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单口季2:脱口秀从“冒犯的艺术”变成了“讨好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5-08-06 18:42

《喜剧之王2:喜剧之王》:续集延续了前作的喜剧风格。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电影喜剧盘点#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已开分,目前的评分为7.9分,相较上一季少了0.3分。虽然看似差距不大,但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口碑已显著下降。这一季的节目变化,似乎体现了脱口秀从“冒犯的艺术”向“讨好的艺术”转型的趋势。

脱口秀在国内一度极为兴盛,很多演员都曾提到过“脱口秀是一门冒犯的艺术”,旨在以独特、尖锐的视角挑战社会常态。然而,当我们细看这一季的表现时,不难发现,脱口秀演员们更多的是在迎合现场观众的情绪,尽力讲那些能引发共鸣的话题,尤其是围绕“男女关系”、“原生家庭”以及“女性羞耻”展开的内容。似乎只要演员在台上聊这些话题,表现的优劣与笑点的有无都不重要,票数自然水涨船高。

正因如此,许多选手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纷纷加入了这些话题。即便主题本身与这些话题毫无关联,也总能通过巧妙的转折或者勉强的联系,让内容“贴近”这些讨论。例如,有位选手在开场时讲述留学生活,吐槽“白人饭”难吃,突然间话锋一转,开始批评国产动画《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她提到该剧主题曲没有提到妈妈,但忽略了同样未提到爸爸的姊妹篇《棉花糖和云朵妈妈》。若真用这种角度解构动画情节,那《棉花糖和云朵妈妈》里,也可以说一些内容缺乏对爸爸的尊重。想象一下,如果选手站在台上这样吐槽,能得到多少好评和投票?

不仅女性选手趋向于选择这些热门话题,某些男性选手也在迎合这种潮流。比如上一季因“直男”言论被吐槽的翟佳宁,他这季第一次回归舞台时,表演风格没有太大变化,但内容却有了明显的变化。他谈到自己相亲角的经历,批评一些男性夸大其词地自我介绍,虽然吐槽男性并不稀奇,但他却特意提到,女性在这一点上“应该向男性学习”。这样的言外之意显然带有偏见,且毫无幽默可言。

另一位选手门腔的转型也让人感到困惑。这位曾因幽默风格受到好评的演员,开始谈论公司男性领导的问题。他吐槽这位领导白天和三四个女性谈工作,晚上又要约三四个女性,虽然这种行为值得批评,但他随即得出了一个结论:“男人很难做到,既聪明又洁身自好。”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性别攻击,既缺乏笑点,又没有逻辑。

更令人费解的是选手戴维的表现。他讲述了自己六岁女儿的故事,这段内容究竟是迎合观众,还是出于真心,难以分辨。他批评孩子玩过家家时表现出的性别角色意识,企图纠正她的行为,这种行为似乎是在界定女儿的生活方式,充满了不必要的干涉。无论如何,这类内容在如今的节目中似乎已成为选手成功的通行证。

不幸的是,倘若选手未涉及这些敏感话题,即使他们的表演质量再高,也很难得到高票。像敦儿,一位女选手,讲述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表现出色,虽无爆点,但整个表演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幽默感。遗憾的是,她只获得了140多票,第一轮便被淘汰。同样,陈艾尽管文本能力强,内容新颖,但最终票数并不理想。幸运的是,由于没有其他选手挑战她,她得以顺利晋级。

而在上一赛段,月明虽获得观众热烈反响,表现非常炸裂,仍然败给了另一位谈论“女性羞耻”话题的选手。节目主持人庞博再三强调脱口秀是一门“冒犯的艺术”,然而,随着节目进展,不少人已经开始怀疑,称其更为适合被称作“讨好的艺术”。

整体来看,虽然第二季的节目中确实有一些亮眼的表演,但这一季的脱口秀似乎越来越依赖话题的迎合与低门槛的社会共鸣,而非演员真正的才华和深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喜剧之王单口季2:脱口秀从“冒犯的艺术”变成了“讨好的艺术” https://klqsh.com/news/view/112424

相关内容

脱口秀的艺术与笑料探秘
探索脱口秀:从幽默到深刻的社会艺术
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脱口秀剧《最佳配角》火爆来袭!
“分裂”的脱口秀
《喜剧之王单口季》豆瓣评分8.0,成今年以来最高分喜剧综艺
喜剧之王单口季2开播了,风头直...@小及聊热点的动态
王勉:脱口秀新星,逐步拓展演艺领域,勇敢挑战多元发展
脱口秀线下俱乐部,赔麻了
脱口秀的下一站在哪?
脱口秀的魅力与幽默艺术的探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