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存血脉,为天下守道义:左丘明著《左传》的初心
《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巨著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左丘明(约公元前540年—前452年)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他是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按照当时的制度,官职可以父死子继,因此左丘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左丘明作为史学家为什么要写《左传》呢?其原因有三点。

1、责任
左丘明作为史官,记史写书是他的责任。
左丘明德才兼备,担任鲁国左史官,也尽职尽责,所以大家都很赞扬他,崇拜他。
史官的责任是记言记事,以鉴今古;秉笔直书,以昭正道。其核心工作就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编辑成册,组装成书,让后人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使他们少走弯路。
于是,左丘明想写一本史书,留存于世,供后人参考。

2、解释《春秋》
左丘明写的《左传》是以孔子的《春秋》为蓝本,并以史实来解释《春秋》。
左丘明为什么要解释《春秋》呢?因为《春秋》的语句言简意赅,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的意思,因此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春秋》的内容,也就不利于普及。
左丘明为了能让人们都能准确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于是决定写《左传》来解释《春秋》。
左丘明写的《左传》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这使人们很容易看懂春秋时期的历史。
3、拥有资源
左丘明有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查阅档案的资格,因此他能够写出史学巨作《左传》。
西周之后,周朝的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当属鲁国,而鲁国的文献和资料都由太史掌管和收藏。
作为鲁国的太史,左丘明有资格和孔子一起去周王室查阅档案。故而左丘明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写《左传》的资源。
当孔子发表了《春秋》之后,左丘明便开始写《左传》。他秉笔直书,在《左传》中不仅记录美善,也对弑君、乱政等丑行直言不讳,即所谓“书法不隐”。

左丘明还开创了编年体史书的成熟范式《左传》。汉代以后,《左传》被列入儒家经典,成为“十三经”之一。
左丘明或许未曾想过要名垂青史,但他依然恪尽一名史官的职守,正是这种对职责近乎本能的、纯粹的坚守,让他收获了超越时代与权位的永恒价值。
左丘明的著作不仅是研究春秋历史的核心文献,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笔下的历史叙事与人文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

从左丘明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只要认真地履行自身地职责,坚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真正的、伟大的成就,往往不是急功近利所能求得,而是在认真履行本职、坚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汉书·古今人表/艺文志》
《山东通史·先秦卷》
《孔子家语,观周》
网址:为历史存血脉,为天下守道义:左丘明著《左传》的初心 https://klqsh.com/news/view/289620
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常识全知道历史励志故事,历史励志故事500字左右
隐士诗友岑勋和丹丘生
关公读的是《春秋》还是《左传》?
「300字历史名人传记」300字历史名人传记作文
看过原著才明白,费文典要不是费左氏帮忙,他就不可能来到人世间
解读丨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左氧氟沙星片
为何《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作者是谁依然存疑?
左宗棠的八句名言,背下来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