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古希腊人的幸福观

发布时间:2025-08-13 06:43

在希腊雅典参观卫城,探寻古希腊神话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历史遗迹#

古希腊人的幸福观受当时经济、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充分汲取了两河流域和古埃及这两个地区的文明成果,为此后两千年西方伦理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后世欧洲各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011.1 古希腊人幸福观形成的客观条件

首先,希腊半岛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南部,三面环海,曲折的海岸线加上温暖宜人的气候,造就了发达的航海业,催生了发达的对外贸易,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希腊人热情外向的性格,最终促进了多种文化在希腊半岛的交流融合。希腊半岛物产丰饶的自然环境也为哲学家们思考世界、探讨真理提供了物质条件。

其次,希腊的奴隶制民主为古希腊人幸福观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希腊半岛群山分割,一片片区域并立开来,逐渐形成了彼此独立的城邦制国家,分别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在雅典、科斯林等实行民主政治的城邦,贵族们不再拥有绝对的文化特权,工商奴隶主、部分自由民也可以参与一部分政治决策,这为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诞生和传承提供了政治先决条件。再次,古希腊教育为理论研究提供人员保证。

公元前8到6世纪希腊奴隶社会的发展,使一小部分人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专门从事文学和伦理学研究工作。此外,希腊各城邦之间的连年战争和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为哲学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参考素材,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这些戏剧,都体现了奴隶主阶层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最后,希腊哲学有独特的思考和追问方式。古希腊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发源地,思想家们用理性的方式思考现实,追寻真理,因此,希腊半岛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里形成了观点纷呈、学派林立的繁荣局面。

021.2 古希腊幸福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幸福作为个体的精神感受,它源于社会的发展,最终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从他的政治改革出发,首次对“幸福”这一概念的范畴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对物质利益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当时希腊半岛暴动起义不断,城邦之间战乱连年,梭伦时代的雅典社会正面临着急剧变化。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梭伦提出一套幸福理论来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服务。对于“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梭伦答道:“拥有最多的东西,把他保持到临终的那一天,然后安乐地死去。”梭伦第一次从物质精神幸福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幸福,他既看到了物质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同时又看到幸福并不是完全来自于物质上的富足,还受到社会荣誉、为信仰而献身等高尚精神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梭伦这一整套的幸福观为之后幸福伦理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其社会改革服务。

032 古希腊人幸福观的逻辑建构

梭伦作为“幸福伦理学”的伟大先驱,第一次从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幸福。继梭伦之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幸福和人生这一主题,理性主义、快乐主义和德性主义幸福观应运而生。

042.1 快乐主义幸福观

享乐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是基本对立的,享乐主义提倡人们应追求感官和物质上的快乐,因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善、躲避恶的本能,人生活的目的就是无限多地追求快乐和尽量多地避免痛苦。享乐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以及昔兰尼学派。

052.1.1 昔兰尼学派———快乐就是目的

苏格拉底弟子众多,在他去世后,持有不同观点的弟子纷纷创立了不同的学派,昔兰尼学派的“快乐论”和犬儒学派的“禁欲论”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昔兰尼派认为快乐是任何生物的追求,同时它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厌恶痛苦。希珀伯托斯在《论学派》中指出:“虽然快乐源自最丑陋的行为,但是它依然是善的。”

他们主张,每个人都要竭力去寻求生活的快乐,即使这种快乐是从不光彩的手段中产生的。昔兰尼派的创立者阿里斯底波正是靠这种幸福观来生活,当时的人们称这个为了享乐而不择手段的人为“王家之犬”,以嘲讽其各种厚颜无耻的行为。

昔兰尼学派以感觉论切入,认为身体的享受远比灵魂的安乐更重要,人的肉体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实的痛苦,正因如此,人们才对那些犯了错误的人施以肉体上的惩罚。昔兰尼派不顾一切地追求享乐,认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人生的幸福。这种观点正是当时古希腊奴隶主、贵族阶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为希腊后期历代剥削者的奢靡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062.1.2 德谟克利特———人应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德谟克利特曾提出著名的“原子论”,即世界的本质形态是原子。他认为:“灵魂也如同万物一样是由原子构成的,只不过构成灵魂的原子更加精细和活跃一些。”在这个哲学基础上,德谟克利特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幸福观,他认为幸福与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寡无关,它真实地存在于灵魂之中,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他不像昔兰尼派片面地将快乐归结为物质和肉体的享乐而排斥任何精神的满足。相反,他从原子论和人的构成出发,把人看作一个由物质和精神组合起来的物质实体,自然而然地,人也就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

不止于此,德谟克利特还将物质和精神幸福按照等级划分开来。他认为,感官的快乐稍纵即逝,是必需的,也是低级的;精神的快乐才是长久不变的,同时也是高级的。感官的享受产生于原子的剧烈震动而难以持久,而精神的享受是在原子轻柔、长久的震荡中产生的,这种快乐是长久的、宁静的,并且不会使人的身体感到疲惫。德谟克利特如此重视精神的享受,是因为他认为人的快乐应超越动物的需求,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需要。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在如今来看依然十分深刻。

072.1.3 伊壁鸠鲁———快乐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伊壁鸠鲁将伦理学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他曾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一切幸福问题。他生活的希腊晚期社会政治严重混乱、经济衰退,这使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发生了一种复杂的变化:伦理学的研究重点从探讨个人道德的完善转为探讨如何寻求个人内心的宁静,这也成为伊壁鸠鲁在哲学上探讨的重点。

他认为人生的全部归宿和最终目的就是快乐,“肉体不必承受痛苦以及心灵愉悦、没有纷扰”是他认为最简单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伊壁鸠鲁对快乐的定义并非只停留在“享乐”这一表面,他认为人并非要选择所有的快乐,有时反而要学会主动放弃很多快乐。

伊壁鸠鲁突破前人观点,同时将物质和精神作为定义快乐的依据,这决定了他与享乐派的根本区别。为了使他的观点不被人误解,塞涅卡在伊壁鸠鲁关于幸福的探讨中为他作了理论上的说明,根据他的说法,伊壁鸠鲁的本意是教导人们享受生活,同时也要遵循自然之法。因而,在实践中往往能够发现他观点中的“快乐”与昔兰尼派的“享乐”并非同一含义,但他的幸福观仍然难逃被统治阶级扭曲和利用的命运。

举报/反馈

网址:深度分析:古希腊人的幸福观 https://klqsh.com/news/view/146206

相关内容

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观及其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启示
丞磊品牌活动,古希腊掌管生图的神!
赵露思古希腊掌管明媚的神!
古希腊大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十句名言,彰显快乐本质,启迪思想!
音乐让人民心贴心:希腊艺术家圆梦中国舞台
哲学中的幸福三个维度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深度解析人生幸福的真谛
深度剖析: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哲学
揭秘人生幸福密码:十大幸福感来源大公开!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深度剖析人生追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