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作者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13 01:42

按作者,有名家名作、新锐作品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图书分类#

内容摘要:

融媒体环境下,海外电视综艺节目近年来积极开展多维度的跨屏化探索。在内容生产层面,推出大量显著增强观众互动参与性的创新节目,并在创作中融入互联网文化元素;在广告经营层面,创造参与式的广告新形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好地顺应客户营销需求的转变;在衍生开发层面,围绕节目IP打造跨媒介内容产品、衍生文创产品等,探索电视商业模式从“二重售卖”向“三重售卖”的转变。海外综艺跨屏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策略,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生产和传播提供多维转型参考与启示。本文刊发于《中国电视》2025年第5期。

文丨彭侃

责编丨姜宇佳

融媒体环境下,各媒介平台对观众注意力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曾经占据大众媒介消费核心地位的电视正在遭遇来自其他屏幕日益激烈的挑战。观众在观看电视时使用“第二屏”(Second Screen)同步进行社交互动等其他行为已成为常态。全球网络指数(Global Web Index)面向全球观众的调查显示,86%的电视观众会同步使用手机,最常见的“第二屏”使用行为包括使用社交媒体、给朋友发消息/聊天、读邮件、玩游戏、在线讨论电视节目等。①“第二屏”使用行为改变了电视观看的情景,电视观看往往需要观众“抬起头来”,而通过手机等终端进行的“第二屏”行为需要观众“低下头去”,跨屏互动行为则需要观众在抬头和低头之间来回切换。②在俯仰之间,如何尽可能多地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将内容影响力延展到其他“第二屏”?这些命题成为全球各地电视台探索的焦点。大量跨屏互动节目应运而生,探索出了丰富的创意和产业形态。

通过对全球主要市场综艺节目创新案例长期跟踪研究和比较分析发现,海外电视台在综艺节目的跨屏化发展方面的经验有较多可借鉴之处。因此本文遴选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海外综艺节目创新案例,从内容创作、广告经营和IP开发三个维度梳理分析其跨屏化发展策略,并探讨对于中国电视综艺的借鉴意义。

01

海外综艺节目内容创作的跨屏化策略

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观众已不再是“沙发土豆”般躺在沙发上被动地接受电视内容的受众(Audience),而是会主动搜索并希望与内容产生互动的用户(User),甚至是可以自主生产内容的产消合一者(Prosumer)。同时内容也呈现出在多个媒介平台上流动的状态,年轻一代的媒介消费者已越来越能适应这种流动,他们能够在同一IP延伸的各种媒介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并热衷于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理解。为顺应这些内容消费新趋势,海外综艺节目日益注重在节目创意层面融入各种互动设置,让观众可以通过“第二屏”参与节目互动,例如发送信息参与抽奖,通过在线投票决定节目现场参与者的命运,通过专属App、官方平台同步参与游戏,通过实时跨屏互动为节目提供内容等,从而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对节目的黏性。具体而言,这些互动设置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发力。

(一)

重返“直播化”,强化观众实时参与感

在电视早期发展阶段,受限于当时的制播技术,节目主要采用直播方式,而后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转向以录播为主的方式,以便经后期剪辑后实现更好的视听效果。而如今,为了强化观众的实时参与感,电视节目创作呈现出重返“直播化”的趋势,不少原本录播的综艺通过改造为直播版本提升了收视率与影响力。例如答题游戏类节目曾倾向于录播,题目设置往往没有时效性,以实现高效率地集中录制,而如今许多答题类节目开始追求让观众实时参与节目,因而转为直播形态。以已在丹麦制作八季并输出到其他八个国家的节目模式《全民大竞猜》为例,这是一档直播的竞猜答题节目,挑战者上场后需要回答六个问题。这些问题基于现场进行或提前录制好的实验结果,例如要多少个孩子才能拉动一辆大卡车,需要多少个氢气球才能把一个人带离地面等。现场挑战者单独作答,而通过应用程序统计出的同步参与的全国观众的平均答案则代表集体答案。如果现场挑战者答案最接近真实结果,就能赢得当轮的奖金,反之则由场外一位参与答题的幸运观众获得奖金。从大型科学实验、疯狂的体育挑战到壮观的特技表演,这档节目一方面为观众展示了各种视听奇观,另一方面通过直播让现场挑战者和全国观众都能参与到奖金的角逐中,有效调动了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播出后节目不但取得了44%的超高收视份额,相关应用程序下载量也创造了丹麦对战类游戏节目的历史纪录。

