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情绪。关于情绪的分类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喜、怒、哀、乐,我们还可以将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通常,我们会认为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利于个体成长,但这种看法是否科学呢?情绪究竟有哪些具体作用?我们又该如何获得积极情绪?这些问题尚待深入探讨。
针对这些疑问,我在最新著作《幸福的种子》中,从科学心理学角度提供了详细的回答。现整理了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管理情绪,并掌握快速获得积极情绪的方法。
正
文
积极情绪研究的权威人物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mra Fredrickson)把正面情绪分为十种: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好玩、敬畏、升华和爱。她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后发现:积极情绪不仅会让我们感觉良好,还有一种拓展与构建功能。它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帮助我们打破常规思维,在拥有更广泛创造力的同时构建心理资源,使我们更加幸福、健康和成功。
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高的人更不容易患感冒。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谢尔顿·科恩(Sheldon Cohen)等人做过一项研究,首先测量了 334 名成年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后使其暴露在感冒病毒之下并观察他们的患病状况。结果发现,那些积极情绪较低的人的感冒发病率最高达到35%,而那些积极情绪较高的人的感冒发病率只有 15%。
也就是说,积极情绪让我们在感冒风险中有更强的防御力。对于某些程度较轻的疾病或问题,积极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在某些重大疾病上,积极情绪的影响会变得复杂许多。例如,针对癌症早期或者冠心病这类治愈率较高的疾病,积极情绪有好的影响,但如果是癌症晚期,积极情绪太高反而对患者不利。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些复杂或并不乐观的状况时,应该秉持更加谨慎、冷静的态度。
积极情绪促进人的认知
除了有抵御疾病的作用外,积极情绪也能促进人的认知能力。心理学家艾森(Isen)等人曾经在实验中把44个内科医生随机分为三组,给第一组医生送了一包糖,让第二组医生阅读有关医疗行业的正面报道,而第三组医生则是正常的控制组,不做任何处理。随后请所有医生对患者的症状做诊断。结果发现,第一组医生的临床诊断最准确。这个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医生的工作效能有良好的帮助。这也提醒我们在看病时,可以尝试给医生一个积极的情绪互动。另有研究发现,如果学生带着积极情绪参加考试,分数会更高,由此可见,学生在考试前让自己开心些,是有利于最终取得好成绩的。
积极情绪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好处呢?弗雷德里克森用她的理论解释了原因。她认为积极情绪会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构建资源。例如生理方面的资源,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帮助身体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社会方面的资源,帮助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建立更多的人际联结;智力方面的资源,让我们的认知变得更广泛,能够注意到更多的事,更好地解决问题;心理方面的资源,帮助我们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增强心理韧性,拥有更强的复原力。
获得积极情绪的方法
既然积极情绪如此重要,怎样才能获得呢?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当好事发生时要学会享受,即品味积极情绪。要做到品味积极情绪,我们需要关注那些随时而至的积极情绪,并且全心全意去感受。弗雷德里克森在其撰写的《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她的一个学生喜欢和家人打电话,但是在打电话时常常一心二用。这个学生听完她的课后恍然大悟,认为自己应该专注地享受亲情带来的积极情绪。自此以后,只要他和家人打电话,就会走进一个单独的房间并把门关上,安静地和家人交流。果然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和家人打电话时感受到更多美好。
此外,留下纪念物也能帮助体会积极情绪。我们在外出旅行时拍照留念,会将美好的感受封藏在记忆深处,日后再看到照片时,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一瞬间的积极情绪。自我肯定也会促进我们去品味。有些人的口头禅是“好事降临到自己身上,是因为走了狗屎运”,这种暂时、特定的或非自我的归因,是无法让我们品味积极情绪的。我们不妨这样归因,比如“为什么这次考试考得好?是因为我努力“、“这个女孩喜欢我,一定是我的某方面很有魅力”,当我们从自己的积极品质来考虑原因时,就能真正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第二,对积极情绪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每天做三件好事并去关注它们,保持这个习惯,我们就会感受到积极情绪。冥想也能帮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积极情绪上。第三,去创造更多的好事,在生活中主动为自己增加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的好处与坏处
了解了积极情绪,还需要了解消极情绪。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并不是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就越好。消极情绪有它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考虑,它提醒我们去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恰当地应对。例如遇到野兽时,我们会心跳加快,然后准备战斗或逃跑;我们失去宝贵的东西会难过,但也在提醒我们思考为何失去以及如何应对。同样,厌恶、焦虑等消极情绪也有各自的作用。心理学并不是让我们否定消极情绪,也不意味着凡事都要往好处想。
当然,消极情绪虽然有用处,但是如果过于消极一定不利于自身发展。比如过度焦虑会严重阻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过度悲伤会降低人的生理防御功能,过度恐惧则会破坏我们的内在安全感,等等。现代人容易产生过度的消极情绪,对坏事产生的主观感受程度远远超过事件本身的客观危险程度。比如当村民听说老虎进村时,会马上拿起猎枪保护家人,并和大家一起打老虎,此时产生焦虑是正常的,与其危险程度相匹配。但是如果来的只是一只小狐狸,我们也如此应对,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正常生活,危害身心健康。曾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人的情绪就像一艘船,积极情绪是帆,消极情绪是锚,只有帆和锚合宜地存在并彼此配合,才能让船安全地在风浪中前行。
《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一书是彭凯平教授近30年的心血研究,帮助我们从更开放、积极和正向的视角俯瞰心理学,开拓视野,建立对该领域的全新认知。本书将引领你在心理这一最重要的生命领域,探索更精彩的自我。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提升科学识见,探寻生命本质。更重要的是,让你绽放积极天性,塑造积极自我,惊喜地发现自我是如此充实而富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