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戏剧艺人访谈摘录——三载歌台舞霓裳 半生梨园衬青衣

发布时间:2025-08-07 10:22

音乐剧结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是全面的艺术享受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音乐与艺术欣赏#

——杨永钊:潮剧艺人的奋斗历程

潮州市人杨永钊,1938年出生,早年曾是潮安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参与过《赤叶河》《人民公社好》《三月三》《洪湖赤卫队》《英雄岛》等剧目的演出。文工团解散后,他加入了潮州汉剧团,在《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汉剧团的撤并,杨永钊进入潮州市潮剧团,开始专注于舞台灯光的工作。

**潮州文工团的初体验**

1958年,杨永钊刚刚进入抽纱公司,正逢大跃进时期。公司派他去“汕头地区文艺训练班”学习,培训班的老师们水平高超,来自上海歌舞团、广州战士文工团等地。培训班的内容丰富,包括话剧、舞蹈、声乐等多个领域,杨永钊也因此进入了文工团。文工团成立后,他们不仅要进行政治学习和训练,还肩负着宣传和慰问的任务,常常去山区演出,生活条件艰苦,但杨永钊依然坚持练习,逐步积累了演艺经验。

**从文工团到汉剧团的转变**

文工团解散后,杨永钊加入了汉剧团,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里,刚开始的他也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但他依然拼尽全力,为了演技的提升,不断努力。文工团的很多节目,如《赤叶河》《人民公社好》,深受观众喜爱,潮州文工团的名气也逐渐扩大,甚至远赴福建和梅州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幕后工作:灯光与布景的艺术**

进入潮剧团后,杨永钊转向舞台灯光的工作,成为了潮剧舞台灯光的主要负责人。在那个技术条件相对简陋的年代,杨永钊和团队一起探索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办法来提升舞台效果。从《红灯记》中的火车烟雾效果,到《八仙过海》中的海浪景象,都离不开他的巧妙设计。他通过灯光、布景、道具等手段,配合演员的演出,创造出了许多生动的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艰辛与乐趣并存的艺人生涯**

回顾自己的艺人生涯,杨永钊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对事业的坚持和热爱。他曾与剧团的同事们一起上山下乡,演出设备和道具的运输、搭建都是他们自己动手。演员们的生活条件虽然简陋,但大家都心无旁骛地为演出而努力。杨永钊记得,剧团有一次为完成一项艰苦的武戏动作练习,最终获得了10块钱的奖励,大家一起去拍了一张合照,成为了他人生中珍贵的回忆。

杨永钊的故事,是潮剧传承和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在台前的风光,还是幕后默默奉献,他都全身心投入,为潮剧的辉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潮州戏剧艺人访谈摘录——三载歌台舞霓裳 半生梨园衬青衣 https://klqsh.com/news/view/118072

相关内容

用三十年烟火气串联起城市记忆!杭州市歌《梦想天堂》搬上话剧舞台
梨园遗梦:“小赵燕侠”的艺术人生
国粹流芳海河畔 端午夜“桥”见梨园风华
新晋“梅花奖”得主蓝天压轴,“夏之风”掠过东湖,唱响梨园
上海举办“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 勾起梨园生活回忆
杨贵妃与安禄山传风言风语,唐玄宗为何不管?安禄山:教贵妃舞蹈
不断更新的艺术生命力(艺文观察)
舞剧《海的一半》:一半在南洋 另一半在闽南
不打开北昆《游园·惊梦》,怎知戏曲创新春色如许?
郑州大剧院下半年好剧连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