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引领专业赋能 构筑健康科普良性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12 20:42

人工智能引领创新性科技创业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创业#

+关注

8月8日,在“人民好医生科普行动共创空间项目”启动现场,来自全国多地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打造健康科普创作队伍、提高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科普表达能力、推动健康科普作品提质扩容等话题进行交流。

图片

专家围绕健康科普工作话题展开交流。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院长尹军认为,健康科普是“治未病”的首要环节,需将严谨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易懂的形式,助力早筛、早诊、早治。他以肿瘤、慢病为例,说明科普可以提升患者预后、节省医疗资源,同时促进医生提升专业能力与医德医风水平的提高。尹军以其所在医院的具体做法为例介绍说:“医院通过设立科普奖励机制、举办科普比赛、严格内容把关等举措,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形成规范化科普体系,推动健康知识精准触达群众,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内科首席专家孟庆华认为,我国乙肝防治成效显著,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已近乎为零,但仍需加强健康科普以提升大众对肝病的科学认知。她说,肝病可防可治,早筛对肝癌等重症预防至关重要,且随着医学模式转变,需重视酒精肝、脂肪肝等非传染性肝病的防控。她呼吁搭建官方科普平台,汇聚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与公信力。她期待“人民好医生科普行动共创空间”项目吸引更多医生参与优质科普,推动医防融合,帮助大众树立科学健康观。

“应加强健康知识普及,不断前移健康防线,强化公众对消化道疾病的筛查意识,特别是破除“无症状即无事”的误区,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宋志强说。就当前健康科普创作的整体情况,宋志强认为普遍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科普观点片面化等问题,他建议,“各类病种的专家学组应制定、更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让科普内容标准规范、与时俱进,同时还需加强监管评价,通过奖励、职称评定等措施鼓励医生积极投身科普工作”。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袁叶眼中,健康科普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生产力。他认为,各级医疗机构均需加强健康科普创作能力,从而提升民众对早筛、早诊重要性的认知,“应汇聚医学专业力量,建立规范的健康科普传播机制,推动健康科普从泛科普转向精准科普、从专业科普转向应用型科普、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奔赴、解决需求的个性化科普,助力实现提高健康认知、降低疾病风险、改善个体健康”。他建议,健康科普应从医学附属品变为必需品,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从传递信息变为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为公众健康带来切实助益。

“由于公众对口腔类疾病缺乏认知,常将口腔癌误认为普通溃疡,贻误治疗时机。”对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闵安杰呼吁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发挥科普在促进疾病早筛早治方面的作用,进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晚期就诊率。为更好推动医学专业科普事业发展,闵安杰认为,一方面医务人员创作的科普内容应兼备科学严谨与生动有趣,可运用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希望给予科普工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打造优秀的科普作品提供助力,形成健康科普创作的良好环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钱婧说,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背景下,健康科普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型,任重道远却势在必行。当前健康科普需破解伪科学误导、公众认知误区等问题,既要兼顾专业性与大众接受度,也要推动全民参与,让科普成为医疗科研的“软基建”。她呼吁,健康应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健康是“1”,其他皆为“0”,需全社会协同构建科学、合规的科普生态,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规范引领专业赋能 构筑健康科普良性生态 https://klqsh.com/news/view/144671

相关内容

健康科普如何回归公益与专业?专家:平台更新审核机制加强内容关联性审查
人民热评:健康科普不能被“医学演员”误导
AI赋能重构智慧家居生态,科大讯飞与海尔定义“温度科技”新范式
美的《健康沐浴科普计划》,以科技之力守护全民肌肤健康
美的联合皮肤权威机构发起《健康沐浴科普计划》,以科技之力守护全民肌肤健康丨艾肯家电网
健康科普不能“离谱”
【科普动态】科普赋能 共筑美好——北辰区科协开展全国助残日科普宣传活动
守护健康沐浴,美的《健康沐浴科普计划》传递科技力量与公益温度
别让老人再撞树!科学健身建议助筑健康晚年
宇济社区:社科普及进万家,环保健康筑家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