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沐阳谈深圳如何淬炼“现代民歌”
如何从现代诗歌中获取写作灵感:现代文学的解读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文学创作指导#
央广网深圳8月7日消息(记者 荣冀晴)“深圳与我不是城与人的故事,而是火焰与熔炉的共生。”当著名音乐人何沐阳在深圳的委员讲堂上道出这句深情告白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位创作了《月亮之上》《天耀中华》等国民级歌曲的音乐才子,用在深圳发展的26年岁月,将深圳的开放基因与多元文化淬炼成独特的“现代民歌”曲风,让城市的奋斗脉搏与千万奋斗者的心跳在旋律中同频共振。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荣冀晴 摄)
8月6日,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做客深圳市政协开展的第四期“委员讲堂”,以“深圳 我爱你有多深”为主题,分享其深耕音乐领域数十年的创作故事,探讨深圳城市精神与艺术创作的深层联结。作为国家一级作曲、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何沐阳曾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创作主题歌曲,《天耀中华》等作品连续登上央视春晚零点舞台,其开创的“现代民歌”与“中式电音”曲风被誉为新时代音乐创作的重要突破。讲座中,他回顾了1997年来深圳发展后的创作历程,坦言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与多元文化碰撞,为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丰沃土壤。
“深圳不仅是经济奇迹的缔造者,更是文化创新的试验田。”何沐阳以代表作《月亮之上》为例,讲述如何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演艺手法融合,开创出兼具人文底蕴与大众传播力的音乐风格。他提到,深圳的移民城市特质让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交融,这种独特的“都市游牧”体验,成为其探索“现代民歌”三大核心要素——民族根源性、现代人文歌词、国际性演艺手法的灵感来源。
谈及深圳音乐产业发展,何沐阳认为,深圳拥有头部网络平台资源,具备发展特色音乐产业的先天优势。他建议,可依托城市科技基因,在新锐音乐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不必复制‘音乐之城’的全产业链模式,而应聚焦数字音乐等前沿方向,形成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产业特色。”
作为深圳大学AI音乐研究院院长,他既守护着“民族根源性+现代表现形式”的创作初心,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为这座“奇迹之城”谱写着新的音乐篇章。针对AI技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何沐阳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变量,创作者需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变革。“AI是工具,更是灵感催化剂。年轻音乐人应善用AI提升创作效率,但更要坚守人文内核,在技术洪流中保持独特的艺术表达。”
讲座现场,何沐阳还分享了《深圳爱人》《开在我心里的那朵花》等为深圳量身打造的作品创作幕后的心路历程,强调城市叙事需融入个体情感才能引发共鸣。“深圳的故事,是奋斗者的故事。只有将宏大主题转化为‘软性情感表达’,才能让更多人在旋律中找到归属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网址:何沐阳谈深圳如何淬炼“现代民歌” https://klqsh.com/news/view/122146
相关内容
广西民族乐团亮相深圳文博会 浓郁民族风情吸睛深圳市民讲外语大秀场:展示你的英语技能,赢取更多机会!
一起来看张新成谈淬火年代大江大河联动
歌手@TIA袁娅维 今天来到深圳,提到深圳她赞不绝口…
深圳露营新潮流:从“小众”到“全民”,享受不一样的野趣人生
深圳文化双响炮:“咏春拳”破风北上,“驼哥旗”卷韵南征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与粤剧《驼哥的旗》南北联动绽放文化魅力
全民K歌如何提升唱歌技巧与乐趣
张新成《淬火年代》热度欠佳,演技表现受质疑
文化学者薛仁明携新版《其人如天》亮相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