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观影报告——从影视创作的角度解析《故宫》
影评人视角:解析导演的创作意图,剖析电影对观众的启示。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电影剧透与影评#
看完这部这部纪录片,心中最先冒出的两个字是“震撼”,我震撼于故宫的瑰丽恢弘,也惊讶于作品对历史,对文化,对人伦的深入挖掘。故宫,不仅仅是一座代表中国艺术造诣,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世建筑,更像一位智者,驻足俯瞰数百年,看过无数人的漂泊,也见证无数事的浮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却一贯不卑不亢,云淡风轻。有人说,故宫的每一座石柱,每一个瓦片背后,都蕴藏着故事。《故宫》这部作品,就是带领我们去揭开故宫的神秘面纱,讲述这座九曲深院的历史与文化。
另一个词来形容《故宫》,就是“制作精良”,能看到制作人们在画面和剪辑上所作的创新和精心的设计,以至于在后来的很多纪录片中,我都看到模仿《故宫》的拍摄手法。接下来,我将从三个层面来谈我的观影感受。
一.《故宫》的叙事特点
1.“家国一体”的主题结构
周朝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为保障政治统治,适应分封制等社会统治制度,宗法制应运而生。此后数千年,虽然中国经历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但宗法观念却得到了保留,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式,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和基本特征。
“家国一体”,是指家国高度一体化的伦理政治,即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建构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系统,即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而其中,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连结是家国一体伦理政治赖以存在的前提和纽带。家国一体的根基在于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治关系网络变成血缘关系网络,保障中国古代政治权力以君主为核心有序运行。【1】
而《故宫》的叙事逻辑,核心也就在于对“家国一体“结构的阐释。既然古代中国政治统治是以”家国一体“为核心,那么在政治权力集中地,和国家伦理意义上的家长——皇帝的居所,故宫,自然就成为了最为鲜明的表现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皇帝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他的家事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家事,而变成的整个国家的国事;他的婚嫁之事后代之事也不再是凭自己喜好定夺,更要考虑政治斗争和权力分配。而就像解说词里说的那样:“这座五百年的宅院住了两家人,一家姓朱,一家姓爱新觉罗”。这就在告诉着我们,皇室仍然像千万普通家庭一样,有着夫妻爱情,父子亲情,和谐和矛盾。但是受困于身份特殊,不得不作出违背内心的选择,这份冲突也成了故宫后宫百年风云的源泉。保持家庭平衡,也是在保持社稷平衡,历代皇帝都在找寻着这一平衡点。故宫,见证了太多皇室家事,而这些家事背后反映的,就是息息相关的国事天下事。
而用家国一体来理解,仍然十分抽象与宏大,于是制作者具体化的进行了呈现。作者选择了几个一般家庭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婚姻的选择,子孙的孕育和培养方式,后代家产(这里就指皇位)的继承,日常生活(这里指皇室生活),并以此对应皇室的特色,系统而全面的阐释了皇家家事。从珍妃遇害作为切入点,以光绪皇帝的家事作为代表,选择了光绪如何被选为皇帝,明清皇子培养模式,光绪大婚的选妃理由,后妃分级制度,皇帝临幸的讲究,皇家日常生活的内容,后妃生子和皇位继承等几个方面,结合故宫中对应的发生地(皇帝卧室,后宫构造),来展开故事。透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剖析,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皇帝家事是如何与国事联系起来的,也可以看到一份生为皇族的无奈与悲哀。
2.解说词的特点
(1)文采斐然
《故宫》的解说词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十分有文采,在一些场景的叙述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字句之间,虽然称不上华丽,却简洁有力,清晰讲述了故事,又表达了情感。例如在讲解故宫三宫六院六院时就这样说道:“皇帝的寝宫为乾清宫,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中间是交泰殿,喻意着,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泰,阴阳交合。“可谓字字珠玑,又韵味十足。
(2)描述性文字居多
对电视解说词来说,这些过于生涩、学术的表述方式,可能会对一般观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此时,创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处理这些挑选出来的原始要 素,运用或平实或诗意的语言,对这些原始素材进行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艺术加工。【2】《故宫》地解说词并不呆板,也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用一种平常人说话的语调,稍加正式,讲述出来。很多部分都是十分描述性的语言,却能通过文字将故事叙述的生动形象,历历在目。在描写珍妃遇害时,旁白这样说道:“慈禧说,洋人要打进城了我们要避一避,带着你走不方便,珍妃说您可以走应该留皇上坐镇京师。慈禧大声呵斥,死到临头还敢胡说?来人给她扔进井里去!“短短数句,就用我们能明白的语句,将当时场景生动还原,展现后宫的勾心斗角。而在谈后妃时说“其命运完全在于后宫唯一的男人,是否垂青自己。”寥寥数语,道尽悲凉。
(3)补充画面相得益彰
解说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补充画面的不足。很多时候,画面并不一定连贯,而是由解说词将逻辑串了起来。而解说词一方面可以在画面的基础上是使之生动,例如在展现皇宫生活画卷(动画)时配上对皇子嫔妃还有皇上的解释,更加深入挖掘了皇室和普通家庭一样对天伦之乐的追求。而解说词还能弥补画面的不足,例如在对历史的重现时,今人演员在演,解说词在讲故事(例如对光绪选妃场景的生动叙述),就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展示慈禧的起居生活时,拍到银盆,就说这是端来洗脸。而解说词也并不臃肿,该留白就留白。例如在讲朱元璋对选妃制度改革时,就展示文献资料,而不更多阐述。