(二)

开发专属应用程序,建设观众互动社群

如《全民大竞猜》这般在手机端推出与电视综艺配套的应用程序(App),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实时参与互动,已成为海外电视台的常用做法。以英国ITV电视台为例,近年来其通过一系列跨屏互动节目的开发有效扭转了观众流失的颓势,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恋爱真人秀《爱情岛》(Love Island)。节目前身是2005年播出的《名人爱情岛》(Celebrity Love Island),原节目中12位单身明星在斐济岛上共度5周进行约会,经过多轮投票淘汰后留下的最后一对情侣会获得10万英镑奖金。第一季节目中设置了观众短信投票的环节,由观众决定每周离开岛的嘉宾,但第二季将每周淘汰人选交由嘉宾自己投票决定。因收视率不够理想,第二季后该节目停播。直至2015年,ITV宣布复活这档节目,其数字化开发部门深度参与了研发。节目从原来的明星版改为素人版,在沿用第一季节目大众投票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开发了节目专属App。ITV制片厂的节目模式主管艾娜·乌曼斯基(Ella Umansky)曾强调App开发在这一节目模式创意中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让应用程序成为节目的核心,而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部分。”③相较于第一季时的短信投票,专属平台的搭建使得观众的互动更加便利、形式更加丰富。在《爱情岛》中,观众可以通过App决定嘉宾们的去留,围绕节目内容展开讨论,还能购买节目衍生商品等。App不仅是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培养节目粉丝群体的重要平台,App下载量的不断增长又反向推动节目收视率稳步提升。到了第四季时,《爱情岛》已跃升为ITV第2频道历史上收看人数最多的节目,尤其受到了16—34岁年轻观众的欢迎。④

(三)

融入互联网内容资源,激发跨媒体传播共振

海外电视台近年来开发综艺节目的另一大趋势在于在创作中积极融合电视之外的其他媒体端内容资源,以达到跨媒体传播的共振效果。随着人们媒介使用习惯的急剧变化,互联网上的各类应用占据大众越来越多的时间。因此电视台需要主动地汲取互联网文化元素,以更好契合大众审美潮流。积极引入来自互联网平台的达人、热门短视频等内容素材,作为节目创意来源或关键要素,也成为全球综艺节目内容创作的一大趋势。

日本电视台Nippon TV播出的才艺竞技类《9个窗口》(9 Windows)便是一档将网络达人才艺展示与跨屏互动相结合的代表性节目。节目中,3位明星评委各自邀请3位具有独特才能的网络达人选手,这些选手需要通过现场的9块巨大屏幕进行线上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并向拥有投票权的20位线上观众评委争取票数。这些通过短视频创作已颇有名气的网络达人的加入,有利于增强节目影响力,他们所展示的才艺已经在网络平台接受了广大网友的检验,具备较强的可看性。节目的舞美设置也颇具象征意义,9块屏幕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除了中间一块横屏主屏幕外,其他8块都是形似手机的竖屏,作为为互联网时代达人提供展示“窗口”的象征。在互联网平台日益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当下,通过有机融入互联网文化元素,电视综艺能够获得内容创意与传播势能的双重加持。

图片

在电视主导大众媒体格局的时代,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同时观看一档节目所制造出的事件效应被认为是电视传播最大的优势之一。然而随着媒介使用逐渐分众化、非同步化,电视创造媒介事件的可能性不可避免地降低了。2009年,卡茨发表了题为《电视的终结》的文章,在其中发出了悲观的预言,他认为,“共享”的电视——作为民族建构、家庭归属的电视——已经消失,未来社会是否还能生成媒介事件值得怀疑。因为“夸张地说,没有两个人再在同一时间看同一档节目了”。⑤然而,节目跨屏互动的设置因创造出一种新的“共享”性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遗憾。人们虽然可能不再相聚在家中的客厅看电视,而是通过各种终端独自观看电视节目,但可以通过跨屏互动在线上相聚。而且在主要以直播形式呈现的事件型电视节目(例如新年晚会)中,观众通过“第二屏”进行互动也更为积极。正如詹姆斯·布莱克所总结的那样,跨屏互动的设计让用户们可以面对电视屏幕开心地呼喊,就仿佛他们置身于一个(虚拟的)充满同好的房间里一样。跨屏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让电视观看避免了沦为像卡茨所描绘的孤独体验,而重新创造了一种共享的社群体验。⑥

