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设计
亲子剪纸艺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家庭创意设计#
spContent=中国传统手工艺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经过不同时期能工巧匠对传统手工艺的推进,在新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报以关注、倾注热情。在这里我们云课堂要和非遗传人、跨界文创伙伴们一起,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结合,碰撞火花。为传统手工艺做出更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传统手工艺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经过不同时期能工巧匠对传统手工艺的推进,在新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报以关注、倾注热情。在这里我们云课堂要和非遗传人、跨界文创伙伴们一起,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结合,碰撞火花。为传统手工艺做出更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类课程,从课程教学生态、课程实践生态、课程服务生态探究传统师徒关系和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在线教学实践新模式。在课程中,主讲人作为非遗引领员引领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和文化,感知手工艺尊重生命的个性,让学生“知非遗”;感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之美,提升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非遗”,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思维,训练学生发现解决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传承的能力;在“创非遗”中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颠覆、重构与升华,打造“传•承•创•新”复合导师团,拓展“教学-实践—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帮助学生运用系统的专业体系和统筹实践的方法,来探寻劳动中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新联系,提升以专业技能和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高校教育推动创新成果反哺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授课目标
本课程是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类课程,从课程教学生态、课程实践生态、课程服务生态探究传统师徒关系和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在线教学实践新模式。在课程中,主讲人作为非遗引领员引领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和文化,感知手工艺尊重生命的个性,让学生“知非遗”;感知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之美,提升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非遗”,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思维,训练学生发现解决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传承的能力;在“创非遗”中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颠覆、重构与升华,打造“传•承•创•新”复合导师团,拓展“教学-实践—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从技术到艺术再到做人。帮助学生运用系统的专业体系和统筹实践的方法,来探寻劳动中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新联系,提升以专业技能和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助力高校教育推动创新成果反哺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香包文化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从香包的由来、香包的题材、香包的织绣、香包的功能四个角度介绍香包文化,介绍香包中承载的大量文化信息,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
1.1 香包文化(上)
1.2 香包文化(下)
【第二部分】香包中的艺术与科学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从医疗保健的科学性到审美特色的艺术性,香包是二者完美的结合体,彰显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瑰丽。
2.1 香包的科学性
2.2 香包的艺术性
【第三部分】我和传人有约之徐州香包传人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通过和非遗传人对话的形式,了解传人眼中的徐州香包,了解传人背后的坚守故事,了解传人传承过程中的创新,以便更好的了解中国匠人精神。
3.1 我和传人有约之徐州香包传人(上)— 传人眼中的香包
3.2 我和传人有约之徐州香包传人(下)— 香包的创新传承
【第四部分】非遗传人教你做徐州香包
课时目标:我们邀请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传人井秋红教我们做心型香包,亲身体验从材料准备到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实践,到香包的制作完成全过程;并在徐州香包制作过程中,学会做事情的态度,深入地了解匠人精神。
4.1 非遗传人教你做徐州香包
【第五部分】三人行之徐州香包与文化创意融合传承路径探讨
课时目标:分上中下三部分,通过和非遗传人、设计师三方对话的形式,了解传人眼中的徐州香包。
5.1 三人行之徐州香包与文化创意融合传承路径探讨(上)—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融合的方法
5.2 三人行之徐州香包与文化创意融合传承路径探讨(中)—非遗香包与现代空间的主要矛盾
5.3 三人行之徐州香包与文化创意融合传承路径探讨(下)—如何通过设计把香包融入现代空间
【第六部分】设计传承探索之发现问题
课时目标:与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香包背后的文化,探讨其与现代社会融合面临的问题。
6.1 设计传承探索之发现问题—谈谈徐州香包和现代社会融合的问题
【第七部分】设计传承探索之头脑风暴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与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学会文化创意的方法,同时探讨和现代社会设计融合的方向。
7.1 头脑风暴(上)—徐州香包和现代社会设计融合的方向
7.2 头脑风暴(下)—徐州香包和现代社会设计融合的方向
【第八部分】设计传承探索之设计初步实现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与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现代传承进行定位,并探索创造文化创意产品,推动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
8.1 设计初步实现(上)—“用艺术品的设计理念”设计传承探索
8.2 设计初步实现(下)—“用艺术品的设计理念”设计传承探索
【第九部分】设计传承探索之和传人探讨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通过和非遗传人、设计师、大学生自由交流的形式,对前面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了解香包制作中必须坚持什么?香包制作中有什么不可触碰的禁忌?谈谈香包中的香和香味变化?