二.《故宫》的艺术表达
《故宫》不仅主题结构鲜明,在拍摄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和创新,为后面的纪录片制作做出了表率。
1.画面拍摄特点
(1)多用全景展现厚重
对于历史和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尤其是这种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纪录片,最为常用的景别就是全景。通过无人机的俯拍或者是广角镜头的仰拍,环摄,全面展现故宫巍峨气势和宏大氛围。
(2)合理利用空镜头
在很多场景下,用空镜头来完成很多任务。一是用空镜头进行暗示暗喻,这一点在作品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在说到珍妃遇害事件时,先是出现一个出水口,出水口的水倒流,预示着开始回忆;珍妃遇害时,宫中的鸟受惊纷纷一跃而起;而后水缸泛起波纹和气泡,预示着珍妃已死。最后开头那个出水口又开始冒水,预示着回到现在。再比如,用在故宫中拍摄的延时摄影表现时间的流逝。而空镜头的另一个用处是补充说明,,用对后花园的花草树木拍摄,表示皇帝的娱乐生活。还有些用于转场,例如鸟飞起来接下一画面。
(3)主观跟镜头
最突出的就在于表现皇子每日学习场景时,从开门,镜头进入,穿行在各个房间之中,其中镜头移动速度快,带有抖动,形象展现了皇子的第一视角下的学习生活,丰富了镜头
(4)对文献文物的拍摄
很多时候纪录片都要用到文献和文物,《故宫》告诉了我们怎么拍文物,主要是大特写,镜头平滑的从文献上一行行划过,细致展现内容。还有就是对文物多是环绕拍摄
(5)平滑运镜
纪录片的镜头大多很平滑,是有滑轨稳定器帮助下的移摄和摇摄(展现皇帝寝宫)
(6)表演者背身镜头居多
在一些历史重现时,时常需要靠演员表演来还原,这时的处理往往是给表演者更多的背身镜头,这样看不到脸,仅看肢体动作,配合解说词不容易出戏。实在需要正面的,也是不对焦演员的脸,模糊处理,虚实结合,更有代入感。这是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的地方。
2.历史情节重现手法
(1)运用史书文献和艺术品
最好的表现历史故事的方法就是引用文献资料。在《故宫》中大量使用文献来表现。例如在讲到珍妃被害时,用了慈禧太后懿旨的原话为第一个版本。而还有就是用艺术品展现。例如,在表现慈禧太后每日早晨起床要做的事情时,就用的是拍摄当时卧室内摆设来表现。例如说道灯一亮,就出现一个灯,说道洗脸,就出现一个银盆。而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画作表现,比如展现天子木兰围猎的《乾隆射箭图》和展现滑冰的《冰嬉图》。而《故宫》甚至用了科技手段,让《万国来朝图》的人物都动了起来,生动形象的展现后宫皇子嫔妃们其乐融融的天伦之景。
(2)运用解说词讲述故事
解说词都存在本来就是用于补充画面的不足,在历史重现上使用极为广泛。画面配上现场的场景,却用解说词讲述。例如光绪和慈禧关于螽斯门的谈话,生动形象,一下就有了代入感。而这些解说词的来源大都是宫中太监侍女回忆或者民间传闻,颇有《史记》之味。
(3)演员表演
用现在的演员对一些场景进行还原表演,例如光绪选妃,将人物关系和内心世界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但是同时少给正面镜头,给人极强代入感。
(4)现存的影像资料
例如讲到太后皇后失和时,用慈禧和隆裕皇后的黑白照片。例如用美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1902年拍摄的故宫影像画面,反映王朝衰微。
3.光影运用
在打光上善于运用光和影,例如珍妃被杀,那个狭长走廊的夕阳光影变化,预示着变故。而在表现后宫妃子争宠时,则用了大殿中陈设上的光的移动表示时间的流逝。
4.音乐音效
音乐音效可谓是充分帮助表达了情感。展示故宫全貌时,多用恢弘又有回音的大型音乐。而在展现变故时,音乐又出现节奏上的变化。展现宫中娱乐时,音乐又变得轻快舒缓。这些都更佳契合了画面帮助了表达。
三.不足与建议
对于《故宫》这部纪录片而言,是具有示范性和典型性的好作品,跳出最初纪录片的不成熟阶段,在内容深度和画面设计上作出了大胆突破,整体而言是瑕不掩瑜的。而作为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尤其局限性,就是在当下,青年群体对于其对接受程度。因为十几年过去,有些表达已经过时,能否在日后拍摄同类题材时在进行创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部纪录片更像是电视纪录片,而现在更为人所接受的往往是以情节和人物带动逻辑的纪录片。例如现在人无法接受有些毛骨悚然的配乐。(感觉是鸡蛋里面挑骨头,配乐和镜头是历史题材纪录片该有的样子)又或者,能不能从与故宫有关的小人物小故事入手,例如之前爆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算是开创了历史题材纪录片拍摄的先河,却也局限了脚步,以后的历史题材老这么拍,央视9套老是这么放,可爱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这是脱离时代表达的体现。现在的我们更愿意去发现历史背后的小人物的故事,而非宏大叙事。甚至可以像故宫文创一样,作出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我想,这才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未来方向。
四.参考文献
【1】柳俊杰.“家国一体”与中国古代伦理政治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06):12-17.
【2】白杨.浅析解说词在历史纪录片中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3):123+125.
网址:《故宫》观影报告——从影视创作的角度解析《故宫》 https://klqsh.com/news/view/118132
相关内容
以《天空之城》为例,深度解读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魅力及现实意义影视人格分析报告.docx
曹琴默的高光时刻 宫斗剧 好剧推荐 我的观影报告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报告.docx
故宫文创活动亮相纽约联合国总部
光影叙事的艺术:影视作品的深度剖析与创意表达
金星5宫星座解析
嘉德与故宫联手探寻“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密码
故宫百年邮票发布仪式及文创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
故宫音乐剧《甪端》暑期走进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