02

海外电视综艺节目广告增效的跨屏化策略

目前,对于全球大部分电视台而言,广告收入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收视率下滑、观众观看电视时“第二屏”使用行为增多,电视广告的受众群收窄、到达率削弱,电视广告收入面临明显下滑的严峻挑战。但一些电视台通过跨屏互动的探索创造出对观众注意力形成强吸引力的新型广告,有效提高了广告效果,成功扭转了颓势。

(一)

依托新技术,提升广告的精准触达率

在传统广播电视中,同一广告会面向所有观众播放,这意味着广告投放精准度不高。而一些海外电视台运用新技术探索了可定向线性广告(Linear Addressable Advertising),即在同一节目中向不同家庭展示差异化广告。例如英国ITV电视台借助IP匹配技术将各家庭观看电视广告的数据与其在网络上的访问数据有机结合,当观众通过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观看节目时,这些设备可以根据家庭人口统计特征、观看习惯或其他定向标准接收并显示广告,从而大大提升了投放的精准度。⑦

随着电视观众迁徙到不同的平台,注意力分配日益碎片化,广告主和营销商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探索在电视端和“第二屏”同步开展的广告营销活动。美国NBC电视网近年来便着力通过技术创新,利用电视端和其流媒体平台Peacock,试图将广告和内容无缝融合,以更巧妙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例如推出互动倒计时时钟,在广受期待的活动(如节目的大型首映式等)举行之前,打造与品牌联名的倒计时时钟。在其他节目播出时,NBC将倒计时时钟投放在电视端以及手机端,时钟包括品牌logo元素以及NBC代码。观众扫描二维码后,可看到关于活动预热的独家内容,同时品牌也获得了宣传机会。分屏广告推荐中,则依据节目内容在合适的时间点向观众智能推荐与当前节目内容匹配的广告。与节目内容高度相关的广告投放,提高了观众对广告的接受程度。据统计,接触到NBC设计的商业创新广告的用户,记住品牌的概率比只接触到普通广告的用户高出88%,观看商业创新广告的用户在播放广告时换频道的概率比看普通广告时低79%,商业创新广告对客户消费的触发概率是普通广告的两倍。⑧

(二)

结合电商,提高销售转化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的发展,融媒体广告能直接推动观众同步购买行为的形成,提高广告投放的销售转化效果。不少国内外综艺节目尝试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带货创收,并探索出了一些新颖的呈现方式。例如日本朝日电视台的《网购生活》将电视购物节目包装成了生活观察式真人秀。每期节目邀请一名搞笑艺人在“网购屋”中度过一天的生活,屋里所有物品都是“网购委员会”严选出的网络热门产品,镜头扫到这些产品时,便会显示出价格,观众可以实时扫码购买。节目还会推出特别购买优惠机制,刺激观众的消费热情,可以说实现了商务营销与生活化综艺场景的巧妙结合。朝日电视台的另一档直播节目《免费商店》则将带货直播、观众抽奖与社交互动相结合。节目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商品,从高级食材、门票到签名漫画等,并邀请偶像艺人担任主持,负责试吃、试用节目中的产品。观众只需关注节目社交平台账号,并在指定时间内带指定标签词转发,即可收到抽选码参与抽奖。节目以种类繁多的商品抽奖吸引大批观众,并借助人气明星在镜头前展示商品,起到了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同时抽奖标签一般为商品名字,参与抽奖的观众转发时也在替商品进行宣传,为综艺提供了一种新形态的商业合作模式。

(三)

沉淀用户,为广告主提供获客渠道

在一些为广告客户定制的节目中,跨屏互动的应用还能为合作品牌提供精准累积顾客群的通道。例如荷兰RTL电视台推出的《健康监测》是一档由健康保险公司赞助的节目。节目每期围绕一个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进行测试,如身体疲劳程度、心理压力等。嘉宾、现场以及场外观众都可以通过节目专属App作答,每个问题不同的选项对应不同分数,回答完20道题后,统计每个人的得分,即可简单判断不同分数区间的人的身体健康状态。节目借助专属App与节目联动的形式,用量化的健康测试、生动的情景小片以及医学专家的讲解和建议,帮助观众进行在家就能完成的健康自测,也为节目赞助商保险公司提供了有效获客工具。

