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中医专家建议从饮食、起居、情志三方面养生

发布时间:2025-08-05 04:22

《家庭中医养生:从饮食到起居》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家庭疗法#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通讯员 王楠)随着9月22日秋分节气的临近,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下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提醒,秋分后人体易出现呼吸、肠道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饮食篇——防秋燥

秋季天干物燥,人们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症状 ,即“秋燥”。

饮食上宜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缓解秋燥的作用。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等,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有助于收敛肺气。

秋季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胃、耗伤津液。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少吃凉拌菜、冰镇饮料、雪糕、海鲜等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增加消化负担。

俗话说“风起露凉秋分日,正是蟹肥菊黄时”,秋分时节的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老百姓青睐。但螃蟹性寒,不可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运行,食用时可搭配生姜、紫苏等配料,以中和寒性。

起居篇——防秋乏、防秋寒

秋分养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确保白天有充沛的精力,可适当午睡,以抵御“秋乏”。

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爬山等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秋乏,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受寒感冒,早晚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注意头颈、关节、腰背等部位保暖,避免寒邪入侵。民间虽有“春捂秋冻”一说,但“秋冻”也需适度,不能盲目进行,如体质较弱人群、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

情志篇——防秋悲

秋分时节,万物萧落,人们难免产生悲伤的情绪。应学会及时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多与朋友、家人交流或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

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与亲友登高、露营等,民间也有秋祭月、立秋蛋、放风筝等习俗,享受户外活动的趣味,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也可使用中医情志疗法,如冥想、深呼吸等,帮助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保持平和安宁的心态。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举报/反馈

网址:秋分将至,中医专家建议从饮食、起居、情志三方面养生 https://klqsh.com/news/view/104299

相关内容

秋季至,如何养生?中医专家给出五条建议
【中医健康课堂】立秋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时节养生,听听中医的建议
三甲医院专家力荐:中老年秋季必做的养生功课,从饮食到运动攻略
中医饮食之居家健康管理
马新光医生:银屑病患者秋季饮食建议
秋季养生全攻略:气温变化与饮食建议
春天如何养生?中医专家全面支招
秋季养生饮食 四不要五建议
科技改变生活数字化秋季饮食建议.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