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家
各美其美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分享(六)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推广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树立良好家风,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我校开展了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出多个家庭教育案例,涉及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理解、沟通、尊重、榜样、立规矩、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爱的本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品读优秀案例,共享家校共育的丰硕成果,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第七小学三年级十七班 赵一铭
优秀事迹简介
娇小、聪明、乐观的我,叫赵一铭,是永城市第七小学三年级17班的一名学生,担任语文组长。十分幸运,我加入了七小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老师用她们的细心呵护,成就了我小学三年的快乐时光。
学校学习,我积极向上。我爱我的校园,更爱我的老师和同学。每天能主动完成家庭作业,遇到不懂的知识,会虚心的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放学回到家,经常给妈妈讲述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以及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每天晚上坚持30分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对学习有了很浓的兴趣,我喜欢语文精彩的故事,热爱数学迷宫般的探索发现,更爱英语的口头语言的表达。因为喜欢,所以用心。我的努力,让我的成绩名列前茅,也让我倍感自信。
我的爱好兴趣有运动、绘画、书法。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跳绳社团活动。在学校组织的书法和绘画比赛中,均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我还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外出从不乱丢垃圾,对别人的不文明行为,我也是敢于制止。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曾对一位阿姨乱摘花的行为,进行了劝阻。妈妈还帮我记录了下来。
热情如我,自信如我,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做一名眼里有光、心中有目标的新时代少年。
育儿经验分享
与孩子共同成长
说起孩子,也许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个体的差异,教育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一、不做孩子的执行者,只做监督者
小学三年级是孩子的转折点,孩子自身的思维性和目的性以及自我调节性逐渐加强。她不在像一二年级那么听话懂事,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对这个世界的自我评价。一铭刚入三年级时,我采取适时监督,不再全程陪着她读书、练字,而是规定好时间,让她独立完成。生活中,学会放手,从她的书桌,她的床,她的洗漱,她的书包......,我们只要静静的看着,小小的背影其实有很大的能量。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我尊重孩子的情绪、情感、懂得换位思考,让孩子在被尊重、被信任中养成自主生活、学习的能力。
二、储存情感,种下爱的种子
在家庭教育中,爱在首位,因为你爱她,你说的话她才乐意接受。这个爱,要从小就在孩子的心中储存,要做到严爱相济,融理与情。让孩子有情感依靠,这样孩子会在放学后,滔滔不绝的给你讲她的所见所闻。我非常珍惜孩子的小学时光,因为小学阶段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会对家长关闭情感通道,封闭自己,她会把自己毫无保留的说给爸爸或妈妈听。家长正确的关爱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很多困难,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三、做个夸赞能手的妈妈
在家,我很少批评或打骂两个孩子。孩子们叫我“马屁精”。我认为,作为家长要做好喝彩者,不能随意打击孩子。因为教育长达十几年,这其中的变数很大。你不能在孩子落后时,就定终生无为,前途无望。也不能用心教育几个星期,学习刚有起色,就认为万事大吉,尘埃落定。学习这件事情需要家长平时不间断的关心和付出。当孩子学习吃力时,我们用心帮一把;在孩子学习进步时,我们用力夸一番。无论她成为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她只要具备应有的本色,就是我们教育成功的表现。不鸡娃,不焦虑,做个平和的妈妈,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用心的陪伴、引导,相信孩子会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送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学习是一个孩子与家长共同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家长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不断学习育儿方法。作为妈妈,我一直坚信:好的童年能让孩子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为人父母的我们更要做好自己。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父母依法带娃的时代。希望优秀案例的分享能给广大家长一些启发,为孩子们的成长汇聚光芒,为孩子们的未来积蓄力量!
家长“应知应会”宣传语
总纲
父母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孩子终生的价值追求。
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家校密切配合,共育时代新人。
激扬爱国情,立牢报国志,为国育栋梁。
学会倾听,走进孩子心灵。
培养劳动习惯,丰富劳动体验,创造幸福生活。
兴趣激发动力,习惯影响未来。
小学阶段宣传语
心有报国志,为国育栋梁。
启蒙养正立德,立规成范润心。
品质重于知识,成人先于成才。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兴趣激发动力,习惯持久赋能。
蹲下来做朋友,站起来当榜样。
动脑不动恼,尽责少指责。
等待不替代,到位不错位。
学习劳动技能,培养服务意识。
朝夕爱心陪伴,长久身教影响。
END
编辑:徐 芳
一审:王峥嵘
二审:郭 冰
审核:夏瑞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