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理解这些定义开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七个习惯,下面这些定义一定要理解。
1.“思维方式”的定义
原文:思维方式,广义上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
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的,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理解:
(1)思维方式受成长背景,经验,性格等条件影响。
(2)思维方式像一张地图,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这张地图若出现印刷错误,就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思维方式也像一个透镜,透镜看世界越变形,我们看到的世界也越不真实。
(3)思维方式是行为和态度的源头,改变思维方式,往往比改变行为各态度效果更好。
(4)我们应该理解不同观点的存在,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观点不同,只是我们站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
(5)想要转变思维方式,也可以尝试换个立场和角度看问题。
2.“习惯”的定义
原文:
习惯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
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理解:
理解了养成习惯的这三个“要素”,我们就能在想要培养一个习惯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努力。
比如,我们将不再困惑于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
因为从习惯养成的三要素看,懂道理,只是理论知识层面,只提供了“做什么”和“为何做”的信息。
而要将道理付诸行动,显然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技巧,和更强烈更积极的意愿。
3.独立的三种理解
原文:
生理上无法独立(瘫痪或残疾)的人需要别人的帮助;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和安全感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智力上无法独立的人需要他人帮助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自食其力;智力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
理解:
这一段关于独立的解释,给我的启发是,思考自己在哪方面不够独立,哪些方面足够独立。
不够独立的努力改正,够独立的继续保持。
另外,养育孩子,也应该重视培养孩子在这三方面的独立。
反思养育孩子的过程,如果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就是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方面的独立,而忽视孩子情感方面的独立了。
4.“效能”的定义
原文: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得鹅。
产出和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
理解:
这里面有一个下金蛋的鹅的故事,没有鹅,就不会有蛋,所以一定要保护好鹅,不能只追求产出,而一味的压榨鹅,让它得不到休息,损害它的“健康”。
生活中,我们也应时时有这样的意识,想想什么是产能,什么是产出,如何让他们两者达到平衡,实现长远发展。
理解了上面几个定义,我们就会知道:
好的人生一定是产能和产出平衡的。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在智力上和情感上都能独立的人。
想要改变行为和态度,可以先从觉察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开始。
思维方式受条件影响,所以应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存在,不能觉得只有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的,而且还应学习培养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培养习惯,知识,意愿,技巧,三者缺一不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带着觉察,弄清自己缺什么,有什么,缺知识补知识,缺技巧补技巧。
举报/反馈
网址:践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理解这些定义开始! https://klqsh.com/news/view/101502
相关内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能人士总结简单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开启高效人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揭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养成这七个习惯,实现高效能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享与解读.docx
深入解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度解读与感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核心要点总结、践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