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内卷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引导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子女教育观念#
最近媒体和社会热议的高等教育“内卷”现象,形象地勾勒出以“五唯”为基本特征的评价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伤害。例如,唯分数、唯升学(就业)、唯文凭的评价导向直接衍生出大学校园里“绩点为王、高薪为王”的功利主义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在这样的校园生态环境中,大学生被内卷所困,难以从外在设定的轨道里跳脱、解放出来。因此,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从而沉溺于其他各种不端行为;有的因学业不达标被降级或是休学退学;有的看似很忙,实则很“茫”,茫然、迷茫,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兴趣在哪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有的毕业了依然“啃老”或是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甚至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不久前,就连作为高考胜利者的“双一流”高校学生,也自称“小镇做题家”。这样的自黑自嘲是否反映了他们对自我发展状态的不认可?对已经或者即将要面对的社会职场的焦虑、无力感?
如何扭转“绩点为王、高薪为王”式的功利主义评价导向?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什么?根据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向,大学生的认同发展、思维提升、价值观更新,应该成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因为促进每一名大学生的毕生、全人发展,培养他们成才又成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谓认同发展、思维提升、价值观更新,是指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的发展任务首先在于能够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而对自我认识的逐步清晰,又离不开大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是否拥有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回答“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我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承担怎样的责任?”等核心问题。
但需要明白的是,独立人格养成和创新思维培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不仅是能力建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重塑。从这种角度看,能否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提升思维水平以及更新价值观,体现了高校是否真正将人才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正确方向。
为此,高校教师可以尝试从各学科知识中进行“提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适宜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环节,训练学生提升思维水平,引导他们建立自我认同。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在设计、组织课外活动时,有意识、有策略地让学生从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建立更为清晰的自我认同。在各司其职帮助大学生提升思维水平、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上,高等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通力合作、以身作则,通过组织经典阅读、开展富有意义的精神性对话以及创设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助力大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并向之学习,讲好榜样和优秀人物的励志故事,使更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在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与精神品质上,对生命的过程与意义进行高度自觉、理性的探索,找到未来方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4日第2版
网址:避免内卷须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https://klqsh.com/news/view/130740
相关内容
谈一谈如何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生要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
树立积极健康心态 打造和谐乐观人生
大学生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建立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心理健康
塑造正确三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pdf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金钱观教育缺失的问题学生攀比、铺张浪费、疯狂追求时尚、痴迷高消费,不懂得劳动的艰辛,不理解生存的压力,浪费金钱、大手...
积极人生观和消极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