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主义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复古穿搭指南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时尚穿搭技巧# #电影欣赏与解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狂欢化色彩时间
摘 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许多学者从叙事结构、女性主义、象征主义、心理学等多角度进行过评析,但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狂欢化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揭示小说所表达的所谓的“
美国梦”的破灭的主题。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狂欢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引言美国著名诗人兼文学批评家 T·S·艾略特 1925 年在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首次面世时就曾评说:“在我看来, 这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 从表面上看,小说讲述的似乎只是一个成年人的爱情悲剧故事, 而真实记录的却是二十年代美国追求物质成功的疯狂气氛和梦幻式的生活方式的实质是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腐败之风盛行。 从而把“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表现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 小说中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大大小小的聚会,把不相关的人物联系起来;聚会上的无数的来自上流社会的名人雅士,打扮得争奇斗艳,象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个个酩酊大醉,丑态百出,俨然中世纪的嘉年华庆典。 因而,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carnivalization)理论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视角。二、狂欢化狂欢化,按巴赫金的界定,即狂欢节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 这个语言无法充分准确地译成文字的语言,不过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同它相近的(也具有具体感性的性质)艺术形象的语言,也就是说转为文学的语言。 狂欢式转为文学语言,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 ”与此术语直接相关的另一概念是“狂欢化文学”,它源于狂欢节本身,所以它在形式上具有狂欢节的特点———仪式性、戏谑性、小丑(傻瓜、骗子形象)等,在意蕴上体现为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 ”三、仪式性的狂欢化色彩———“加冕”与“脱冕”在这部作品中, 狂欢化色彩通过盖茨比的加冕脱冕仪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的前三章一直没有让读者面对面地直接接触这位神秘的人物, 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的场景描绘和有关传闻。 这就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 盖茨比是谁? 是穿盛装的还是小丑形象的? 烘托和突出了盖茨比在小说中的特殊地位和存在意义”。盖茨比营造的豪华、炫丽、阔绰的聚会吸引了无数来自上流社会的名人雅士。 他们有的慕名而来,有的不请自到,目的只有一个:显示自己的高贵的身份,享受豪华的物质生活,表示自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他们以能够出席这些高档的酒会而感到荣耀。而盖茨比为了满足那些人的狂欢的需求, 提供了极为奢侈的物质世界:小汽艇、滑水板、私人海滩、跳台、罗尔斯-罗伊斯轿车、精致的花园等等, 恰如狂欢节前精心准备。 但来享受免费宴会的社会名流,表现却如小丑,对如此好客的主人的来历议论纷纷,杀人犯、德国间谍、私酒贩子、骗子(不相信盖茨比在牛津受教育)。 这一切表明;盖茨比集国王与小丑于一身,即人们表面称盖茨比为国王,内心却当他是小丑。盖茨比用豪华的宴会搭建狂欢广场, 用昂贵的服装扮演国王加冕。 然而,他的狂欢广场是虚浮的、飘渺的空中楼阁,没有根基的,注定将在狂欢结束之后一切烟消云散,华丽的盛装再也盖不住本来的小丑的真面目。 这正如巴赫金说:“对文学的艺术思维产生异常巨大影响的, 当然是加冕脱冕的仪式”。 在狂欢节生活里,加冕与脱冕是合二为一的双重仪式,加冕同时意味着脱冕,反之亦然。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在加冕为国王到脱冕为小丑的过程中也与狂欢世界中诞生与死亡、加冕与脱冕的仪式相对应,暗示了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内在本质—虚假、空洞、毫无实际意义的幻影。 如同狂欢节上的虚伪的、转眼即逝的欢歌笑语;事后想想一切如同过眼烟云。
网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主义 https://klqsh.com/news/view/91710
相关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分析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绿灯塔背后的意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研究
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详细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何以“了不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幻灭的绿光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情,了不起的盖茨比剧情总结
《了不起的盖茨比》: 那些人生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