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听父母讲话就暴躁生气,是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

发布时间:2025-08-04 21:22

学会倾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技能教育# #亲子关系教育#

你并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你会善待朋友,与同事和谐相处,在路上遇见流浪猫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喂点吃的。

你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身边人对你的评价都不错,他们也曾说过你很好相处。

可就是这样的你,在与父母聊天时总是难以抑制的暴躁和不耐烦,有时候还会直接发生争吵。

你以为你把好脾气留给了外人,把坏脾气留给了父母,你开始自我反省,试图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事实上,这件事情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个人一听父母讲话就暴躁不安,并不是因为他天性狂暴,更不是因为他讨厌父母,而是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喜欢用贬低他、打压他的方式与他相处,从而使他对父母形成了攻击意识。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有一个词语叫做“环境决定论”,它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远不止这些,身边人的性格、三观、相处模式也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之下,孩子无法跟父母好好说话,往往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进行过以下两种教育。

1、打压式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爱与赞扬中长大的人往往更加自信,性格更加开朗。

相反,在父母的打压中长大的人往往比较自卑,性格也会相对内向。

打压式教育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严厉、苛刻的态度,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甚至有时会对孩子进行体罚。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在面对父母时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

2、训斥式教育

心理学上,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友爱相处,那么孩子更容易与父母建立起亲近的关系。

在某些时候,他们甚至可以无话不说,既像亲人,又像朋友。

可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的训斥孩子,甚至对孩子非打即骂,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与父母疏远。

训斥式教育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用指责、抱怨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不满。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在面对父母时产生愤怒、厌烦的情绪。

孩子对父母产生的负面情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大家错了,孩子虽小,但却也在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他们的思想和性格。

如果父母总是打压和贬低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一方面,自我保护意识。

当我们小时候遭受到父母的打压和训斥时,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这种意识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话语产生抵触情绪,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因此,当我们听到父母说话时,很容易产生烦躁、生气的情绪。

另一方面,对过去的不满。

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曾经受到过父母的打压和训斥。

这种回忆会让我们心生不满,对父母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我们在面对父母时,很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从而对他们产生烦躁、生气的情绪。

如何调整心态,与父母建立和谐的关系?

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的确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我们也不能把父母当成敌人一样对待,毕竟他们也为我们付出很多。

父母年纪大了,很多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想让他们改变或许很难,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自己入手。

第一,增强自我认知

要想摆脱这种情绪,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是由于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所引发的。

通过增强自我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正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伤害,理解这些伤害对自己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第二,学会沟通

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缓解这种情绪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会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感受,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在与父母沟通时,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苦衷和无奈,从而减轻对他们的负面情绪。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父母的影响,从而更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第三,增进亲子沟通

增进亲子沟通是解决与父母之间矛盾的关键。我们要主动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心情,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

同时,我们也要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逐渐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建立起和谐的

如果还是无法有效地应对这种情绪,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百家帮扶计划#

举报/反馈

网址:心理学:一听父母讲话就暴躁生气,是内心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 https://klqsh.com/news/view/103437

相关内容

【电气与信息学院】举办“认识自我 快乐生活”心理讲座
外向百灵鸟DXG:#求推荐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当然可以,心理学书籍能够带我们走进内心的世界,探索人性的奥秘。以下这些心理学书籍都非常值得一读: • 《阿德勒积极心理学》:阿德勒是公认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这本书阐述了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照出真实的人性。 • 《心理学与生活》:作为一本专...
2019年愿望清单:做个“听话”的父母
领悟《庄子》: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一个字
大家推荐几本看了可以改变自己暴躁脾气的书好么?
育儿知识大全:初级母婴护理知识
要是父母老是发生争执,我要怎么去处理呢?
成长本就是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旅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流:最优生命体验源自对意识的控制
心理健康专家就学生暑假居家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调适问题提出建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