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候吗?有特别丧的时候吗?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对未来没有希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美好的东西都不属于自己,你有过这种时候吗?
或者你没有特别丧,但也不觉得快乐。
那么我们如何活得更快乐?我有很多话想说,先从两个人说起。
——分割线——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张图打动过很多人,你还记得吗?
这是王振德,一个流浪汉,2012年元宵节,在郑州CBD,他从地上捡了一瓶饮料,喝了一口,望着夜空,一朵烟花绽放了,他笑了。
当时这张图微博上很多人转,大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微笑哥”。
微笑哥还有故事,我们等下聊。先说一个我身边的事儿。
自杀的师弟
我老公有个师弟,非常勤奋,成绩很好,能沉下心钻研,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两年前自杀了。
我见过他几次,一张圆脸黑黑的,腼腆地笑着,看起来很和善,但我察觉出他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困扰,于是时不时地问我老公他的近况。
有天他突然给我老公打电话,我老公当时在开会,只是简单跟他聊了几句。两天后他自杀了。
我们非常意外和震惊,也非常内疚。师弟这个人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少社交,没什么朋友,我老公已经算他比较亲近的人,他那个电话,是他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后的求救信号吧,如果那天能跟他多聊聊,他还会自杀吗?
他去世后有人议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太自私了,怎么不想想父母?”
每次有人自杀,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见“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思想多么深入人心,个体的感受又多么微如尘埃。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想父母呢?或许就是想到父母,才更想自杀的吧!
师弟家境不好,一来比较穷;二来父母望子成龙,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给他很大压力,觉得他读了大学就能带全家翻身了;三来父母对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不开窍,很拧巴,该出头的时候畏缩,该克制的时候莽撞,对外缺乏自尊心,对孩子却过于专制。举个例子,师弟在校期间出过一次意外,并不是犯事儿了,只是个意外,当时他父母来学校,直接给导师下跪,让他很丢脸。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师弟,不擅长为人处世,成绩虽好,但发展得不如意,最终在父母的责备下选择了自杀。我觉得他自杀一方面是极度的歉疚,父母从小给他灌输养他多不容易,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平庸。
一方面也是一种终极的报复:
他内心深处其实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遭受了不正确的对待,但又挣脱不开身上的枷锁,不能在现实中完成反抗,于是选择自戕,类似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这条命,我不要了!我不欠你们什么了!你们也没机会再伤害我了!
他是烧炭自杀的。他去世后我反复想他临死前的心情,一个20多岁身体健康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独坐家中,一点点等待死亡,这是什么感觉?
我很后悔在察觉出他异样的时候,没有主动跟他建立起联系,当时觉得毕竟不太熟,直接找他太突兀。他找我老公聊,也不直接说心事,我老公没那么敏感,难以在他只言片语中听出厌世的端倪。如果我当时让我老公把我的微信给他,让他找我聊聊,也许他不会死,说起来也不是多过不去的坎儿,但他心灵上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他觉得没有人关怀他,没朋友,没谈过恋爱,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温暖。他到死都不知道至少我是很关心他的,一直默默关注着他。
他好学,和气,痛苦都压在心里,见人笑呵呵的,他真的是个好男孩,不该有这样的结局。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关注抑郁症和亲子关系。这之后我也会很主动关怀身边的朋友,我告诉他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来找我聊聊,我在这里。
已故的微笑哥
微笑哥现在已经去世了。
微笑哥老家是山东德州的,从小跟家人关系不太好,17岁的时候离家出走,他说要是爸妈说句“孩子回来吧”,他就回去了,他说“我想有个家,要是有个正常的家,让我干啥都行”。
在网友和记者的帮助下,微笑哥从郑州回到老家。一开始他还犹豫要不要回家,只是想看看小侄女,但看小侄女绕不过父母。于是他给他爸打了个电话:“爸,我错了。”爸妈也同意他回家了。
回家前,他还特意剪头发刮胡须,“回家前收拾收拾,看着好看点儿”。
他对记者说:“我妈说过,我这么多年没给家里添过一双碗筷,没给过一分钱,我听了心里也难受,不过我没办法。”他也想念家人。关心家人的情况,尤其是小侄女,想着她一定又长高了吧。他打过一次电话,想回来,他爸赌气地说“爱回不回”,他就没回去。
在老家待了一阵子,待不下去了,他又回郑州了。
2014年,微笑哥从一个楼上摔下来,去世了。
报道只是一笔带过“他从楼上摔下来”,怎么摔的,是意外还是自杀,没有说明,也许一个流浪汉的死因,并没有人去深究,死了也就死了。并不是要揣测他是自杀死的,但不管怎样,如果不是流浪在外,他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吧?
我们如何活得更快乐?
