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实现”

发布时间:2025-08-09 17:25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镜子前忘记自己长什么样子?因为镜子反射的是真实,而我们习惯看到的是化妆后的自己。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百态趣谈#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人们一般目标,也是终极目标。如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终极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并能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提出,不过分苛求,而整个人可以有较好地组织和整合;帕特森(C.H.Patterson)认为,成为一个负责、独立、能自我实现的人,使之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按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良好的现实性知觉;乐于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自主的、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保持新奇不衰的鉴赏力;有神秘的感受和高峰体验;有社会兴趣;和一些人有深厚的友情;有民主性格结构;有创造性;抗拒盲目遵从;有强烈的审美感;有幽默感,等等。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是积极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这样的人就是心理健康者。他们有以下 5个特征。其一,乐于接受一切经验。其二,时刻保持生活充实。其三,信任自己机体的感受。其四,有较强的自由感。其五,有高度的创造性。

这是比较抽象的,似乎在说“自我实现”是人的核心动机,最需要具备的内驱力,促使人们自我发展,开发出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是生命的意义,“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我要干什么,我做到了什么”。

具体地说,自我实现是由人格来支撑的,或以人格表现出来的形式。人格的特质,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这是和内在情绪、情感是一致性的,自我实现另一个内容是外在行为行为表现,以及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具有效用、效能事物。

从而把环境因素看作是可以利用、改造的,而人是主体,支配环境。通常情况下,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诸多限制、束缚,人们面对自然环境有着敬畏。一方面可以肆意改造,而一方面面对自然灾害而显得无奈,再有,对大自然的神秘,始终是一个谜,有着诸多人们意识之外的存在。

环境是人们活动的载体,人们的活动指向其过去、现在或将来。对过去经验的学习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以及预想将来,有人安于现状,而有人探索未来,有人前进有人倒退,这些行为同样是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只是价值的大小差异。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的态度,情感是态度的表现形式,再通过行为实现与环境的交换。环境与情绪情感是谁占主导地位,或者说人与环境,谁改变谁,谁支配谁。而实际上,人们适应环境的倾向性更大,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诚服于环境。

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只有极少部分人可以勉强实现,比如时间的自由、人身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财富的自由。虽然不能达到理想、抽象的水平,以达到一定程实现,实现人的相对自主,培养、发展自身的内驱力,实现自我快乐,不是被动屈服于环境。

举报/反馈

网址:什么是“自我实现” https://klqsh.com/news/view/130532

相关内容

什么是自我实现?
究竟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自我实现?
什么叫自我实现
什么是自我实现需求(如何实现自我实现需求)
心理学中“自我实现”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自我实现
真正的“自我实现”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自我实现?以及它的意义何在
你是怎么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