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不同人群如何养生?听听中医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5-08-12 12:24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引导有效沟通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育儿书籍#

  男补肾女养血,老补虚少调胃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英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很多人容易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头疼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足,才不易得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正气是人体正常机能状态,如果阴阳气血运转失常,则正气受损。增强抵抗力,要扶正祛邪,不同人群各有侧重点。

  男性补肾。肾藏精,一是贮藏五脏六腑水谷的精气,维持生命、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和器官;二是贮藏肾脏的精气,主人体生长发育。相较女性,男性精气消耗更大,再加上现代人有熬夜、吃不健康食品等不良习惯,身体机能大幅下降,易招致各种疾病。男性调节免疫,先养肾经。张国英建议男性补肾多管齐下:多运动,推荐太极等经常锻炼腰肌功能的项目。中医说腰为肾之腑,太极拳、太极剑等以腰为轴,锻炼全身的运动,有益于强健肾脏;多食黑色食物。黑色食物入肾,黑芝麻、黑米、木耳、蓝莓、海参、覆盆子、女贞子等食物可以补肾益精。肾虚严重的人群,经医生指导后,可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补。

  女性养气血。中医认为,气与血是人体两大基本物质,气有推动、调控、温煦、防御及固摄作用,血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女性因月经、孕产等生理特性,气血消耗大,容易气血不足。女性养气血要注意以下几点:运动以轻柔为主,静则养阴,可练习打坐、瑜伽和八段锦等柔缓运动;不要过度祛湿,血属阴,过度祛湿也是一种损伤,要适当多食如红枣、猪肝、胡萝卜、粳米、小米等益气血食物,做成汤羹粥,还可多补水;忌熬夜与不科学减肥,女性熬夜比男性更伤身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五谷杂粮,反而更伤气血。

  老人补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老人容易出现久病体虚、缺乏营养等问题,适当进补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防治慢性疾病。正常老人以食补为佳。春夏季节阳气充裕,要适当多一些户外运动,少吃温燥食物;秋冬阳气下降,多晒太阳,多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食补要适当调和,有“三高”等慢病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疾病调整饮食。注意过犹不及,吃太多太少都会让身体亏损。此外,老人也可以按摩或艾灸关元穴(脐下三寸),对于气虚所致的疲乏、活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有极好的防治作用。每天按摩一两次,每次5~10分钟。

  孩子养肠胃和肺。小孩儿容易得两类疾病:与脾胃有关,如肠胃消化不良;与肺脏相关,如鼻炎、感冒等。肠胃和肺养好了,得病就少。儿童饮食种类要丰富,温度适宜,不要过饱。“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少吃少穿对孩子更有益。按摩可以增强抵抗力,推荐摩腹和捏脊两种方法。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轻摩50圈,可以按摩胃肠。容易上火、便秘的孩子,只做顺时针摩腹;容易腹泻只做逆时针摩腹;正常情况,可以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按摩。捏脊,两个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轻柔按捏,从尾椎骨捏到大椎穴,操作6遍即可。脊柱两侧分别有十七对穴位,经常按摩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网址:秋冬季节不同人群如何养生?听听中医怎么说 https://klqsh.com/news/view/143455

相关内容

秋冬季节怎么养生
春夏秋冬 季节养生
秋冬季节如何养生
秋季该如何养生?中医有说法!
四季如何养生?中医教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季节保健】秋冬季节如何保健
立秋时节养生,听听中医的建议
中医怎样根据季节养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养生,找到属于你的季节
立秋养生必读: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身体迎接秋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