说这两个人不是想表达“父母皆祸害”之类的思想,虽然他们确实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究孝道,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其他文化更加深远。
我想说的是:你没办法靠自己解决问题。
师弟和微笑哥,他们都是死于孤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确实自强自立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但当你真的缺乏力量的时候,你需要援助。
这个社会不是什么温情的极乐净土,很多人会给你伤害,你从群体中受到的伤害,你只能从群体中得到真正的救赎。
也许你有过靠自己翻盘的经历,没有任何人关心你,没有任何人对你好,你就是靠着一股狠劲儿坚持下来,但要长期可持续地走下去,你需要从外界获取力量。
很多鸡汤说“人一定要靠自己”,“谁都帮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帮你”,“社会是残酷的,别妄想别人给你温情”blabla的,某个维度确实是这样,但这些说法是片面的,全盘吸收只会带你走进一个死胡同。
心态是不能调整的,忘记“调整心态”之类的话吧,这话就像你饿肚子的时候,对你说要“调整饥饿度”。
你只能从调整行为开始。
你觉得自己不会化妆,别自嘲了,报个化妆班,搜一个评价好点的,去吧;
你想拍个美美的写真,别嫌麻烦,去吧,一方面留下最美的一刻,一方面给自己更多灵感:我这个妆容最好看,这个姿势最动人;
你想减肥,想塑身,嫌健身房太枯燥,那就报个舞蹈班;
你觉得自己社交圈太窄,从兴趣出发,多约身边朋友,或者面基网友,一块出去玩,不要给自己下定义“宅”,多出去玩玩,旅游,户外,逛游乐园,看电影,看展览,桌游,泡温泉,也许你会发现你其实很享受呢?
你想换工作,一边把手头事做好,一边搞好同事关系,买零食别吃独食,多分分,这个人平时比较高冷,分零食多给他分点,一边多接触你想去的那个圈子的人,走着走着机会就来了;
你想谈恋爱,多去接触异性,比如报个拳击班,练拳的男人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或者你看到一个男人在网上的发言,觉得心有戚戚,别犹豫,去认识下;
你觉得内心空虚,想多学点东西,就多看书,听讲座,参加交流会,现在信息很发达,你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一切;
你觉得真的扛不住了,去看心理医生,同时找你欣赏的人,你信任的人,哪怕不熟,没关系,他会帮助你,或者给查理写信:[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我靠,我真扛不住了”。
自强自立是你走出这一步,然后总有些人,后来成为你力量的源泉。
有时候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人遇到痛苦会隐忍着孤独前行,有人会积极走到人前,跟大家挥手:“我在这里!”然后接受那些愿意帮助他们的人。
需要强调的是,这跟一味的抱怨是两码事。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在朋友圈发一些很丧的话,希望有人来关注你,这是行不通的。
你不痛苦,但你也不觉得很快乐,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接触的能给你力量的人太少了,单纯向内寻求力量和快乐是无以为继的,你需要努力接触你喜欢的圈子。内向的人不要觉得自己内向,没办法交朋友,用你舒服的方式,找那些让你舒服的人。
如果你觉得谁都不能让你打开心扉,想想你自己是不是从来都戒备森严,门口挂着“离我远点”?或者门口没挂牌子,但别人慢慢靠近你,你开始举起牌子:“你走吧”。
你觉得别人会伤害你,其实你也在伤害他们。我有一些很内向的朋友,我觉得他们是带刺的玫瑰,想跟他们做朋友,真的花很多心思。
另一方面,在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善待他人,这会变成一个良性循环。
微笑哥流浪的时候,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晚上他打算找个桥洞休息,看见地上躺个人,铺盖都没有,他上去拍了拍,发现是个小男孩,小男孩说爸妈离婚不管他了,他一赌气离家出走,打算睡马路。
微笑哥说,我有被子,小家伙跟我睡吧,天这么冷会冻死的。然后两个人挤在一个被窝里,微笑哥说以后可别赌气出门了,很危险,家人也会很担心的。
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开了家饭店,还找到他,给他送好吃的,想请他来自己饭店上班,但他拒绝了。
他对小男孩说的话,其实就是他想听到的话。他对小男孩做的事,其实就是他希望有人对他做的事。包括他对小侄女的关心,其实他都没见过小侄女几次,但这是他家族的后代,他关心她就像在关心自己。只是,他懂得付出关怀,却不懂得如何接受,人在孤岛里活得越久,就越走不出来。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原始社会你不够强你就会死,很多人说起这些一套一套的。
我的问题是:那我们进化的意义在哪?
只是为了脱离茹毛饮血的生活吗?
然而现实中有无数种困境。你可能突然失业了,变穷了,生病了,抑郁了,残疾了,家破人亡了,或者你可能先天心脏病,一出生就是地狱闯关。
这个时候你希望听到有人对你说“优胜劣汰”吗?
烟花绽放时,微笑哥的微笑,如此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比他幸运。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支离破碎的…心灵深处。
查理爱八卦
只说本质,不废话,没前戏
微信ID:chali928
我都忘了我还写过这些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