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135”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

发布时间:2025-11-26 08:40

实施'公平公正'原则处理争议。 #生活技巧# #领导力技巧# #冲突解决方式#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由于初期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进一步发生和扩大的情况。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系统且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回顾应急处置的“135”原则,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01“135”原则介绍

应急处置的“135”原则,包括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 1分钟启动应急预案

首先,要确保在1分钟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 3分钟完成初步处置

其次,务必在3分钟内完成现场初步处置,以控制事态发展

◆ 5分钟完成关键处置

最后,5分钟内完成关键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遵循这一原则,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事故。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需在1分钟内迅速响应,采取果断措施,如能量隔离和切断物料,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紧接着,在3分钟内,班长应进行研判并下达指令,岗位员工则需迅速执行退守稳态的操作。最后,5分钟内,消气防救援力量将抵达现场,与属地单位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02具体响应措施

◆ “1分钟响应”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的第一发现者,通常是内操、外操等基层岗位人员,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这包括迅速发现事故、及时报警以及果断处置。事故第一发现者应及时响应,包括发现、报警和处置,防止事态恶化。这种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对于防止事态恶化、确保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3分钟响应”

“3分钟”响应关键在于班组的迅速行动。在启动基层应急预案后,班组长需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安全确认,随后展开人员搜救和事故控制等紧急措施,确保退守至稳定状态。面对易燃易爆或硫化氢泄露等危险情况,为保障人员安全,严禁未经授权进入泄露现场进行抢险。班长应指导班组人员在应急处置方案指引下,在外围采取泄压、工艺隔离等措施,以应对泄漏系统。同时,基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其他应急退守条件,并报经专业部门和厂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 “5分钟响应”

“5分钟”响应的关键在于企业专职队伍与相邻装置义务应急队的迅速联动。当事故超出基层单位应急能力时,这些队伍将发挥协助作用。而基层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操作单元,在风险预判、险情确认、初期应对以及信息传递方面,承担着防范突发事件、控制次生事故的首要责任。因此,基层班组必须严格遵循应急处置的“135”原则,加强突发事件初期应急处置的演练,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能够做到“人人关注安全,个个掌握应急技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危害。

举报/反馈

网址:应急处置“135”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 https://klqsh.com/news/view/290954

相关内容

什么是“1.3.5应急处置原则”,应急处置该怎么做
应急事故处置全面指南及具体实施策略
应急处置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应急处置卡应该如何编制?
施工现场安全急救、应急处理、和应急措施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片
急救措施的正确步骤
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s实施步骤(详解5s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灾害事故应急处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