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这次飞天的三位航天员备受瞩目,更有一位成为了全网顶流,他的名字叫 桂海潮。
他的出现,在中国航天史上 绝无仅有。
图源 | 央视新闻截图
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中国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他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31岁就成为了北航教授、博导。
简直是Buff叠满,小说都不敢这么写!有网友表示:
“31岁就能当教授、博导?该不是有什么背景吧?”
“非军人也能当航天员了?戴眼镜也能上太空吗?”
“查查他的家里人。”
不是小镇做题家
是山村做题家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桂海潮的个人经历实在是太励志了!
他出生在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施甸县不通火车,姚关镇更是偏远。
从施甸县城出发,还要走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抵达姚关镇。
图源 | 百度地图
镇上有多穷呢?有线电视才开通十年。全镇三万人里,有3500多人是低保户和五保户。
桂海潮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小学的时候,桂海潮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并没有展露出什么“天赋异禀”之处。
他的发小说 :“那时候,桂海潮也和我们一起疯玩,也会在插卡学习机上打游戏。”
但是他上中学后,突然就不玩游戏了。
因为一个人: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探路太空。17岁的桂海潮看到电视上这一幕,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在心底种下一个梦想: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
图源 | 央视新闻截图 桂海潮(左一)
此后,桂海潮“Plus版”诞生了。
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
他的高中班主任说: “桂海潮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学生,相比于天赋,他更重要的是勤奋。”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晚回到宿舍。熄灯后,常常打着手电筒在床上看书。
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会冲去食堂打饭,他却刻意错过打饭高峰期,用多出来的几分钟背书。
不管是小测还是大考,他都会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沟通,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
实在学累了,他就到操场上打篮球,后来还喜欢上了攀岩等极限运动。
20年坚守,初心不改
实现飞天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 高考时,桂海潮获得了施甸县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可是报志愿的时候,他和班主任之间却产生了严重分歧。
班主任在志愿填报截止前的那个晚上,和他聊到了深夜11点。
“他的高考成绩可以报北大,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希望他报考北大。”
但立志扎根于航天事业的他,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选择坚持初心。
图源|pexels
上了大学之后,桂海潮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他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如果图书馆找不到他,实验室里肯定有他的身影。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保研并 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著名导航与控制技术专家徐世杰作为他的导师曾感叹:
“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并不是最快的,但是他非常勤奋,且一丝不苟,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
凭借着坚韧的钻研精神,桂海潮读博期间获取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图源|pexels
2014年博士毕业后,他再次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出国留学。
他先后前往加拿大约克大学、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留学三年期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SCI学术论文,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
2017年9月,31岁的桂海潮回到母校,成为 航天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6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空间站载荷专家选拔工作通知”。
什么是载荷专家?
通俗点说,就是指在空间站进行各项专门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担负着开展大量科研工作的重要使命。
桂海潮激动不已,20年的坚守,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 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图源 | 央视新闻截图
经过3年的筛选与淘汰,他 从2500人里脱颖而出,成为4名预备载荷专家之一。
三个“稀有”特质
成就非凡人生
桂海潮为何能从山村一隅飞向太空?仅仅是刻苦读书的结果吗?
其实不然。
首先,他没有一味泡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由于航天员基本都由军方的飞行员担任,属实是万里挑一,需要极其过硬的身体素质。
为了实现飞天梦想,桂海潮在 深扎科研之余,坚持强身健体。
图源|pexels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锻炼的习惯,包括长跑、骑车、游泳等多项运动,他都非常擅长。
这让他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机能,成为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其次,是极致的专注。
他的大学同学说,当年黑黑瘦瘦的,军训踢正步顺拐,教官怎么掰都掰不过来的小桂子最终成功飞天,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有回报。
图源 | 网络
再次,是强大的决心。
有多少人还记得20年前的梦想呢?
又有多少人在经受了社会的打击、生活的磨砺、外界的诱惑后还能坚定初心?
桂海潮可以。
坚定报考志愿,大学坚持学习,出国不改矢志,30多岁还能保持军人一般的强健体能,若非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和桂海潮同住一个小镇的青年,他留下了一条评论: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 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这段话中,我看到了一丝丝羡慕和向往,以及遗憾。
也是很多人在工作后的感叹:“如果当年……”
起跑线生而不同
努力吧!冲出小镇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不知什么时候,小镇做题家成了一个 自嘲的代名词。
它最早出自豆瓣,形容出身十八线小城或县城的年轻人,因为擅长做题和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或在各类考试中制胜。
之前,一档律政职场观察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 资质“最差”的一位实习生丁辉,频频登上热搜。
因为他出身农村,单亲家庭,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即便拼尽了全力,大学也只考进了普通的二本。
在这档学霸云集的节目里,丁辉在一群海归中被降维打击,第一轮就惨遭淘汰。
很多人说,这简直是越努力心酸。
但是,“非985/211”的丁辉能跟一群“985+海归精英”站在同一舞台上竞技,已经是一种胜利了。
图源 | 网络视频截图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12岁时母亲离家,17岁时父亲病逝,同年唯一的婆婆病故,上学的学费根本凑不齐。他在博士论文中《致谢》的一段话,令人潸然动容。
他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他说,我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把路走下去,不枉活一世。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如果最后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图源 | 网络
我们不得不承认, 教育的起跑线千差万别。
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断向上,打破桎梏。
身处飞速变化的时代中的学生,只有不断汲取知识,才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正如桂海潮,他用燃烧的火焰送自己去宇宙亲自摘星星,最终实现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毋庸置疑的是,桂海潮将会是 下一代孩子们的励志偶像。
从小镇做题家到北航教授,从军训时踢正步都顺拐的大学生到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杨利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加加林。
努力读书吧!冲出小镇,你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如果您也为桂海潮的故事所打动,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身努力
也需要家长背后用心托举
远播国际特色学校咨询会
为孩子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
点击预约☟
专注国际教育16年的
找学校|约访校|看资讯|查榜单
公众号菜单栏解锁更多...
更多国际学校相关信息
包玉刚 |深国交 |上中国际 |北京鼎石 |北京爱迪 |平和 |协和 |赫贤 |上海领科 |WLSA | 新府学 |瑞得福 |A-Level |IB |AP |DSE
我从国际学校退学了!“断供潮”来袭,风险早在入学前埋下…
留学生家境曝光:年收入百万家庭仅占4%!这类父母最舍得为孩子砸钱
“学费几十万,还是要补习?”那些被“内卷漩涡”榨干的中产家庭,到底图个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