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脉强城,解码安吉“水上金山”诞生记
塞尔吉尔:南美洲的徒步旅行天堂,安第斯山脉的起点之一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背包客必去地#
浙江在线7月23日讯(记者 汪雨晨)在安吉,水不仅是流淌的自然馈赠,更是撬动城乡发展的支点。
无人机成为河道的“天眼”,河道溪流化身“水上乐园”……随着全域幸福河湖的建设推进,安吉浒溪流域正在形成一条绿水经济带,串联沿线科技城、产业园、特色小镇、精品村落等,融合流域内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实现河湖生态资源变资产成资本的高效转化。
安吉浒溪,是西苕溪流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14.6平方公里,主流长36.9千米。作为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浒溪依托安吉优越的人文禀赋和自然条件,创新“水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以母亲河串联城乡、带动沿线村镇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浒溪流域的灵溪公园、大竹园村、双一村、石马花溪漂流景区等地,探寻当地如何持续做好“水”文章,让每条溪流涌动成“幸福动脉”。
一条“水脉”带来发展动能
“一条马路三盏灯,一只喇叭听全城”,这是安吉当地的一句民谚,说的是过去安吉县城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要素受限。
浒溪流域的治理,拉开了安吉城市的“西进战略”。浒溪两岸的未来科技城、教科文新区等新兴板块崛起,市民生活也从单一的商业聚集区,转向生态休闲与城市功能融合的多元体验。
灵溪公园,是科技城的核心区块。走进灵溪公园,岸边是财富中心、科创中心等一幢幢高楼,吸引了飞天云动、梅斯健康、环球墨非等39家新经济企业入驻。
水面上是一片开阔的河道景观。浒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有关负责人万重山介绍,一般河堤的堤脚直插河道,比较陡,而灵溪公园在浒溪的两侧采用了“台式大放脚堤防”,河堤的最高处与河面之间是一道宽度10米左右的缓坡草坪。
灵溪公园的“台式大放脚堤防” 记者 汪雨晨 摄
整个护坡采用生态治理方式,几乎看不到混凝土的痕迹。“这种堤防设计好处很多,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了亲水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堤防的防护能力。”万重山说。
幸福河湖建设也给大竹园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发大水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家里的东西被冲走。现在村里水系改造后,基本不受洪水影响。”大竹园村村民王先华的话,道出了村庄水系治理带来的显著成效。
大竹园村的水系改造始于2009年,2015年全面完工。该村结合龙王溪,通过三个引水口将溪水引入村内,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实现无动力引水,让水流在村庄盘绕一圈后再回到龙王溪。“这一方案,不仅解决了防洪问题,还让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水渠。既满足了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需求,又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村委委员汤振华介绍。
大竹园村的荷塘 记者 汪雨晨 摄
水系改造不仅改善了环境,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如今,村子的61栋楼中,48栋都改成了民宿。村里还打造了荷花池,引进5个品种的荷花,花期从6月初持续到11月中旬,每天能吸引四五百人参观。
汤振华说,现在村里年游客量达7万多人,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了5.7万元。
“AI河长”守护一汪清水
科技为河湖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行走在浒溪畔,一架无人机正沿着预设航线自动巡航,到达河道拐角处时突然警报——“河道异常!疑似河面垃圾!”系统屏幕上,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清晰展现着河道的每一处细节——漂浮的垃圾、水草、异常的水色……AI系统正快速标记着问题点位,发出预警提示。不多时,属地河长就抵达坐标位置进行处置。
这是“AI河长”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们每天派无人机自动巡航,一旦河面上发现‘四乱’问题,就会及时传送到河湖管理平台,生成电子交办单到相关单位,形成闭环流程。”万重山介绍,目前,当地已在浒溪及西苕溪干流建了20个基站,4架飞机循环巡查,构建起“AI河长巡查+报告反馈河长+问题闭环流转”的管护新范式,推动巡河效率提升70%以上,问题发现精准率超90%。
