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书教你摆脱思维定势

发布时间:2025-07-25 19:32

策略8: 教育他们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青少年教育策略#

为自己思考 (美)奥赞·瓦罗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年10月

多年以前,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与生俱来的身份,比如:中国人、河北人、普通家庭出身。

几年之后,别人的期待、愿望、角色标签就会渐渐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比如:听话的人、爱读书的人、不惹麻烦的人。

再过几年,职业选择又为身份添上一层,比如:做市场营销的,做会计的,做律师的。

就这样,一砖一瓦地,我们构筑起自己的身份,它限定了我们在人生中能做什么、相信什么、能成就什么。随后,我们会投注大量精力去捍卫这一切。

身份是一种观念。它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故事,是我们为了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而撰写的叙事。随后,我们成了这个叙事的囚徒,开始限制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配合这个身份。

本书作者奥赞·瓦罗尔,是火箭科学家,美国俄勒冈州路易拉克大学法学院教授。在这本书里,它用颠覆三观的语言,帮我们梳理了那些阻碍我们认识自己的种种因素,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又感觉人生没有意义的读者来说,这不失为一本启发之作。

从为什么开始 (美) 西蒙·斯涅克 海天出版社 2011年07月

领导交代你一件事,你去做了。做完之后,领导却说,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呢?我说做就一定要做吗?你在一线,更了解具体情况,怎么不动动脑子?

在职场上,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的,最后却成了背锅侠。倒霉肯定挺倒霉的,但抱怨也是没有用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学会一种思考方式,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黄金圈法则”。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问为什么(WHY),再去思考怎么做(HOW)、做什么(WHAT)。

这是一个与普罗大众的做法完全相反的思路,但是,它就像第一性原理一样,不仅适用于商业世界,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生活,是一个很强大的思考工具。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多半会连连感叹:哦,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早点知道它!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美)爱德华·L.德西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年08月

1969年,当德西在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开始痴迷于一个问题:小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受行为主义主导的,即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而行为动机的缺乏就是因为缺少奖励,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

不过,对于小孩子天生好奇心的观察,让德西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后,他写成了《内在动机》一书。

在这本书里,德西指出,金钱、奖励、赞扬、惩罚等外在奖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激发人的工作动力,但是,由于外在奖励往往会削弱内在动机,所以很难持久。只有当一个人,对任务本身有足够的兴趣和成就感,才有利于把事情做成,同时也能更持久。

这也回答了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因为家长和老师使用了太多的外在奖励,没有注意引导内在动机。

重新思考 (美) 亚当·格兰特 中信出版社 2022年10月

“先入为主”是人性的弱点,对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问题,一旦我们形成了观点,接下来我们所有的思考,都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自己真的错了,我们也不会承认。

这也很好理解,承认错误会让自己觉得自己不行,我们不愿意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我们经常会像捍卫生命一样捍卫自己的观点。

但是,错误就是错误,捍卫错误并不能让我们成长。这本《重新思考》,就是教我们如果摆脱“先入为主”的。作者亚当·格兰特,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这本书里,他给我们分析了不愿意改变的原因,并给出了重新思考的方法,那就是将自己的身份跟过去的观点分离,依赖自己的价值观来做选择。

当然,这两句话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就是很普通的两句话吗?但我觉得,你还是要去读书,书中的案例能让你感同身受,也有利于你真正把这两句话据为己有。

人生设计课 (美)比尔·博内特 中信出版社 2022年03月

小时候有过壮丽的梦想,长大后却做了截然不同的事情,再然后,老了,回忆往事,又感到后悔。这几乎是多数人的人生缩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人生没有返回键,等老了再后悔就晚了。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呢?这本《人生设计课》就是试图为这个问题开药方的。

这本书是由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所著,他们早期是硅谷著名的创新者、设计师,后来觉得设计思维也能够指导人生,就去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人生设计科》,深受学生欢迎。

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告诉我们,你可以把人生当成一款产品来做,用户就是你本人,然后,MVP、用户调研、反馈与修正就都能对上号了。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美)斯蒂芬·盖斯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1年04月

完美主义,听上去是个褒义词,渴望完美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但深陷其中的人都懂得,自己被“完美主义”折磨的有多么疲惫不堪。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事事追求完美,结果注定是被完美主义所反噬——拖延症、厌食症以及一部分的抑郁,都是完美主义惹的祸。

作者斯蒂芬·盖斯,也是畅销书《微习惯》的作者,在这本书里,他对完美主义进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行动指南。

对于多数人来说,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让自己意识到,原来还有很多种活法。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 (美)史蒂文·C·海斯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年06月

人都会痛苦,不仅肉体上,精神上也会有很多的心理挣扎,比如:麻烦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想要回避的欲望和情感。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走出痛苦、拥抱生活的书。作者史蒂文·C·海斯,是接纳承诺疗法(ACT)创始人。在这本书里,他用接纳承诺疗法的理念,给我们剖析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理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答。

在海斯看来,多数时候,让我们痛苦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评价。比方,你经常为身高感到痛苦,是因为你陷入了”身高不高是缺陷“的评价体系里,你要做的是,接受自己身高矮这个事实,然后,用另外一种评价体系取代它——董宇辉长的也不高,不也一样事业成功,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他。

或许你会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其实不是,人生本质上没有意义,与其沉溺于负面评价让自己每天都很痛苦,还不如自己把自己哄开心了,好好过上几十年。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通透了。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美)加尔韦 华夏出版社 2013年01月

这是一本被鸡汤书名耽误了的好书,直译名字应该叫《网球的内心游戏》,作者加尔韦是美国知名的网球教练。

当然,加尔韦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教普通人如何打网球,而是以网球为媒介,讲述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知识,也可以应用到高尔夫、舞蹈、学习一门语言、约会和生活本身等方方面面。

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先区分了两个自我,自我1是思考者和评判者,负责逻辑思考和下达指令,自我2是执行者,负责行动。

作者说,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通过镜像神经元实现,可以模仿别人的行为,并进行复刻。小时候,我们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也就是自我2学习法。

但在长大以后,自我2学习法会逐渐减弱,自我1的学习方式会占据上风,要想挖掘潜能,就需要重新唤醒自我2的学习能力。

如何唤醒自我2的学习能力?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网址:8本书教你摆脱思维定势 https://klqsh.com/news/view/69670

相关内容

5本书助你摆脱动力不足的困境
2025年,一定要多读书,这5本书让我成功摆脱了拖延症!
职场成长书单:13本书打造你的思维地图
为人父母,再忙也要看的9本家庭教育书,助你摆脱养娃焦虑
7本书教你改变思维方式,超越同龄人
25本书帮你提升认知,改变思维
5本心理学书籍 看完教你摆脱拖延症
三本书教你摆脱职场迷茫,找到前进方向
15本书帮你养成好习惯,摆脱拖延症
摆脱恶性循环的逆境重生法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