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目的,是更乐观积极的自己
积极人生观,让你的人生更有目标。 #生活乐趣# #生活态度# #积极人生观#
这本书披上灵性的外衣,其内核却是入世而非出世的。
1970s到1990s,全世界处在迷茫期:美苏冷战,国际政治环境紧张而压抑;西方物质生活资料大大丰富,大量的从小衣食无忧的一代人,开始思索和追求所谓“生命的意义”。那是嬉皮士的一代,那是被看作“垮掉的一代”,那是性解放、性自由、滥用致幻药物的一代,那是心理空虚和恐惧的一代。
于是,新纪元(new age)运动开始了,书籍、影视、音乐,从宗教、灵性的角度切入,奥修、克里希那穆提、达赖喇嘛、赛斯、唐望、《一的法则》……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就有兜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导师”,他们是贩卖精神和情绪的商人。
《与神对话》就是这种浪潮中,特别杰出与佼佼者。
它为什么特别成功呢?
因为他抓住了当时人们最本质的需求:改变心灵迷茫的境遇,变成更积极的自己。
于是,它借助信仰的力量:给你一个超越物理现实的更高的存在,他给出完善的法则,他指导你,要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
如果要把全书所描绘的思想内核归纳,是非常朴实的: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接纳自己、拥抱现实;要成事,必先说服自己。这本书所号召的方法论,与“吸引力法则”很相似:你足够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那么你已经离它很近了。
在朴实内核的基础上,包裹上一层fancy而复杂的说辞,从而更容易令一些读者信服——他想传达的东西,和为了最大化传播效果所传达的东西,是不同的。
我把这包裹着的外层糖衣,都称作“麻醉剂”——无贬义的,麻醉剂并不是坏的东西。在外科手术台上,没有麻醉的手术,会大大增加病人的死亡率。所以,如果麻醉剂最终的效果是正向的,那么它就是好的。但与此同时,麻醉剂也是容易令人上瘾、乃至于走上毒品不归路的危险品。对它的评价如何,纯粹在于剂量。
所以,当悲伤抑郁、处在低谷时,既然人总要活着,那么为什么不积极乐观地活着呢?对很多人而言,现实生活缺乏让他们积极乐观的哪怕一点点的推力。这本书所说所讲,能够给他们这一层推力。从这个层面而言,这本书是好的。
但是,如果落入偶像崇拜和形像的范畴里,每天口中念念叨叨“赞美大灵”、“感恩神”,乌烟瘴气,把这种本该作为心灵慰藉的商品,成他们的心灵寄托,成为他们生活的目的,那么就走火入魔了,最终也会走向生活的负面。从这个层面,这本书就变成坏的了。
麻醉剂的目的,是让人们无碍地走过黑暗的迷区,走过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远行者的拐杖,是攀登者的绳索。我们当然不能一直服用麻醉剂,一直拄着拐杖、绑定着绳索。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健康、积极、快乐,拥抱更好的自己和未来。
===========
此外,如果落入纯粹的唯心和唯物的判别观里,落入对比宗教学的窠臼里,对一样事物进行纯粹否定或肯定,那么就绕远了。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能够理性思考的人。
作为人本身而言,真相和实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更美满、积极、乐观的生活,走向更好的自己。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人的目的,是更乐观积极的自己 https://klqsh.com/news/view/135245
相关内容
积极思维是什么?如何培养积极思维,让自己更加乐观向上?如何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
什么是积极乐观?如何在职场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体表现于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乐观开朗的人.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成就更好的自己
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让生活更精彩
如何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跳出舒适区,培养积极乐观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句子,多说说,让自己乐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