传统的电视广告形式是展示型的,观众只是被动地观看,是面目模糊的接受者。而通过跨屏互动,生产者则可以创造与观众交互的广告新形态,观众成了有自主选择权的用户,他们的数据能被积累和沉淀下来,形成用户画像。播出平台和广告主得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内容,展开营销,并依托不断积累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忠诚度开发多样化的变现方式,从而创造出更长期的、更有延展性的商业价值。

03

海外电视综艺节目衍生开发的跨屏化策略

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是“二重售卖”模式:第一重售卖是“卖内容”,即通过优质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使其产生消费欲望,进而建立目标受众群,形成“注意力经济”;第二重售卖是“卖受众”,即基于招揽来的目标受众群,以出售消费者群体的时间(或注意力)为核心,赚取广告商收益,形成“影响力经济”。为了保持内容影响力,提高经营效益,一些海外电视台近年来积极运用跨屏化发展策略进行融媒体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电视综艺延续了“二重售卖”模式的生命。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各种媒介对用户注意力日益白热化的争夺,这种模式存在增长“天花板”的问题,甚至难以避免商业收益下滑的颓势。因此电视综艺仍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外电视台正在积极探寻“二重售卖”到“三重售卖”模式的延伸,即增加第三重售卖“卖IP”,通过挖掘内容的IP价值,开发衍生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出售无形资产赚取收益。这一阶段以IP的多业态延伸为核心,旨在形成让用户反复消费的“回头经济”。⑨具体而言,海外综艺的IP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一)

探索长短节目联动、跨平台传播

海外综艺开发已有IP的最常见方式是打造衍生节目。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一些综艺IP开始采用大小屏联动开发的方式,拓展IP价值。例如韩国tvN电视台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2019年5月,其以当时综艺部门负责人罗英石的名义在YouTube上开通了“NANANA频道”(后更名为“十五夜频道”),陆续推出了《新西游记外传:去冰岛的三餐》《煮面男》《麻浦帅小伙》《三时四崽》等微综艺。这些节目的特别之处在于都是由tvN原有的王牌综艺IP如《新西游记》《三时三餐》衍生而来,在内容与嘉宾配置上与这些IP具有强关联。例如《麻浦帅小伙》沿用了《新西游记》中宋闵浩与表志勋这一对好友嘉宾,让年龄、职业、居住地完全相同的两人进行时尚比拼,吸引了许多《新西游记》的受众和参演嘉宾粉丝观看。⑩这些微综艺也采取了新的播放模式:在电视端和网络端均会播出,但电视版本仅5分钟,可视为每期节目的“精华片花”,往往紧接着王牌综艺播出,而20分钟网络版本则作为节目正片播出。从王牌综艺IP衍生出微综艺并分别推出电视精简版和网络完整版的联动模式,为YouTube上的“十五夜频道”带来了出色的导流效果。截至2025年4月底,该频道共拥有超过700万订阅者,观看点击量近26亿次,tvN电视台由此探索出了可复制的台网联动模式。

(二)

基于节目IP,打造跨媒介内容产品

除基于同样的素材和IP打造出不同版本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外,电视综艺IP还可以被打造成其他形态的跨媒介内容产品。荷兰的NPO1频道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历史中的荷兰》进行了出色的尝试。这档节目邀请当地著名演员担任“导游”,带领观众踏上一段段穿越时空、追本溯源的旅程。除电视版10集内容外,如表1所示,节目还针对不同受众群,在不同媒介上开发出了多款衍生内容产品,给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来深入理解节目内容。该项目也是节目赞助方之一荷兰蒙德里安艺术基金会“跨媒体项目”的试点探索。节目正片与丰富的衍生内容产品,形成了关联紧密的传播矩阵,共同提升了节目IP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并带来持续收益。

图片

● 表1 《历史中的荷兰》相关融媒体内容产品⑪

(三)

