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但愿人长久》:城市的现实,女性的史诗

发布时间:2025-11-26 16:21

战争史诗?《辛德勒的名单》呈现二战人性的复杂面。 #生活乐趣# #电影推荐#

  作者:苏倚墨

  日前,电影《但愿人长久》荣获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在接近3小时的时长中,该片以颇具史诗气度的女性家族故事,以及对于日常生活充满情感而细致入微的观察,获得观众广泛好评。这部影片是新人导演秦天的长片首作,讲述了三代女性在我国西南部城乡之间迁徙、流动与回归的故事,进而呈现了一幅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时代众生相,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创作者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敏锐嗅觉和独特视角。

  真实生活之涌流

  不同于紧锣密鼓充满戏剧张力的类型电影,《但愿人长久》选择更为细腻而写实的手法,通过场景展现时代风貌。没有过分激烈的情节,影片呈现的琐碎家庭片段和城市空间风景,伴随着生动的四川方言,反而比强烈的视效刺激更令人印象深刻。在城中村的出租屋内,日常的秩序便是从一幕幕颇有规律的生活场景建立起来的,如做饭、吃饭、洗漱甚至看电视,每一个动作都如同直接从现实中提取而来,却被影像赋予新的意义,让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更接近现实。通过对成都城市风貌的细致描摹与再现,人物的迁徙经历与情感变化得以完全融入其中。影片中,夏婵对康桂珍说“那边墙上爬着熊猫,那儿就是市中心,我想起小时候你说,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会遭山里的大熊猫抓走”,仅仅只是一句描述景观和追忆过往的台词,一则拍摄成都市中心的空镜,就足以让人物的前史和当下的心情不再悬浮。

  秦天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虽然早早就立志于电影创作,但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不同的职业角色中辗转,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为他拍摄《但愿人长久》积累了珍贵的生活素材。他收获着对于城市空间不断变化的感受,包括遇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人生,强烈地感受到女性在城市社会中角色关系、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变化,这些都成为他组织《但愿人长久》女性视角叙事网络的重要灵感来源。

  影片所呈现出的现实主义风貌,亦离不开秦天在创作前期的田野调查和筹备阶段的选景工作。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空间的真实感,或者说人物是否真实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这种接近纪录片式的创作理念,毫无疑问让影片得以避免华而不实的艺术手法。导演这种主动的选择,或许可以被视为新一代电影创作者面对宏大现实主义题材时所采取的独特方法论。

  不一样的“大女主”

  在如今的国产影视剧中,“大女主”作为一种女性角色,往往拥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但愿人长久》中,一系列对于女性角色的书写,体现出女性在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中的坚韧力量。片中,创作者着墨最多、也是在三代女性中承上启下的“灵魂”角色夏婵,正是这样一位极具主体性与成长弧光的女主角。影片的故事从怀孕时的夏婵被欺骗与被抛弃开始,通过日常细节,呈现处于人生谷底的她如何在成都这座大城市中尽力维系自己的生活,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开辟出自己的第二段人生。当时间线发展到6年之后,夏婵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经营自己的事业,面对现实中无法回避也难以解决的困难,她身上仍然闪耀着历经底层生活艰辛后的倔强和坚毅,以及能量强大的精神意志。

  影片所塑造的夏婵,实际上正是20世纪90年代由乡村到城市奋斗的平凡人物的缩影。正如秦天在采访中所谈及的,这一虚构人物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其实是有履历可考的,她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在城镇化、商品经济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成长为观众所见的样貌,亦成为某种时代转型的见证者与代表符号。然而,影片并不满足于仅塑造这样一位“大女主”,而是通过加入夏婵的侄女小芒、一个更具当代性的青春期女孩的角色,以及夏婵的母亲康桂珍、一个更具传统性的背负历史的角色,让三代女性共同成为占据影片核心视角的“大女主”,进而完成一首女性的史诗。在老一辈对过往的回忆和乡愁中,在新一代对城市归属感的渴求中,观众得以通过女性的群像来阅读一段家族记忆与历史,体悟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联结与纠葛,同时亦得以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世代传递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沉浸感”的力量

  无论是影片试图呈现女性视角家族史的雄心还是创作写实倾向,都使得《但愿人长久》对演员表演提出很高要求,即精准呈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拿捏好“火候”,而不至于脱离生活化的情境。此外,全片采用四川方言,这也要求非本地演员必须在台词上付出很大努力。可以说,饰演夏婵、夏娟的演员徐海鹏相当完美地诠释了这两个角色,亦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出生在湖南的徐海鹏,以接近“走火入魔”的方式,用四川口音、腔调的练习填满她的语言空间,而这种“沉浸式”的表演与人物塑造,最终在影片中取得惊人的效果,夏婵的形象也因此变得立体而饱满,正如真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暗自哭泣的苦楚、面对亲人的温柔、心结难解的耿耿于怀、遭遇威胁的忍气吞声……夏婵的每一种情绪都得到完美诠释,很多观众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而影片对于非职业演员的调用也进一步为观众增强了这种“沉浸感”,让这一段撷取自城市生活的女性史诗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诚然,长达将近3个小时的《但愿人长久》有着不低的观影门槛,而影片所囊括的体量极大的情节线索是否有继续删繁就简的必要也仍待商榷。但可以说,影片想要借助三代女性视角下的家族史,作为城镇化这一宏大议题切入点的雄心壮志,以及这段女性史诗本身所具备的情感力度,丝毫不会因为时长的拓展而被稀释。另外,影片的片名和片中引用的古诗词更为这种人文关怀的传达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苏倚墨)

[ 责编:崔益明 ]

网址:电影《但愿人长久》:城市的现实,女性的史诗 https://klqsh.com/news/view/291277

相关内容

“但愿人长久”电影新闻发布会盛大举行
FIRST最佳影片《但愿人长久》上映一周,豆瓣开分7.5分
电影节|上海,“活”在电影里的城市
影像之诗:人性与残酷的对话——《金陵十三钗》电影分析
电影市场的这些新变化,有人发现了吗?
活动回顾丨影像现场:百年上海电影——都市光影中的现代性密码
影史最伟大的女性电影,登顶130年电影之巅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电影市场的这些新变化,有人发现了吗?
《边城》电影影评
城市发展始终与历史文化共生共荣——西安锚定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