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保健:如何应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25-08-12 12:22

《中医四季养生》:教授四季不同气候下的养生保健方法。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读物#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说春季和夏季属阳,应当以养阳为主;秋季和冬季属阴,应当以养阴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及季节气候特点来进行养生保健,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病治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春生

春生之气,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初升之时。《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到来万物生长,人们应当早睡早起、散步缓行、不拘形式、衣着要宽松、心情要舒畅、精神要愉快。春季养生应注意:

(1)养肝:春天阳气生发的季节容易肝阳上亢引起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者在春季可食用芹菜、油菜、芥菜、菠菜等绿色蔬菜;还可食用红枣、花生米等补血的食品。同时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及过度劳累等。

(2)养肺:春季多风,气候干燥。天气变化较大易感冒,应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还可以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3)养脾:春季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多吃山药、大枣等有健脾作用的食物。也可以喝点养脾的药茶如玉屏风散等。

(4)养阳:春季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适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夜间受寒受凉而伤及阳气。

(5)养血: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会影响到肝血的运行与疏泄功能,从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虚症状。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宜加强养肝血。

(6)养阴: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人体阳气虽已升发但阴气仍较强盛而易出现阴虚现象。因此在春季养生保健中应注意养阴健脾以保证阳气的生长和升发。

二,夏长

夏季炎热,万物生长,生机旺盛。人体也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阶段,以“养阳”为主。阳气的旺盛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夏季要注意补气、补血、补阴。

1.饮食方面:在饮食上宜吃一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等可以清热利湿、止渴除烦;绿豆汤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之功;银耳羹有滋阴润肺的功效;百合莲子粥有清心除烦之效;红枣莲子粥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荷叶冬瓜汤可以消暑止渴。

2.起居方面:夏季应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中医认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是养生之道。夏季阳气旺盛,阳主动而阴主静,易使人精神萎靡。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

3.运动方面:夏季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节,但要注意避免太阳直射或者在烈日下运动,以免中暑;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不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艾灸、拔罐等疗法;不宜在潮湿环境中运动。

4.精神方面:夏季炎热而潮湿,易使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所以应保持良好心态以应对酷暑的考验。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亲朋好友聊天等方式保持良好情绪。

5.药物方面:夏季炎热,气候湿热,故可适当服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保和丸等;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贪凉饮冷、不要吃冷饮等食物。

6.运动方面:夏季运动时应选择阴凉的环境或在室内进行,以散步为宜;不宜选择游泳、潜水等水中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7.运动方面:夏季可适当增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爬山等;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不宜在烈日下进行锻炼和活动。

8.艾灸方面:夏季可适当灸肺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以温阳散寒,健脾和胃。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9.饮食方面:夏季应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夏季饮食不要过于寒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三,秋收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在五行中,肺属金,肺与秋相应,在生理上表现为肺朝百脉。此时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因此,秋季应注意养阴润燥,以防止肺津的损伤。在饮食上应少食辛味、燥热之物,可多食一些甘润、清补之品。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人最易伤肺。故在饮食上应注意少吃一些辛辣、燥热之物,以滋阴润燥为宜。

1.“春夏养阳”秋季气候由热转凉,由热转寒,人的阳气随之收敛、闭藏起来。所以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闭藏的规律,使阳气得以潜藏。

2.“秋冬养阴”秋季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因为人体阴精仍在不断地收藏,所以还是要注意保养阴精。在饮食上要选择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来滋养身体。如:山药、银耳、蜂蜜等。此外,也可以多吃一些芝麻、核桃、糯米等有滋阴功效的食物。

3.“食饮有节”秋季天气转凉后,人们在饮食上应注意节制饮食。因为“过饥过饱不能使胃气强健”“饮食太过则伤脾”“食饮不足则伤胃”。所以秋季饮食要做到“少辛增酸”。

4.“起居有常”秋季昼短夜长、气候干燥、日照时间短、云量多、风大温高、暑热未退。因此秋季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如气候转凉后应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减少出汗和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少吃辛味食物和油腻厚味的食物;起居上要早睡早起;精神上要保持清静、恬淡之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生理变化,保证身体健康

四,冬藏

冬属阴,万物蛰藏,生机潜伏。人体脏腑气血亦应顺应自然变化,在冬季做好养藏工作,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为早睡晚起。“动而生阳”,早睡晚起使人体阳气得以潜藏于内,避免阳气外泄而耗伤阴精。

2.饮食:冬令饮食应注意进补,可多吃一些具有御寒和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鹿肉、海参、泥鳅等。

3.运动:冬季气温低,人体阳气潜藏于内,运动不宜太过,以免伤阳耗气。可以进行一些慢运动来增强体质。

4.心理:冬季是一个非常适合静心养气的季节。冬令时节人们喜欢待在室内,情绪也容易抑郁低落,因此冬季更需要保持心情舒畅、情志安宁。

5.疾病预防:冬季天气寒冷,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并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及膳食。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及乐观开朗的心态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少疾病的发作。

举报/反馈

网址:四季养生保健:如何应对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https://klqsh.com/news/view/143390

相关内容

季节养生: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应对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季节变换如何养生,应季保健有何方?
健康养生:如何应对季节性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健康养生:如何应对季节性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季节变换与健康: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如何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保持健康?
健康养生:如何应对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养生健康有哪些季节性注意事项?日常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动物的气候适应和季节变化.pptx
顺应季节,守护健康:如何调整生活方式迎接季节变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