产业拓展,打造多元化文创产品

除衍生节目开发外,成功的节目IP还可以将触角延伸至其他领域,进行更广阔的产业拓展,开发出多元化文创产品,创造可观的额外收益。例如随着《爱情岛》节目影响力不断攀升,ITV商业化团队也开始挖掘节目品牌价值,其注意到节目中的嘉宾拥有很强的网络影响力,因此结合节目内容热点推出了一系列衍生产品,通过App上的专区进行销售,曾在四周内售出了11万个包含节目元素的水瓶、近20万件印有节目标语的T恤。自2017年至2020年间,其App衍生品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英镑,成为节目收入重要来源。⑫基于ITV数字化团队、商业化团队与节目制作团队等不同部门间的紧密配合,《爱情岛》践行“三重售卖”模式的可观成果,不仅是优质节目创意和制作理念的体现,更是整体运营策略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良好互动的结果。

图片

尼古拉斯·罗威尔(Nicholas Lovell)在《曲线思维——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未来》一书中,描绘了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他指出在一个日益细分化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应该拥抱“免费内容”的理念,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发展出追随者,将他们转变成粉丝,为粉丝群体创造产品、服务和有创意的体验等,从而创造可观的收益。⑬超级粉丝可能会以普通消费者支付金额的成百上千倍,围绕某一内容IP的产品进行多次消费。这一经营理念也适用于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创作者和传播者首先通过免费的节目内容吸引观众,并将愿意追随节目的观众引向“第二屏”的应用,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将他们转化为节目消费的粉丝。这就像是一个“漏斗式”的过滤过程,最终留下的节目的忠诚粉丝数量虽然有限,却是最有商业价值的用户。针对粉丝群体,借助日益多元化的媒介平台,基于同一内容IP进行衍生开发和跨平台传播,正是海外综艺提升经济价值的重要策略。

04

海外电视综艺节目的跨屏化发展策略对中国的启示

前文从节目创作、广告运营和IP开发三个维度梳理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海外综艺跨屏化发展经验。对于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中国综艺节目来说,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

跨屏互动设置需与内容融为有机整体

从创意层面来看,目前很多国内电视台推出的标榜“融媒体”概念的节目仍然未能跳脱传统电视节目模式框架和内容样态的思维定式,跨屏互动的相关设置大多未能真正成为节目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出“可有可无”或“画蛇添足”的观感。一些节目设置的跨屏互动参与门槛较高。例如部分节目的互动规则存在较高的理解门槛,在号召观众参与时,只是由主持人口播或是字幕介绍,并没有进行详细说明。节目也往往没有为互动建立及时的反馈系统,观众的参与没能在节目中得到及时呈现和反馈,无法与内容的进程产生“同步感”,观众的参与意愿也随之降低。针对这些问题,海外成功的跨屏互动节目模式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

莎伦·罗斯(Sharon Ross)将观众对节目的互动参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显性参与(Overt Participation),指节目中明确要求观众参与的部分,例如节目设置的观众投票、通过App同步游戏等互动方式;第二个层次是隐性参与(Obscured Participation),指节目的叙事结构和内容包含一定程度的悬念和谜题,吸引观众去解开;第三个层次是有机参与(Organic Participation),指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社会事件、在线热点有关,在此情况下,观众会自发地展开讨论与互动。⑭节目的跨屏互动设置要与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为观众显性参与、隐性参与、有机参与相结合的体系。

(二)

广告经营模式需进行跨屏化变革

在广告经营方面,中国电视广告市场近年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数据,2023年在整体广告市场同比上涨6%的情况下,电视刊例花费下降了0.2%。⑮2024年1—11月整体广告市场同比上涨1.7%,电视刊例花费下降高达6.9%。⑯电视台节目广告招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因为广告主的投放愈加看重营销的精准化触达与快速的销售转化,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因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而持续抢占电视广告市场。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电视广告的经营模式亟须进行跨屏化变革。

一方面,可借鉴ITV电视台推出同步广告产品等创新形式和经验,电视广告需要跳脱电视端的单一场景,融入观众观看电视时同步进行的“第二屏”使用场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广告的全场景、精准化触达,帮助客户更好地达到品牌曝光的目标。另一方面,正如日本朝日电视台的《网购生活》《免费商店》、荷兰RTL电视台的《健康监测》所探索的,电视广告需要探寻内容与广告的有机融合,将广告信息更好地融入娱乐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之中,提高观众对于广告的接受度和销售转化的实际效果,以更好地顺应客户营销需求的转变,挽回电视广告收入持续下滑的颓势。

(三)

