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下饭”综艺更有滋有味
煮饭时,适量添加食盐,能让米饭更有滋味。 #生活技巧# #家电维护技巧# #电饭煲烹饪技巧#
原标题:如何让“下饭”综艺更有滋有味
来源:山东宣传
吃饭时点开一部综艺,是许多人的日常。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作为曾经的“下饭”顶流,综艺节目的整体热度和吸引力似乎大不如前。这盘“榨菜”,怎么渐渐不够味儿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综艺这盘“电子榨菜”。
一
人们看综艺,大多数时候就是图一乐呵。然而,在带给观众欢笑放松之余,综艺其实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其价值远超娱乐本身。
社会情绪的“解压阀”。有的综艺善于捕捉时代脉搏,将散落的社会情绪拼贴成具有广泛共鸣的时代剪影。《脱口秀大会》把“内卷”“躺平”写进段子,让个体焦虑在笑声里找到宣泄出口;《再见爱人》把濒临破碎的婚姻摆上桌面,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厘清自己的情感坐标;《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30+”姐姐们的自我表达与思想碰撞,展现“女性如何拒绝被定义”的内核。
地域文化的“传播者”。综艺镜头常常成为地方风物展现的绝佳窗口。聚焦各地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特色产业、地道美食,不仅能点燃观众的向往,更能实实在在地拉动地域发展。《你好生活》第四季中,节目组一行走进山东省烟台市,化身“行走的种草机”,打卡多个景区景点,享受海滨城市的惬意美好;《山水间的家》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聆听百年古村焕发生机的振兴乐章。综艺节目在此刻化身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引擎”,其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你好生活》第四季走进海滨城市烟台
知识普及的“轻骑兵”。在寓教于乐方面,综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诗词大会》让古典诗词在竞技中焕发新生;《典籍里的中国》用戏剧化演绎让“高冷”的典籍变得可亲可感;《最强大脑》则展示了人类智力极限的奇观。这些综艺将零散的知识点巧妙“打包”,融入紧张的竞赛、感人的剧情或有趣的挑战中,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不知不觉汲取养分。相较于传统严肃的知识获取方式,综艺以其轻松幽默的形态,成为知识“润物细无声”般流入观众脑海的“云地图”。
二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环境及观众需求、口味和媒介素养的变化,综艺节目在热闹的表象之下,正面临创新乏力、模式固化与价值迷失交织的“内卷”漩涡。
同质化的创意“贫血”。综艺市场模式僵化与创意匮乏问题突出,呈现出明显的跟风现象,热门题材被反复模仿,导致节目形式高度同质化。比如,推理类综艺多以“密室逃脱+剧情演绎”为固定模板;音乐类综艺多沿袭“竞演+导师点评”的单一模式。这不仅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使节目缺乏生命力。据美兰德数据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在电视综艺融合传播影响力TOP20中,综N代占比高达70%,真正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综艺屈指可数。
依赖化的流量陷阱。许多节目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将明星的日常隐私、花边绯闻等作为卖点,忽略了节目应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递。比如,一些真人秀节目为了吸引眼球,过度曝光明星的私人生活,甚至制造虚假矛盾,引发观众反感;某综艺节目因过度炒作争议性艺人,最终评分暴跌且停播。这种饮鸩止渴的流量思维,短期内或许能够制造热度,但长期来看会损害节目的生命力和公信力。
空心化的价值迷失。部分节目过度追求娱乐化,忽视了综艺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应有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比如,一些网络综艺以恶搞、低俗段子为主要内容,缺乏深度和内涵;有的节目在立意和构造上缺乏正向引导,打着亲子旗号过度消费青少年,或者在选秀节目中异化偶像的社会功能。这种价值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不仅让综艺失去了除“下饭”外更深层的意义,还可能对社会文化生态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
面对长剧、电影、微短剧、短视频等对用户有限时间的争夺,综艺必须找到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如何制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全民综艺,关键在于平衡与突破。
要有热度,也要有态度。当下,很多综艺在娱乐大众方面渐渐走偏,凭借强行制造矛盾、情绪化话题营销等博取观众眼球。虽然能获得短暂的热度,但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还得依靠“话题+价值”的双输出。一方面,要“向下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产出“有表达、有态度、有价值”的好综艺;另一方面,也要“往外走”,引入新场景、新人物,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体验。
要守正,也要创新。流量时代,坚守节目制作的初心与品质尤为珍贵。近年来兴起的“慢综艺”如一股清流,从关注生活本真、人情冷暖的视角,为快节奏生活中的疲惫心灵提供了“理想地”般的慰藉。比如,《种地吧》聚焦十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记录他们在种地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观众从中感受到的强烈治愈,恰恰源于节目对劳动价值、青春奋斗和生命韧性的真诚呈现。
《种地吧》第三季
同时,拥抱技术革新也是综艺发展的必然途径。比如,《歌手2024》首次采用L-ISA沉浸式扩声系统,保证场馆内每位观众拥有相同的听感,“每一个位置都是最佳听音位”。在传播方式上,《很高兴认识你》《令人心动的offer》等综艺在短视频平台深耕账号运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并实现话题破圈,展现了新传播环境下的无限可能。
要百花齐放,也要百家争鸣。老牌综艺要想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持续注入新鲜感和参与感,才能焕发新生。与此同时,新兴综艺正朝着“综艺+”的方向发展,与教育、文旅、科技等各行各业融合。正如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艺论坛发布的“2025年网络综艺节目重点推荐名单”所示,音乐、文化、喜剧、美食、职场等多元题材正蓬勃涌现,覆盖全年龄圈层。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生态,才是综艺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下饭”综艺要真正有滋有味,关键在于回归内容本质——既要让人轻松愉悦,也要有思想深度;既要勇于创新突破,也要坚守价值底线;既要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也要承担文化传播责任。唯有如此,综艺这盘“电子榨菜”,才能从单纯的“佐餐”之物,升华为真正滋养心灵、反映时代、启迪思考的“精神盛宴”。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丨主播:王文英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星级酒店的“平价突围”
●领导干部为何要善用媒体
网址:如何让“下饭”综艺更有滋有味 https://klqsh.com/news/view/123439
相关内容
一个人居住,如何让生活有滋有味?喝茶让生活更有滋味
烘焙让你的生活更有滋有味
如何拥有综艺节目剪辑思维?
散文:生活,慢下来才有滋味
「她综艺」如何撬动更大市场?
2019年综艺研究:原有好口碑综艺为何今年就垮掉了
综艺背后有“真相”
有茶道相伴滋味长作文600字
综艺里为啥奇葩频现?背后原因大有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