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TikTok的命运大起大落,海外用户纷纷转向小红书,掀起了一场音乐交流新热潮。这种现象被许多网友戏称为“亿洋迁徙”,似乎暗示着国内音乐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小红书的火爆程度令许多用户大感惊讶。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直言:“看了这么多,感觉差距最大的,还是音乐。”这无疑反映出国内音乐人可能面临的“天塌了”的危机。TikTok难民的涌入,将那些在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海外音乐人推向了风口浪尖,致使在国内相对小众的音乐文化变得愈发引人注目。
例如,原创R&B音乐人Emmanuel Zamar在小红书上短短三日便吸引了近5.3万粉丝,而他在TikTok上的粉丝数量仅为5049。乡村民谣音乐人Leon Majcen凭借五个视频便快速增粉至12.1万。这些变化让国内用户仿佛久违了高水准的音乐,评论区中充满了对新音乐形式的热烈回应。
与此同时,国内乐迷也开始积极向这些外国音乐人推荐本土平台,如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甚至愿意充当语言助手,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之前在国内音乐平台上无声无息的音乐人,纷纷借着这股“流量洪流”迎来了新的春天。
各类音乐人齐聚一堂,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全球音乐沙龙,从摇滚到乡村音乐,各类风格尽收眼底。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体现了音乐的魅力,更能够拉近不同国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交平台的变革,很多乐评人也开始撰写全英文内容,为海外用户推荐本土优秀音乐,使得国内音乐逐渐被更多人了解。
展开剩余 46 %
然而,这场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也不能忽视。海外音乐人的涌入无疑给本地音乐生态带来了“鲶鱼效应”,流量的竞争加剧使得很多国内音乐人在面对此风潮时感到无奈,甚至被动接受更多的压力。精湛的创作和技艺,虽然是一种优势,但执行力的短板和内在自洽的品牌认知,依然是许多国内音乐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音乐人加盟,国内市场的生态环境开始悄然改变。在这个新的格局下,音乐人对于社交媒体的态度也由以往的谨慎转变为更积极的拥抱。不再单纯依赖流量的短期竞争,而是积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生态。
相比TikTok的单一模式,小红书多重属性的叠加为海外音乐人提供了更富表现力的空间。从短视频呈现到图文分享,音乐的传播竟然在这过程中变得更具互助精神。正如一位新入驻小红书的澳大利亚原创音乐人所言:“社交媒体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音乐不仅是职业,更是我对艺术的热爱。”
未来,国内音乐人在这波热潮中需要意识到,面对挑战时更应找到机会,借助平台扩展国际视野,推动自身与海外音乐人的深度合作。虽“下雨天”的阴霾仍在,但每一次的尝试都可能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欣赏到彼此的声音。
小红书的时代是否能给国内音乐人带来真正的帮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