从“二重售卖”迈向“三重售卖”亟须机制革新

在IP开发方面,国外电视台在从“二重售卖”模式朝着“三重售卖”模式演进的探索中所形成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也值得国内电视台借鉴。大部分国内电视台在IP价值开掘、产业链拓展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例如许多电视节目虽然推出了跨屏互动应用如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但往往流于形式,通常还是停留于单纯扩散节目内容的层面,缺乏基于原节目IP延伸出来的衍生内容或可售卖的产品,未能建立完善的跨屏内容创意、营销与消费体系。观众与节目的互动往往处在较浅的层次,因而难以被转化为粉丝或消费者。

这些问题的出现,或许与电视台在跨屏化探索上的人才短缺、管理机制变革滞后有关。融媒体内容生产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需要创作者懂得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内容服务,并能够在与技术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开发出满足跨屏互动需求的产品。要达到从“二重售卖”模式迈向“三重售卖”模式的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电视节目创作团队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跨部门的协同,如《爱情岛》的产业开发和衍生创收便是ITV电视台数字化团队、商业化团队与制作团队密切配合的结果。但目前国内广电系统里能够适应融媒体内容生产的复合型人才仍严重不足,电视台往往也没有设置专业的部门来负责整体的规划、统筹与设计,相关部门之间也缺乏协作。因此对于中国电视综艺来说,要实现建构出更长产业链条的目标,不但需要创意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更需要管理机制上的革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数智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3CC1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电视艺术

注释

①Global Web Index,“The second-screening trends to know,”May 6, 2023, https://www.gwi.com/reports/second-screening-infographic/.

②⑥James Blake, Television and the Second Screen: Interactive TV In The Age Of Social Particip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p.3, p.34.

③彭侃、任家音:《ITV背后的研发秘密——专访ITV Studios节目模式主管Ella Umansky》,《中国广播影视》2017年第8期上月刊。

④iFORMATS:《从〈爱情岛〉看一个好模式需具有的特性》, https://mp.weixin.qq.com/s/WSLSIob5sthI0oxp0vJKXA,2018年6月28日。

⑤Elihu Katz,“The End of Television,”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25(2009):9.

⑦Tim Cross,“ITV Launches New Outcome Measurement Tools to Prove TV’s Value,”December 21, 2023, https://videoweek.com/2023/11/21/itv-launches-new-tools-for-outcome-measurement/.

⑧NBCUniversal,“Commercial Innovation,”May 6, 2023, https://together.nbcuni.com/advertising/innovation/commercial-innovation/.

⑨李芊:《基于“三次售卖理论”的赢利模式体系构建与运用》,《编辑之友》2009年第1期。

⑩于宛鹭:《从〈去冰岛的三餐〉到〈三时四崽〉,罗英石新综艺的创新策略》,https://mp.weixin.qq.com/s/Zl087uwrgQRGzENPQ

68Chw,2020年8月10日。

⑪NTR,“Het Verhaal Van Nederland,”May 6, 2023, https://hetverhaalvannederland.ntr.nl/.

⑫Alex Lee,“The Real Genius of Love Is In Its Money-making App,”January 22, 2020, https://www.wired.com/story/real-genius-love-island-money-making-app/.

⑬[美]尼古拉斯·罗威尔:《曲线思维: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未来》,冯丽宇译,东方出版中心,2016,第8—10页。

⑭Sharon Marie Ross, Beyond The Box: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Oxford:Blackwell, 2008), p.13.

⑮CTR洞察:《2023全年三大细分广告市场年度盘点:电视、户外、广播》,https://mp.weixin.qq.com/s/SbbcHa7X1O4v_bGU1On0ug,2024年2月6日。

⑯剧星智库:《守正创新,砥砺前行:2024年电视收视及广告运营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9CiYPhx-a8dDTB4xZN5D2Q,2025年1月22日。

【本文系《中国电视》“新锐作者计划”入围论文】

网址:新锐作者计划 https://klqsh.com/news/view/145249

相关内容

陈思诚官宣了!「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正式启动
“蜻蜓计划”推出,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为新锐戏剧保驾护航
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
最新医院护理个人工作计划 护理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1篇)
每日工作计划.docx
最新生活和工作年度计划 个人生活年度计划(5篇)
2025年山海计划启动全球报名
暑假生活新计划,孩子成长不松懈
护理个人工作计划5篇.doc
2024新年计划|好的计划能减轻焦虑,事半功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