过去,河长们需要徒步巡查河道,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视野局限错过隐蔽问题。如今,浒溪流域已换上一支“智能巡河队”全天候值守:在空中,无人机沿3条既定航线每周自动巡航一次,特殊情况加密至每天一次,通过AI抓拍比对结合人工复核发现动态变化,准确率达到90%;在云端,卫星遥感每季度为河道做“全身体检”,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识别河道“四乱”问题;在地面,8处视频监控、2处水质监测点实时锁定异常情况,及时触发预警提醒。
“以前无人机只是‘眼睛’,得靠人盯着找问题;现在‘AI河长’成了‘大脑’,自己就能分析处理。”万重山说。在浒溪流域“AI河长”管理平台,1小时内,问题就已推送至基层河长,整改完成后,由县河长办1小时内完成复核,超期未办自动触发督办提醒。截至目前,20余件涉水问题平均整改周期缩短10天以上,真正实现 “发现快、派单快、处置快”。
眼下,基层河长已实现了从“一线巡查员”到“统筹指挥官”的角色转型。“‘AI河长’上岗以后,能省下不少时间,把劲儿都使在解决问题上,效率翻了好几倍。”一位基层河长道出了最直观的改变。浒溪流域内3名县级河长、7名乡级河长、16名村级河长的河长制事务性工作量减少超60%,逐步告别了原本人工巡河水域覆盖不足、耗时低效的工作状态,也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河湖问题处置、推动问题加速解决上。
碧水催生文旅新机遇
绕过喧闹的安吉城区,在清秀的山峦间穿行,没多远就来到了双一村。
绕村而过的双一溪,是浒溪的重要支流。夏日炎炎,这里的溯溪项目尤为炙手可热。溪流边,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游客们悠闲地踏水而行,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河岸上,露天咖啡、露天烧烤等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双一村第一书记朱学星说,“以前靠毛竹,现在靠溪水。”20世纪70年代以来,双一村凭借丰富竹林资源,“靠山吃山”卖毛竹、开拉丝厂,成为该地“明星村”。然而,随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那些曾经辉煌的拉丝厂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留给双一村的,是发展道路上的十字路口与重重挑战。
2023年,《浙江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发布,村庄找到了发展新方向。“水利部门沿着双一溪打造了石壁坞、古树、集散中心等多个治理节点,水质好了,来溯溪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朱学星说。
“日客流量平时500人左右,节假日能到800人。”游客多了,咖啡馆、茶社等多家新兴产业纷至沓来,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光去年一年,我们就引进了8个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朱学星表示,依托良好的水资源,村里发展起露营、研学等业态,村集体年收入达400多万元,村民每年还能拿到两三千元分红。
游客正在溪水中玩耍 记者 汪雨晨 摄
立足水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势,安吉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近日开园的石马花溪漂流景区,就是安吉县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之一。
石马花溪漂流利用原有河道改造而成。“我们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区域优势。”漂流项目负责人严施恩说,河道水质好,周边有几千亩生态林,即使下暴雨水质也不会变,“而且,这离城区很近,开车十分钟就能到达。”目前,石马花溪漂流项目周末客流量达近2000人,当地还计划拓展露营、房车基地等业态,“除了每年的收益可进行分红外,景区还为周边百姓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石马花溪漂流 记者 汪雨晨 摄
网址:水脉强城,解码安吉“水上金山”诞生记 https://klqsh.com/news/view/74098
相关内容
山水楼台构建天然舞台,全国首部园林实景版昆剧《浮生六记》精彩上演“旱地忽律”是《水浒传》总密码,朱贵是梁山第一寨主,头号主角
常州:解码“道文化”文旅的破圈方程式
新婚夜新郎出上联:两岸青山夹碧水,没想到新娘的下联更绝妙
梁平:成渝双城记
【文明实践在身边】喜市春来·与城共新生!衡水首期喜市文创市集开市
解锁幸福“密码” 增进民生福祉!贵阳贵安创新打造“15分钟生活圈”改革试点
这份让人上头的生活清单,强烈安利给你!
唐寅山水画
《中国美术报》专题:众家评说张际才山水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