,呼应着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绚烂友情,但今日的“桃花节”更是融合了民宿经济、音乐派对与汉服文化的盛大嘉年华。钟水饺的甜水面,依旧拌着苏轼“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描绘的诱人酱香,但它的售卖窗口可能同时支持触碰、刷脸支付。三大炮的糯米团在铜碟里滚出的欢响,与网红直播镜头前的点赞声,共同谱写着这座千年古城新旧交织的协奏曲。

如果时间宽裕的话,还该去东郊记忆走走。那里,昔日宏大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并未在时代转型中被拆除,而是蜕变为工业遗址文创公园。陈旧的机床、高耸的烟囱、红砖墙上的时代标语,与先锋话剧、电子音乐节、艺术展览共生共荣。这让人想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沧桑,但现代成都的选择并非任由其“埋幽径”,而是为其注入新时代市场经济活的灵魂,让“古丘”开出了最前卫的艺术之花。这本身就是极具当代性的、对历史最好的创造性继承。

穿行在成都的古今之间,总会有一种清晰的感受,有些东西犹如锦江水,日夜更新;有些东西又如同这座城的基石,亘古未变。

血脉中流淌着乐观从容。这座城经历过“五胡乱华”的动荡,安史之乱时曾为帝王暂栖的“南京”,也历经了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巨大创伤,承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但无论遭遇何种劫波,它总能如浣花溪的木芙蓉,在来年秋日重新绽放绚烂。这份精神,被杜甫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句永恒镌刻在城市天际线上。乱世战火与地质灾害夺不去这座城市的生机,反而锤炼出锦水般的韧性——看似柔软,内里却蕴含着改变山河、创造历史的智慧,也正是《道德经》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鲜活印证。

传承着对文化与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古琴台,到薛涛制笺的望江楼;从前后蜀时期宫廷中诞生的“花间词派”,到今天遍布街巷的独立书店、美术馆、小酒馆、老茶馆,这种对“美”的敏感与创造从未断绝。古代的文人雅集演变成了今天的艺术沙龙;昔日的蜀锦刺绣化作了当下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其文化内核,始终是对精神生活的珍视,恰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年训诫。

不变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成都从来不是封闭的盆地。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搬不完的府南河,填不满的重庆城”描述的庞大物流枢纽。古代的成都汇聚了中原的士人、西域的胡商、藏地的马帮。今天的成都同样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的高精尖人才、资本与创意。这种开放与兼容并包,既能始终保有自身独特气质,又能不断吸收外部精华,如同锦江水,户枢不蠹,历久弥新,正如《诗经》所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最后一盏荷灯的暖光消失在府河、南河并流的合江亭转弯处,当火锅蒸腾的雾气模糊了玻璃幕墙上LED广告牌的巨幅倒影,成都文脉的灵魂早已超越时空界限。这是一座可以用味蕾阅读的城市,麻辣鲜香是它最直白的表达;也是一座可以用耳朵倾听的城市,竹椅吱呀、铜壶嘶鸣、戏腔婉转是它永恒的底蕴;更是一座需要用心灵感知的城市,在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上,在都江堰奔流不息的宝瓶口,在杜甫草堂茅屋的宁静中,在天府大道璀璨的灯火里,欣赏的目光都能触摸到它那强劲而温润的脉搏。

这座城,从不与天地争锋。这座城,只是安然独居在巴蜀盆地的成都平原中央,以细雨为宣纸,以芙蓉为胭色,以巷陌里的炊烟与高楼间的流光为落款,徐徐绘就着一幅永远“将完未完”、始终在描摹的水墨丹青。

这幅写意长卷的名字,从古至今都只有一个——那便是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深情吟咏的、永恒的“锦官城”,是李白赞叹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人间仙境,更是在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心中,念念不舍的、还想再来的永远盛开木芙蓉花的诗意栖居地。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熊平,四川广安人,川师中文系毕业,拉萨退役上校,现居成都。

网址:散文||水墨丹青锦官城 https://klqsh.com/news/view/289049

相关内容

“情仇似水墨丹青”
四川锦官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拆书帮丨用一本书解码一座城 章夫新著《锦官城羊皮书》揭秘成都文化基因
中国最安逸的9座城市,孤独累了就去散散心!
演员颜丹晨获金凤凰奖,曾主演《宝莲灯》《青山不墨》
经典励志散文锦集
经典电台优美散文
水墨丹青入画来:贵阳新中式家居中的装饰画艺术密码
隐士诗友岑勋和丹丘生
陈忠散文集《山水诗里的济南》出版:开启一场诗与城的千年对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