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的院前处置措施

发布时间:2025-08-01 04:52

预防和处理幼儿常见疾病的措施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育儿经验交流#

一、急危重症的概念

急危重症(病)是指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往往预后不佳的某些严重急症。急危重症的诊治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手术治疗及重症监护治疗等一系列过程,涉及多专业多科室等领域。本次主要为大家介绍院前急救。

二、按儿童各个年龄阶段进行分组

(一)学龄前儿童:(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常见的急症如发热、抽搐,呼吸困难、腹痛,耳痛、呕吐、中毒,意外事故和暴力导致受到伤害。

(二)学龄期:自入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最常见急症如呼吸困难,腹部疼痛、呕吐,急性过敏,蚊虫叮咬,意外事故和暴力导致受到伤害。

(三)青春期:一般从10-20岁,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此期最常见的急症如腹痛、急性过敏,心理障碍、蚊虫叮咬,鼻出血,意外事故和暴力导致受到伤害。

三、儿童常见急症以及院前处置方法

(一)异物卡喉

1.病因

婴幼儿童,尤其3岁以下小儿常见,因其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牙齿发育不全等原因,不能将硬食物比如花生、瓜子儿、豆类等嚼碎。喉的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健全,当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打闹、跌倒时易误吸,其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常见原因。

2.处置办法

1岁以内儿童的处理方法,家长应立即抱起儿童双脚。让儿童头朝下,身体悬空,儿童趴在家长大腿上,咽部的位置低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用手掌根部迅速连续的用力拍打儿童后背3次。如果效果不佳,将儿童的身体翻过来,脸儿朝上,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压胸3次。重复这个动作,用力,用压力帮助儿童将异物排出。

1岁以上儿童的处理方法,家长从儿童后面用手臂环抱,一只手握成拳,用拇指。关节突出。点顶在儿童的剑突和肚脐之间,另一手握在已经握成拳的手上,连续快速向上向后推压冲击6-10次,如果不奏效,隔几秒重复一次。

(二)惊厥

1.病因

婴幼儿最常见的就是感染导致的高热惊厥,癫痫发作,低钙惊厥等。

2.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病因所致,高热惊厥为一次热程中(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血清钙<1.75mmol/L,可出现典型的症状(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四肢搐搦。突然失去意识,呼之不应,可能站立或活动的时候突然倒地)。

抽搐表现:面部、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脸部肌肉抽动,牙关紧闭,伴口唇发干,口吐白沫或流涎。四肢全身僵直或痉挛,四肢抽动或全身松软无力。或全身松软无力。肌肉,全身肌肉不自主运动,如胃部、肠道、肛门肌肉运动异常导致的呕吐及大小便失禁。

3.紧急处理: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将儿童放在平整的表面上,如地板或床上,去除儿童附近的坚硬或者尖锐的物体。将儿童去枕平卧,松解过紧的衣物,解开颈部扣子。头偏向一侧,防止儿童吸入呕吐物或分泌物等。清理口周围分泌物,用软布把儿童口周围唾液和残渣清理干净,但不要强行伸入儿童口中,如果嘴里有食物,将头转向一侧,不要试图将食物取出。避免声、光、摇晃、喂水等刺激。尽量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开始惊厥及结束的时间、具体表现),以便以后可以向医生描述。如果能录制惊厥的视频片段向医生展示,这将非常有用。家长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指导,为抢救赢得时间。惊厥过后带儿童去医院就诊,明确惊厥原因。

处理时还要注意“三个不要”:一是不要往儿童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勺子、筷子,大人的手指头容易对儿童造成损伤;二是不要试图束缚儿童的肢体,以免造成儿童肢体损伤;三是不推荐掐人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掐人中对缓解惊厥有帮助,反而可能因为家长紧张而用力过大,造成儿童局部损伤。

(三)溺水

无论什么原因的溺水,无论是哪种溺水类型,共同之处都是缺氧。因此,逆转缺氧是溺水急救的关键。研究表明,尽快进行心肺复苏能明显降低儿童溺水死亡率,对改善溺水儿童的预后非常关键。迅速让溺水患者脱离溺水现场,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将儿童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的水、泥沙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大声用力拍打儿童,使进入呼吸道和肺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过长),判断其意识。儿童无意识时立即判断其呼吸和脉搏,呼救,寻求周围的人帮助拨打120。如患儿无脉搏呼吸,立即开放气道,予儿童5次人工呼吸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切记直接进行心肺复苏,勿控水。

