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1892年-1982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
儿童智力是在游戏中、作业中、劳动生活中、自然社会中获得基本知识的累积。因此教师们必须设置各种游戏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大社会进攻,追求事物的真理。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动的,倘若没有适当的东西可以玩,那就要吵要闹,要做出不正当的事体来,若不吵不闹,那就要萎靡不振,失却最可爱的一种活泼精神了。小孩子若有以上所说的动作机会,一方面可以独自消遣,得到很好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不致缠绕别人。于小孩子于父母都有莫大的好处……
幼儿园的主要方法是游戏,从游戏中去促进儿童的智力、道德、审美和体力的发展。扩大儿童的眼界、判断力、观察力和敏捷性。发展他们集体生活的习惯。
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爱好游戏的心理,来转移他的心情,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三样很快地可以得到效果。
游戏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儿童生活的大部分,对于身体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家庭、学校,对于儿童游戏,务需鼓励引导,学校里当然要有充分的游戏设备,家庭也应当量力设置游戏的设备和玩具,庶几儿童多活动的机会,增加运动的兴趣,身体方面,也就可以尽量地发展了。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愈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这样说来,我们不应把幼稚园的儿童关在游戏室内,使他们与外界和环境不发生直接的接触。
我们虽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东西来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时候,经验未丰富,想象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应当先给他看真的和活的东西才好。
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都喜欢野外生活的。但是看看现今一般的幼稚园,差不多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普通的幼稚园总是几间房间,把小孩子关在里面,户外即有宽敞的空地,也不知道充分利用。要晓得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要晓得户外还有美丽的花卉、可爱的禽鸟,小孩子玩赏之余,自然可以发生审美观念、博爱的同情,于小孩子的性情知识都有很大的补助。
我们要指导孩子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养成他科学研究和试验的精神,就要带领孩子到野外去。每天下午到室外游玩半小时,每星期到野外游玩半天,也可以培养小孩子欣赏自然、爱护自然的兴趣和道德,这比终日在室内玩弄玩具要好得多。
许多的父母教师或者是因为过分疼爱小孩子的关系,不让儿童有适当的游戏场所或者适当的伴侣,他们总喜欢把儿童关在房间中,让他一个人自己孤处。这种办法,在年幼的儿童,当他没有社会活动的必要的时期内,可说是合适的处置,但现在儿童已开始找寻游伴,而且,在许多活动方面,都开始扩展其范围,如果你还是把他关在冷静狭隘的房间中,不但无益,反而会限制儿童正常的发展。
可是,我们家庭里的父母,往往禁止儿童玩耍。冬天里逼迫儿童穿长衫,限制他们的动作,到了下雪的时候恐怕他们把身体冻坏,衣服弄污,加倍地不让他们出门一步,好像监禁囚犯一样。夏天的时候,又恐怕儿童淹死,禁止他们去泅游,其他种种游戏的事情都是用限制的手段,使他们不能充分地运动。总而言之,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给我们的小孩子充分的运动机会,以发展身体、智力和德性。
总之,我们要小孩子无论大的小的,能够自动,能够思想,能够独立,我们必须要给他适当的玩具教具,充分的工具设备。
给儿童充分的娱乐和游戏。娱乐和游戏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可以给儿童丰富的经验,它也可以给儿童学习怎样控制情绪和怎样与人相处,还可以发展身体的技能,启发儿童的智力。
锻炼儿童的体格以适应环境。苏联的儿童对于体格的锻炼是非常注重的。如冷水浴是常常进行的。经过这样的锻炼,他们才能在冰天雪地的土地上生活着,适应他寒冷的环境。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锻炼,一味地防护,把儿童养得太娇嫩,是应该改变的。
究竟“玩”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二、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
三、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
四、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贵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游戏亦能发展智力。如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心、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养成的……假使我们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介绍适当的游戏不可。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生来好玩。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冲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除了睡眠和疾病之外,无时不动作的……所以我们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得到完美游戏的生活。
适当的游戏:儿童既然以游戏为生活,我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
儿童喜欢团体的游戏:两三岁以内的儿童,固然能独自游玩的,但也很喜欢与人共玩。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关于儿童的社会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发展,小团体的游戏是不可缺少的。
儿童当与动物做伴侣:狗、猫、兔子,种种动物,是儿童很好的玩物,也是儿童很好的伴侣。儿童有了这种伴侣,一方面可以发展的同情心,一方面可以学得动物的性情,并且可以使他不致寂寞。不过动物必须清洁、驯服,最好是从小豢养的。
游戏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节奏动作,儿童非常喜欢的。音乐是有节奏的,儿童素来喜欢听的。假使把儿童的游戏同音乐结合起来,儿童的兴趣一定格外浓厚。
父母当做儿童的游戏伴侣:做父母的应当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做他的伴侣。这样一方面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可以格外浓厚,一方面父母对于儿童的性情、习惯、能力等等,亦可以格外明了。
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游戏心理去教育他……我们必须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发生乐感才好。
好动是经验的原动力,是知识的发动机,我们要让小孩子去运用双手,睁开眼睛,张开耳朵,与大自然、大社会发生接触,获得具体的经验。
各种高尚道德,几乎多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实为游戏之附属产品。
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
陈鹤琴(1892年-1982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