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曾经“最火”的夜市街!升级改造后却没了人气,问题出在哪?
没带伞却被雨淋,结果成了街头最潮的人。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幽默日常段子#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武汉,有一条街道曾经是市井文化的代名词,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老汉口的烟火人间。对于熟悉武汉的人来说,“吉庆街”自带画面感——华灯初上时的人声鼎沸,烧烤摊飘出的孜然香气,民间艺人即兴弹唱的汉味小调等等,这里曾是无数人对武汉最鲜活的记忆,为何如今却成了令人唏嘘的“遗憾之地”?
吉庆街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核心地带,夹在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属于“老汉口”的心脏位置。这条全长不过170多米的街道,曾在池莉的小说里活色生香,在纪录片的镜头里热气腾腾,更在无数游客的相册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最辉煌的时候,是全国闻名的“大排档夜市街”,用当时武汉人的话说:“不到吉庆街吃一顿宵夜,等于没到过汉口。”
老武汉人还记得,从前的吉庆街是“越夜越热闹”。傍晚时分,摊贩们推着铁皮小车抢占位置,煤炉“呼哧呼哧”地冒着火苗,塑料桌椅在街边摆得密密麻麻,不到天黑就坐满了食客。穿背心的老板挥舞着铁锹翻炒小龙虾,油星溅在围裙上滋滋作响;隔壁的热干面摊前,芝麻酱的醇厚香气能飘出半条街;烤腰子的烟火气里混着冰啤酒的清爽,构成最地道的武汉夏夜。
更妙的是穿梭其间的民间艺人。拉二胡的老爷子穿着的确良衬衫,一曲《二泉映月》拉得人心里发颤;弹吉他的年轻人叼着烟,唱着改编过的汉味民谣,歌词里全是 “过早”、“江滩”、“轮渡” 的日常;还有吹笛子的、弹吉他的,甚至有即兴编快板的,只要你点一首歌,他们就能凑成一个临时乐队,嗓门里带着长江水的泼辣与豪爽。有外地游客曾调侃:“在吉庆街吃饭,耳朵比嘴巴还忙。”
那时的武汉吉庆街,乱得有章法,吵得有味道。桌子挨着桌子,食客挤着食客,陌生人能因为一句“这虾子辣得过瘾” 聊成朋友;地上偶尔有纸巾和竹签,却丝毫不影响大家撸串喝酒的兴致;老板和熟客打着招呼,“加辣”、“多放醋”的吆喝声盖过车流声。这里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体面的环境,却有着武汉最本真的性情——直爽、热辣、接地气。
然而,就像许多城市的老街一样,吉庆街的“野性”渐渐与现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为了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吉庆街迎来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如今再走进吉庆街,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曾经低矮的棚户变成了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街边的大排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装修精致的连锁餐馆,路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连垃圾桶都设计成了复古样式。
升级改造后的吉庆街被冠上“吉庆民俗街”的名号,却再也找不到市井的灵魂。少数保留下来的大排档搬进了统一的商铺,桌椅摆得整整齐齐,服务员穿着统一的制服,喊“欢迎光临”的语气都带着培训过的标准;曾经的民间艺人还在,却大多拿着二维码扫码点歌,唱的不是汉味小调,而是抖音热曲,眼神里也少了从前的灵动。
连武汉本地人都很少再来吉庆街了。他们说:“这里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吉庆街。” 以前约朋友宵夜,说 “去吉庆街” 是默契;现在提到吉庆街,只会摇摇头,“那是给外地人打卡的地方”。倒是常有游客拿着攻略找来,对着崭新的建筑拍照,尝了几口标准化的热干面,却一脸困惑地问:“传说中的烟火气在哪呢?”
其实,武汉吉庆街的变迁,是许多城市老街共同的困境。不改造,脏乱差的环境会拖慢城市发展;改造了,原汁原味的风情又难以留存。就像老武汉人记忆里的吉庆街,它的魅力本就藏在那些“不完美”里——有点乱的街道,有点吵的人声,有点糙的味道。这些看似不体面的细节,恰恰是最鲜活的市井烟火,是多少高楼大厦都替代不了的城市灵魂。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网址:武汉曾经“最火”的夜市街!升级改造后却没了人气,问题出在哪? https://klqsh.com/news/view/129623
相关内容
加快推动城市商圈升级改造落马前,原武汉市长周先旺曾在朋友圈转发了一首诗
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安排有深意,哪吒、敖丙在内,武汉将再次火出圈
春晚武汉分会场总导演:新派戏曲“京楚汉”亮相,非常有气魄
中国十大最热城市排名,四大高温城市在第一名面前都是小菜一碟
2025蛇年春晚武汉分会场的节目体现了楚人的浪漫和坚韧
武汉的无目的探索:从地铁疏离到城市魅力
武汉4位市民讲述:“我的居家生活”
文创市集,另一种城市烟火气
她和她的香港书写:港大毕业7年,武汉姑娘出版4部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