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是怎么弄丢快乐的
表达关心:用'你怎么样'而非'我怎么样'来询问他人的生活状态 #生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同理心培养#
有时候我们常说,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了简单是快乐,可到底我们把什么弄复杂了呢,又因为什么把自己的快乐弄丢了呢。
其实我是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学心理学的,因为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看到更加深层次、更加有用的东西。
可能你觉得这比不上追星、追剧、看美女帅哥、看小说,我当然尊重你的想法,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的。而至于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在于我们能看到多少。
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弄丢快乐的。
小时候的开心
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我都希望你能够记得一句话“当一面存在的时候,必然存在与它相反的另一面”,在我们探讨长大的不快乐的时候,自然也就需要联系到小时候的快乐。
小时候的开心,我想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一些原因:
1、考虑事情简单,不需要有任何顾忌;
2、有人养我们,不用担心生存;
3、被爱和重视拥抱;
4、思维尚不复杂,简单的东西就能带来快乐;
5、欲望处于初级阶段,易于满足等等。
其实说的再简单点,小时候的我们,考虑事情简单、忧虑和在意的东西少、欲望易满足、被积极拥抱,进而也就容易快乐了。
长大后的我们
我想在中学时代,诸位都接触过这样的话——生命和很多东西一样,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而作为生命的一种形式,我们自然也逃不开这个规律。
是的,随着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我们接触和认知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本来简单的思维变得开始复杂起来,本来不那么在意的东西,也逐渐开始增加。
似乎长大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儿,因为随和我们逐渐复杂化,快乐也变的难以获得了。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只是假象。
小时候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快乐,是因为有人挡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承担、面对和解决的本来就不多。可随着认知的增加和我们自己的成长,需要我们承担、面对和解决的东西也增加并且变得复杂了。这时候没人挡在我们面前,需要凭借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却拙劣的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实践的时候频频出错、结果总是不如我们所愿,接着我们就开始不开心了,觉得人生真的太苦了。
我们长大了,生活对我们的要求提高了,而我们不仅达不到要求,还想着能像小时候拥有快乐,于是我们开始走弯路了。
01强调结果
我想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一些比较强调结果的人,他们可能比周围很多人优秀,可能身上有不少的优点,可能让你因为有这样的朋友而开心和骄傲。
是的,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们往往付出很多也承担很多,因此变得优秀也是理所应当。
可这时候你有没有奇怪,为什么对他们来说,这个结果是必须要实现的呢?
目标变成现实、结果让自己满意,会带来成就感、满足感、价值感,会让自己觉得当初的努力、承担、容忍都是有意义的。
可这时候你看到了没,当初的努力,只有有了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当初的努力亦不是主动和快乐的努力,而是被动的、自我勉强式的努力。结果往往只是持续那么一小会儿,而毫无快乐的努力却要持续很久,如何有快乐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重视结果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在工作中对结果是要重视的,可在生活中要有能力来享受过程,毕竟有太多因素导致结果不会如我们所愿。
02观念固化
当你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感受到痛觉的时候,你会本能的回避。同样的,当我们突然察觉到世界上还有其他观念,与我们自身的观念有严重冲突的时候,我们也会回避。当然,这里的回避并不是单纯的避开,而是否认、拒绝、抗拒。
我们常常会用守旧、顽固、自以为是、难以交流等词来形容这样的人,而如这些词汇代表含义一样,他们也确实比较封闭、压抑、不怎么笑。
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习惯了“简单”的生活,也就形成了表面、肤浅的观念。可随着接触到生活真实的一面,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的念头有可能是错的,这就对自我产生了冲击。有些人积极成长,选择接受并改变;有些人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依赖、对自己的不自信,就只能呆在原地了。
所以你也会看到,那些观念固化的人往往也拼了命的用自己的观念去束缚别人,看起来是为了别人好,但这种同化行为,更多的是为了阻止别人成长,好让他内心的不安少一些。
03缺乏自我成长
在这里的逃避又和上面的逃避有一些不同了,因为这时候我们是用伪装来逃避。
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我们都有期待,而我们自己身上也放着社会、亲人对我们的期待,在我们没信心成为他们想要的人,又不想让他们失望的时候,我们就只好伪装成“好孩子”、“好学生”、“好儿女”、“好的另一半”。
这时候我们的观念其实和孩童时代一样单纯:我只要满足对方的期待,对方就会对我好,就会陪着我、照顾我,对方和我都会开心。
其实说白了,还是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享受独处、提升价值让别人认可、自己让自己开心。但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亦或是内心太弱小,所以我们看不到这些,或者逃避看到,于是就有了“我什么都会做了,要他干嘛”这样的想法。
做好自己、照顾好自己,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责任和尊重,他人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有可能锦上添花。
04适应性差
说起来也有趣,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看似走心的错误引导。这不今天正好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要和观念不同的人划清界限、要去珍视有共鸣的人、人生中志趣相投的人太少。
一开始读起来,逻辑确实也没啥问题。但如果你愿意深思一下的话,我觉得你会看到这里面也包括了“只与能互相理解的人同行,其他的人就另说”,延伸出来的意思就是,我要等待那些能理解我、适应我的人和环境。
我说,你脸咋这么大呢,还等着环境和别人来适应你。
适应性是我们能够从远古时代一直存在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指的是我们自己能够主动去适应、有能力去适应。可是不是安逸的环境待久了,觉得天大地大自己最大,所以想着要让环境和别人来适应自己了呢?
你没有能力去适应、去从不同中找相同、去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那难怪你会觉得生活中缺乏合适和理解,难怪你会不开心。
快乐是在我们与世界、他人的互动中收获的,而随着我们的成长生活是变复杂了,对我们的要求是提高了。这是因为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生存,不再是什么都不用考虑的玩耍。因此你觉得生活辛苦,我理解。但苦并不是因为生活中只有苦,而是因为我们达不到生活对我们提的新要求,所以才尝不到随后的甜。
而如果现在的你也觉得生活辛苦,也许是时候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把快乐弄丢了。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举报/反馈
网址:心理学:你是怎么弄丢快乐的 https://klqsh.com/news/view/99347
相关内容
心理学:你是怎么弄丢快乐的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心理学回答颠覆你的认知!
怎么快乐怎么过,说说你的人生哲学
怎么样保持生活中快乐心态
【心理学】快乐心理学
【心理百科】10.快乐心理学
只怪那时的我不够成熟,弄丢了你,深情的大哥快要崩溃了
心理学秘籍:弄清楚了幸福和快乐的差异,你将会明白幸福多么可贵
心理学基础大学生快乐观.ppt
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