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童话般美好!丹麦教育的秘密:三大黄金法则让学习变得有趣
烹饪视频让美食烹饪变得生动有趣,不再只是理论教学。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烹饪视频#
在当前万物皆可“内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渐渐发现快乐变成了一种稀缺的奢侈品。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压力的增加,追求快乐与追求优秀似乎变得水火不容,难以兼得。
针对生活在韩国的丹麦作家马库斯·波恩森,自从把他3岁的儿子送进韩国的一家幼儿园后,他对这种感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发现,在韩国,一个相信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确保孩子成功的社会,更倾向于将幼儿园变成了类似学校的机构:孩子们不仅学习加减法,还要学习韩文单词和汉字,甚至每周还要上两次中文课。
每次接孩子放学,马库斯·波恩森都为孩子能够用中文唱起童谣而感到骄傲,但作为一个从小在森林中长大的人,他也觉得这种做法有些过火。
特别是当他深入采访了许多韩国家庭后,他被孩子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疲惫和漠然深深震撼了——相比之下,他印象中的丹麦孩子总是充满活力和好奇心,他们热爱学校,尽管他们的学业成绩可能没有那么突出。
孩子们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让他感到困惑:
难道要让孩子成功,就必须从娃娃阶段就开始学习吗?
我们真的要让孩子的童年也充满学业吗?
到底哪些事情才是能够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
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因此,出生于教师家庭的马库斯·波恩森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出生地——丹麦——这个“快乐教育”的发源地。他们全家从韩国搬回丹麦,拜访了丹麦最有经验的教师,将大家对教育的探讨写入了新书《学习可以很快乐》中。
那么,对于丹麦的教育者来说,他们对于“快乐教育”的看法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快乐感和全面发展。在丹麦,优秀的教师们通常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态。
学校的快乐 比分数更重要。
针对丹麦教育体系的独特之处,值得深入分析和讨论的是,它所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交流,而非单纯的考试成绩。在这个国家,孩子们在初中之前通常不会接受正式的考试评估,而是侧重于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反馈,真正的考试往往要等到初三才开始。这种对考试的相对放松态度,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丹麦,初三的学生们每次期中期末考试要应对七门科目,其中五门为固定科目,包括语言和数学类别,另外两门则从其他科目中抽取。尽管这些成绩会对高中升学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评估和打分相对宽松,大多数孩子仍然能够顺利进入高中阶段。
海勒·霍克亚尔作为一位资深教师,强调教育不应该被考试所束缚,而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参与。她通过开放式任务和项目,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解决问题,并解释相关知识的应用。她认为,仅仅依靠测试是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因此她更倾向于通过对话和实践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安德斯·乌达尔也持有类似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他强调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而非死记硬背的语法和拼写。通过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课堂讨论的话题,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和户外活动等方式,他试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丹麦教育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而非简单地追求分数。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
每个孩子都应该在学校里度过快乐的一天。相较于成绩,几乎所有的丹麦老师们更看重孩子在学校的体验。荣获《政治报》2014年丹麦最佳高中教师奖、教龄15年的亨宁·阿夫里留斯,将孩子大致分成了三类:
热爱学习:这类学生喜欢数学并清楚知道学数学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否有老师帮助,他们都能很好地学习。
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类学生可能不太喜欢数学,但明白在课堂上需要集中注意力,也知道将来为了考大学、找到好工作需要认真学数学。
缺乏学习动机:这类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只是因为课表上安排的,对数学了解甚少且缺乏信心。这些学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对于第一类学生,亨宁有时会拒绝他们要求布置作业的请求,因为他认为每个人在某件事上花费的时间应该有限度,即使是学习也是如此。他会告诉他们,“你已经把该做完的做完了,现在你必须停下来了。”
对于第二类学生,他会随时给予激励;而对于第三类学生,老师也总有办法。
面对对数学无感的学生,亨宁会设计数学第一课上讲述贷款利率的概念。他会现场演示,将几百张纸叠在一起,最后一沓纸摞上去时,纸堆达到了1.6米高。这让学生们看到了数学对于现实世界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为了提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亨宁有时会给高中的孩子布置小学阶段的作业。他还会将汽车广告带到学校,让孩子们调查广告上承诺的条例,在物理上是否可行。他擅长在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上打组合牌。
海勒建议五年级的老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与她班上初一的教学小组进行配对。这种学习模式虽然耗时颇久,但相较于死记硬背,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更具有挑战和动力,从长远看,也更加有效。
彼得·克拉夫认为,随着作业量的上涨,总有孩子在某个时刻会有厌学的念头,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此,在带初三的孩子时,除了关注学业外,彼得会更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他会带初三的学生参观高中的课堂,看着高中生是如何学习有趣的知识;同时也会在授课中,引入现实例子,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些努力还不奏效,他会帮助孩子和家人,接受孩子需要休息的现实。
在丹麦的社会支持下,那些“学校疲劳”的孩子们可以去当地超市、报社、企业等地方工作,从新的视角来看待上学这件事。这些孩子们可以有一两天不来学校,这种休息和调整对他们很重要,之后他们也会愿意回到正轨。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丹麦的课堂中,虽然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但他们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并非易事。丹麦的教师们采取了许多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阿斯特丽德·恩格伦德是一位教龄达24年的老师,她强调时刻准备抓住孩子们一闪而过的灵感。她会让孩子们自己决定如何度过一天,让他们努力跟着兴趣走。此外,她还会让孩子们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将学校改造成一个超市,让他们体验商业活动,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货币。
另一方面,托马斯·拉斯穆森创办了一个“现实世界学校”的组织,帮助教师们和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联系。他认为,通过邀请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到教室分享他们的经验,可以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他强调,这些来自真实社会的经历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
安德斯·舒尔茨则为中学设置了长达三年的全球公民课程,希望通过教授世界事务和全球性挑战的认识,以及文化交流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他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了解不同文化、交往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丹麦的教育者们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实践体验和全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终身受益的信心。他们相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加成功地应对挑战。
在丹麦独特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在不受考试压力和过度竞争的情况下,享受学习的乐趣。尽管他们的学术成绩并不是全球最好的,但这个小国却创造了惊人的成就:14位诺贝尔奖得主,多次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名,并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之一。
这种成功或许与丹麦的资源丰富、历史传统等因素有关,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教育思路: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将学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不应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而应是一场悠长人生的征程,给予孩子们探索和成长的自由空间。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少了些疲惫,多了些幸福体验,始终怀着好奇心主动探索未知,正如培根所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举报/反馈
网址:不只是童话般美好!丹麦教育的秘密:三大黄金法则让学习变得有趣 https://klqsh.com/news/view/126215
相关内容
育儿之道:铸就卓越父母的十大黄金法则斯宾塞快乐教育法:让学习变得有趣
父母陪伴孩子不“翻车”:4大“黄金法则”,你get了吗?
幸福教育:与大自然保持连接
揭秘丹麦:100个温馨生活细节探秘
让生活变得有乐趣的10个秘密!
李镇西:请别抹黑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主动学习
教育孩子率的十大法则
丹玛医师说——百岁医师的育儿秘笈
育儿不迷路:科学育儿的黄金法则,让孩子成长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