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优生命体验源自对意识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5-08-03 13:34

定期更新智能家居设备的软件,以获取最新功能和优化控制体验。 #生活技巧# #数码产品使用技巧# #智能家居控制策略#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就如心流的英文书面上写的是一种最优的体验(OPTIMAL EXPERIENCE WELL BEING)。《心流》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物理学“熵”的概念,在物理学概念中,事物在自发的过程中,浓度趋于扩散,结构趋于消失,有序趋于无序,无序的量度被称为“熵”,而“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心流”就是“精神负熵”的一种形式,它使人的内心秩序能够由无序转化为有序,达到内心秩序的和谐有序。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和满足,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心流,是一种幸福的状态,是生命的最优体验,说明人实现了自我掌控,从无序和混沌中脱离出来。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完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有时也称为“精神负熵”,拥有它的人就能培养一个更坚强、更自信的自我,能够用更多的精神能量,专注于自我选择的目标。心流,是快乐的源泉,达到心流的状态,实现自我掌控,找寻到幸福,也就实现了自我决定生命的意义。

米哈里认为生命中其实深埋着沮丧的种子,只要某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我们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内心的秩序会因为这种本能逐渐被打乱,所以,我们要对抗这种失序,就要学会控制和改变意识,重新获得心流的状态。就像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的“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所以要从改变意识入手改变生命。

历史上某些文化认为,一个人除非学会控制思想与感觉,否则,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米哈里认为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有机会反败为胜的挑战,他认为控制意识是改善生命体验品质的重要手段。构成意识的事件是我们看见、感觉、想到、渴求的事物,即我们所能操纵利用的资讯,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意识视为经过刻意排列组合的资讯,通常将意识化资讯为秩序的那股力量成为“意图”。这种“意图”的使用率决定了生活品质。

通过注意力的控制,决定哪些事物进入意识,同时带动其他心灵活动,比如回忆、思考、感觉做决定,所以也应该把注意力视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是完成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在工作中会耗损。我们通过这种能量的应用,创造自我,也通过应用的方式,塑造记忆、思想和感觉。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变化、也是改善生命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改善生活品质的主要策略有两种:一是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二是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改善生活,唯有从改善体验的品质着手,最积极的体验,心流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1、可完成的目标;2、全神贯注;3、明确的目标;4、即时的反馈;5、深入的投入;6、自主控制自己的行动;7、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变得强烈;8、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这些元素结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并扩展成极大的能量。一个可完成的明确的略有挑战性的目标,刺激我们全神贯注、深入的投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自主控制自己,并且在每达到一定成果之后有即时的反馈,刺激成就感,达到一种自我认同的愉悦的状态后,自我感觉更为满足,产生了幸福。想要达到这样的幸福状态,需要改变我们体验的方式,主要在于心理状态的转变,意识的转变,即我们的意识对资讯的识别、认识和处理的转变。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米哈里相应提出了“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这样一种家庭环境有助于产生最优体验,有五个特点:1、清晰: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反馈都毫不含糊。2、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3、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4、投入: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己的护盾与自我意识,全心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5、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能做到这五点,家庭可以节省很多以前用来处理各种失序的时间,能够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达到家庭生活的最有体验。

他在讲到思维之乐的时候,认为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件所吸引,它会集中于某种真实或想象的痛苦,最近的不快或长期的挫折中。也就是说精神熵是意识的常态,只要你不去带着意图的去控制和调整意识,那你就会进入到一种既没有任何作用,也不能带来乐趣的意识状态。如何有效控制思维就成为一种关键性的问题。

他在讲到工作之乐的时候,对工作和闲暇进行了颇为犀利的评论。他认为除非一个人能够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一方面,如果我们听任它们得逞,它们就会吸干我们的生命精髓,只剩下一副空壳。另一方面,工作与闲暇正如同人生,可以应我们的需求发挥作用。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这一点对我们最浅显的启示就是要在工作中发掘乐趣,少看电视,善用闲暇时间。布莱特比尔写道:“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书目:《心流》【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

网址:心流:最优生命体验源自对意识的控制 https://klqsh.com/news/view/101380

相关内容

心流:最优生命体验源自对意识的控制
心流理论是心灵的最优体验.pdf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pptx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
最优体验心理学——《心流》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书心得
人如何从日常生活获得乐趣和幸福?——《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停止内耗,在心流下获得最优心理体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