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可“消暑” 文化好“纳凉”

发布时间:2025-08-08 10:52

云南丽江古城夜晚纳凉,体验纳西族文化。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避暑胜地#

  炎炎夏日,全国多地以艺术为媒、文化为桥,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艺术消暑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兼具精神享受与身体舒爽的夏日文化供给。从剧场到图书馆,从社区广场到非遗工坊,一场场文化活动如清风拂面,为暑期文化生活添彩。

  一年一度的八月合唱节启动,众多优秀合唱团体轮番献艺;原创交响合唱《丰收中国》、歌声嘹亮——国家大剧院致敬人民英雄交响音乐会、芭蕾舞剧《百合花》等向革命先烈致敬;国际儿童戏剧季的缤纷剧目陪伴小朋友欢度艺术暑假;原创话剧《简·爱》与多部国粹精品邀观众感受经典魅力……盛夏8月,国家大剧院联动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为艺术爱好者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演出,让剧场成为避暑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港湾。

  在陕西西安,西演SPACE公益惠民演出季成为市民消暑首选。作为2025年西安市“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的重要单元,8月,西演SPACE公益惠民演出季联合西演SPACE旗下易俗大剧院、西安·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两大场馆,推出多场公益惠民演出,带来秦腔、豫剧、相声、儿童剧及大型驻场观演演出《无界·长安》等。观众王女士说:“到剧场看一场高质量演出,让这个暑假更有仪式感。”

  在河南浚县,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文化避暑地”。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依托文化场馆及各镇(街道)文化站,因地制宜开展“跟着大师学才艺”公益文艺培训活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同时,浚县图书馆增设“暑期自习专区”,日均接待读者超千人次;文化馆推出太极拳、广场舞等免费课程,非遗展厅的AR体验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魅力。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我在非遗馆过暑假”为主题,推出古琴艺术(岭南派)、咏春拳、蔡李佛拳等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7月18日,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手把手教授基础指法。次日,咏春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家辉指导学员利用木人桩练习攻防招式,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学习咏春拳,太酷了!”据了解,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

  暑期旅游市场与艺术消暑深度融合,催生“旅游+”多元产品形态。在吉林长春,2025吉林省消夏避暑休闲季暨长春消夏艺术季为市民、游客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夏日的艺术生活网络。“长春消夏艺术季不仅是游客的盛会,更为市民提供新的生活方式。”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跨界融合让文旅产业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长春22℃的夏天被更多人知道。开幕式上,1000架无人机以“五色吉林”为主题点亮夜空,非遗市集汇聚查干湖鱼皮画、长白山满族剪纸等20余项非遗,为市民、游客体验长春文化特色搭建平台。活动推出的每周露天电影展映、城市音乐派对、星空酒吧嘉年华等持续至8月末,让这个暑假的长春“周周有活动”。

  在山西昔阳,森林音乐会与数百架无人机表演交织出璀璨光影,游客可体验皮影戏、汉服旅拍;广州歌舞剧院的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巡演19城,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城市微旅行成为新潮流,甘肃平凉崆峒古镇的沉浸式古装游与特色小吃吸引游客;四川仪陇的夏日啤酒音乐节结合无人机表演与美食市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这些活动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避暑空间,更通过活态传承、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为“夏日经济”注入文化动能。

  “文化与艺术本身既可以是商品,又能为其他消费领域注入活力。”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于海波表示,暑期全国文化市场火爆意味着“文化+”“艺术+”消费风尚不断深化,一方面,为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和再生产注入资金、人才和产业链创新动能,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文化创造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报记者 彭澳丽)

[ 责编:刘晗旭 ]

网址:艺术可“消暑” 文化好“纳凉” https://klqsh.com/news/view/123743

相关内容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启动“凉友生活节” 点亮暑期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文化艺术
县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官宣:青少年暑期生活将大变样!
超200场活动等你来快乐打卡 长沙2025长沙暑期促消费活动火辣启动
暑期消费新观察|乐享,这道“文化大餐”品出新滋味
23℃清凉引客来 鸡公山“山野趣玩季”燃爆暑期
纳溪开展暑期公益培训 让孩子们快乐“一夏”
暑期消费带火二手交易,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冷水滩:暑期艺术公益课火爆 丰富少儿假期生活
暑期档“文化菜单”新鲜出炉 成都演艺演出市场备货充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