9.1 和传人探讨(上)—文化创意设计传承探索
9.2 和传人探讨(下)—文化创意设计传承探索
【第十部分】设计传承探索之初步方案呈现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与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探索设计传承方案。
10.1 初步方案呈现(上)—文化创意设计传承探索
10.2 初步方案呈现(下)—文化创意设计传承探索
【第十一部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意设计路径探索
课时目标:分上下两部分,基于部分已经取得成效的案例和经验,从文化内容、造物美学、文化加值这三个维度进行可行性探讨,探索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意设计路径。
11.1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意设计路径探索(上)
11.2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意设计路径探索(下)
【第十二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和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课时目标:分四部分,选择中国典型传统手工艺,比较分析其传承模式,梳理传承的典型做法,挖掘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指出传统手工艺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2.1 传统手工艺之传承模式
12.2 传统手工艺传承之典型做法
12.3 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12.4 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十三部分】传统手工艺与社会创新设计及案例鉴赏
课时目标:分四部分,通过观摩、分析具体的社会创新案例,探讨与传统手工艺行业的联系与发展的可能性。
13.1 润物细无声—推动社会创新的设计
13.2 情感的共鸣—社会创新设计案例鉴赏
13.3 触觉的意义—基于手工艺的设计案例鉴赏
13.4 打开新思路—徐州香包的创新发展可能性
【第十四部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及案例分析
课时目标:分四部分,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及传承方式的分析,提出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提升市场认可和接受这一根本目的,从市场创新、功能创新及传承路径创新三个角度探讨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的内容和思路。
14.1 传统手工艺为什么要传承创新
14.2 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之市场创新
14.3 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之功能创新
14.4 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之传承路径创新
【第十五部分】 徐州香包在现代的和谐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15.1 香包与现代生活语境的和谐传承
15.2 香包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附1: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中的养生与保健
课时目标:分两部分,从香包与中医药的渊源到中草药香包对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从药理知识到实际操作,探究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独特底蕴,领略中医药文化魅力。
附1.1 香包与中医药的渊源
附1.2 中草药香包对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附2:“过年啦!”--春节福包创意设计与手工制作
课时目标:本部分为拓展实践环节,以大学生为认知主体,带领学生通过春节福包的创意与制作,把2 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创新联结起来,用4 个关键词,教会学生1 个文化创意设计的办法。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的热情,引导学生把传统节日和非遗手工艺的精神传播融入到新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劳作体验,实现引导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悟、在悟中学,多渠道提升审美,勤协作激发创新,浸润非遗匠心,内化时代精神的教学目标。
附2.1“过年啦!”--春节福包创意设计与手工制作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无先修课程要求。
参考资料
主要资料:
[1]徐艺乙.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6.
[2]潘鲁生.手艺创意[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杨阳.香包--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5.
[3]谢华.精编黄帝内经[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4]王金华等.中国民间绣荷包[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7.
[5]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7]包泉万.中国民间荷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8]章用秀.鉴藏香荷包[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9]张辰龙,黄世佐.香包与医疗保健[J] .亚太传统医药, 2007.
[10]効天庆.从"香草"的美学意蕴看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建构[J].甘肃高师学报,2009(03) .
[11]张权.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外周血NKp46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09) .
[12](意)埃佐·曼奇尼著钟芳/马谨译.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13] 丁芊妤,陈幸伊. 基于高校地域文化考察下的传统手工艺体验与传承——以黔东南地区为例[J]. 中国地名. 2019(10).
[14]高阳,李雨珊,周茹.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手工艺传承及现代化路径转型研究——以云南周城地区为例[J]. 戏剧之家. 2019(34): 201-204.
[15]胡继艳. 基于设计创新视角的安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9(04): 92-97.
[16]胡媛,韦艳萍.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实践——以钦州坭兴陶填泥技术为例[J]. 歌海. 2019(05).
[17]刘心瑜.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四川泸州油纸伞为例[J]. 艺术科技. 2019, 32(13): 57-58.
[18]彭佳,唐林伟. 我国非遗手工艺传承研究:背景、内容与展望[J]. 当代职业教育. 2019(06).
[19]吴师彦. 新媒体视野下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50).
常见问题
Q:我没有学过美术、设计,可以选课吗?
A:可以,因为本课程是零起点教学,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了解手工艺背后的故事;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Q:我从没摸过针线,完成课程需要亲手制作吗?
A:课程中会邀请非遗传人带我们一起做,但完成课程不需要亲手制作,不影响成绩。只是想通过传人约你做香包的制作全过程,了解传人的故事,学会做事情的态度,深入地了解匠人精神。
网址: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设计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022
相关内容
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文化创意设计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手工艺
第6课:传统文化手工艺制作(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
指尖上的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
中国十大传统手工艺
传统文化体验,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