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工作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12 09:04

情绪平衡与工作生活平衡的平衡 #生活技巧# #情绪调节技巧# #情绪辅导专家#

2021-02-05 15:45:21

工作时间是受体力、精神状态、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限制,超过一定限度就不能再延长了。人类以一天24小时为周期生活,每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睡觉、休息、吃饭、洗澡等等。还要有时间用于社交、文化活动、教育、读书、娱乐和运动。若要经营家庭生活,还需要有育儿、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做家务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时间,就无法参加社区、社会、政治活动。如果超过限度地工作或者被迫工作,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会急速恶化,精神也会是受到损害,以至于家庭和社会都无以为继。

总所周知,若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日长时间地工作,疲劳和压力就会不断累积,最后将有损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危险。《劳动基准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法》虽未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特别限制,但是规定雇主应尽可能地关注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对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进行合理管理。可认为做此规定的目的正是防止上述危险的发生。有鉴于此,雇主在要求其雇佣的劳动者从事某项工作并进行管理之际,要有责任心和义务意识,防止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疲劳和心理负担过度累积,以致危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代行雇主管理职能者,有权在业务上指挥、监督劳动者,与此同时,要代上述雇主承担应担负的义务和责任。

弹性工作时间的好处:

企业来说:保障了热情高、压力小的劳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劳动力,创造一个轻松的职场环境,保障员工的忠诚和工作热情,吸引中老年龄层的兼职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长期缺勤现象,提供多种选择并获得好评,留住优秀员工,等。

员工来说:无论在职场和家庭,都能获得较强的幸福感。提高责任心、体验当家作主的滋味,与经营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增进尊严感、健康、集中力和自信心,保持忠诚心和责任感,区分家庭生活与工作,增进个人时间,自主安排职业生涯,等等。

缺点:若只是扩大弹性工作制的选择范围,却不纠正每周超过60小时的长时间工作现象,只会导致兼职员工、派遣制员工和合同工的数量增多,助长正式员工超负荷工作,加剧工作时间的两极分化。不应该无差别的推进工作时间非标准化、多样化和个人化。而是应该维持一天8小时、一周40小时的法定工作制度,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就要将加班时间限制在不损害“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范围内。

从员工、工会、企业、法制给出防止过劳的建议。要想实施或实现其中任何一条都将面临种种困难和阻力,但是只要提出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制度终究会被改变。而且,一旦曾经充满种种问题的制度卡歧视改变,很多昨天还很难做到的事情,或许明天就能成为现实。

回首过去,在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由于工作过度,纷纷从一种“过热”(over heat)状态走向“透支”(burn out)状态。后来,泡沫破灭,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之中,至今依然停滞不前。经济状况吃吃不能回复的主要原因是那些年富力强且有收入的人群因为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消费。另外,由于筋疲力尽,人们工作效率下降也是原因之一。要刺激个人消费,必须使人拥有足够充足的闲暇时间。利用员工对失业的恐惧心理,迫使他们加大工作强度,这种做法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想在真正意义上恢复经济,就应该缩短工作时间,刺激个人消费,为员工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110人阅读

网址:平衡工作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142265

相关内容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生活平衡
生活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们经常陷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
工作生活平衡术
工作和生活能平衡吗?如何平衡?
生活与工作:追求平衡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