开放气道时,一手提下颌使头后仰,一手压住前额向后按,避免使儿童颈椎受损。如采用双手托下颌法,则先确保颈椎安全。开放气道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嘴唇完全包裹住患儿嘴唇,左手捏住患儿鼻腔,避免漏气。吹气后松开左手,观察患儿胸廓起伏情况。如有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5个循环结束后,再次评估患儿呼吸、脉搏。复苏有效指征为:颈部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患儿口唇及甲床转红。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尽快转送医院。

溺水急救的误区包括:

错误方法一:倒背儿童奔跑的姿势控水,其实并不利于排除儿童气管中的水。没有证据表明水会阻塞气道,不需要控水。不管是哪一种控水法,都是错误的。对溺水、心脏骤停患者控水会耽误急救时间。甚至对有意识、有心跳的患者进行控水也是有害无益的,容易造成误吸或损伤。如溺水者已出现心脏骤停、体内循环停止,大脑供氧不足的情况,第一要务是立即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错误方式二:溺水现场急救中惊慌失措,大声呼叫,忽略溺水者呼吸情况判断,等待医务人员赶到现场,错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溺水最严重的后果是低氧血症,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呼吸循环一旦停止,每耽搁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就要下降7%-10%。溺水者被救出后,应对呼叫无反应且无呼吸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施救者人数较多,应由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将儿童的头偏向一侧后仰,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请周围的人拨打120。

错误方式三:对于非专业的施救人员来说,胸外按压可能是最直观的抢救方法。然而,溺水属于窒息性心脏骤停,人工呼吸必不可少。单人施救时应在胸外按压之前给予人工呼吸。单纯胸外按压只适用于心源性心脏骤停。

(四)烫伤

1.病因

包括暖水瓶侧翻烫伤;洗澡盆内先放热水,在未兑凉水前导致受伤;坐入或踏翻热汤锅烫伤;儿童跑玩儿中撞洒其他人端着的热水杯或热汤锅被烫伤;喜欢玩儿火柴、打火机、烟花爆竹等,缺乏生活常识,容易被烧伤。

2.临床表现

可能会出现哭闹或者喊痛,皮肤红肿,皮肤起水泡。以下为脱皮、烧伤的分度:

Ⅰ度:轻度红肿热痛感觉敏感,皮肤表面干燥,无水泡。

Ⅱ度:水泡性烧伤。浅Ⅱ度:剧痛,感觉敏感,有水泡;脱落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水肿明显。深Ⅱ度:感觉迟钝,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兼有红色斑点,创面潮湿。

Ⅲ度: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泡,严重时可伤及肌肉、神经、血管、骨骼和内脏。

3.处理方法

一冲:用清洁流动的凉水持续冲洗烧伤部位15-30分钟,不要用冰块降温,温度过低可导致二次伤害。

二脱:小心地脱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物,如果衣物已经粘在皮肤上,不要硬拉扯,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三泡:疼痛明显的,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直到疼痛减轻。

四盖: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或棉质布类覆盖于伤口,保持伤口清洁。烫伤部位如有伤口和水泡,不要自行处理。

五就医:程度较重的烧烫伤要及时就医,就医途中也可以持续冰袋冷敷。

4.注意事项

不要用冰块、冰水去给受伤的皮肤降温,温和的冷水即可;不要在受伤部位涂任何药膏、药水、凝胶等,它们都可能对受伤的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有颜色的药水等很可能掩盖皮肤本来的颜色,会影响医生对伤口情况的判断;不要弄破水泡或者撕掉剥脱的皮肤。

网址: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的院前处置措施 https://klqsh.com/news/view/94697

相关内容

儿童常见病症的急救措施与处理方法详解.pptx
「垂医科普」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常见损伤的救护(二)
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
【垂医科普】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 健康科普
常见突发病应急处理措施,建议收藏!
儿科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儿科医生告诉你
家庭常见急症的处理技巧.pptx
如何处理幼儿常见的病症
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儿童常见疾病及应急处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