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散札
尝试阅读非小说类书籍,如旅行札记、游记等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旅行阅读#
内容简介 · · · · · ·
《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稿主要来自“两赵纪念馆”珍藏的手稿十七篇,作者生前整理自存的报刊剪辑文稿二十七篇,辅之以我们检索各种数据库所得的十二篇,共计五十六篇,这些篇目与《我的读书生涯》一书均无重复。其中发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文章,由于处在战乱年代,纸张粗糙,排印技术落后,模糊不清的文字较多,这次整理时,凡有手稿的都依手稿做了校正;作者生前作过修正的,均按作者校订的付印;实在难于辩识的,只好以口口替代。个别文章如《一些可能的文学理论》发表时曾有脱文,《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编者按手稿作了补正,在手稿中发现的后续内容,也一起归并发表。赵先生还有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中、短篇译作,由于《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体例和篇幅关系,未能结集于此,期望以后能有机会以译作集的形式另行编辑出版。
赵萝蕤教授(1912年5月9日-1998年1月1日)是我...
(展开全部)
《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稿主要来自“两赵纪念馆”珍藏的手稿十七篇,作者生前整理自存的报刊剪辑文稿二十七篇,辅之以我们检索各种数据库所得的十二篇,共计五十六篇,这些篇目与《我的读书生涯》一书均无重复。其中发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文章,由于处在战乱年代,纸张粗糙,排印技术落后,模糊不清的文字较多,这次整理时,凡有手稿的都依手稿做了校正;作者生前作过修正的,均按作者校订的付印;实在难于辩识的,只好以口口替代。个别文章如《一些可能的文学理论》发表时曾有脱文,《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编者按手稿作了补正,在手稿中发现的后续内容,也一起归并发表。赵先生还有散见于各种报刊的中、短篇译作,由于《凤凰读书文丛:读书生活散札》体例和篇幅关系,未能结集于此,期望以后能有机会以译作集的形式另行编辑出版。
赵萝蕤教授(1912年5月9日-1998年1月1日)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英美文学的研究学者。她的学术成就蜚声中外,除了《草叶集》、《荒原》和诸多中、短篇译作及主编《欧洲文学史》外,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杂文诗歌之作,或已刊诸报刊,或未曾发表。
1996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先生的《我的读书生涯》,收录自1940年至其谢世前的三十四篇文章。其实她的著述远远不止这些,因此,继续搜集和出版赵萝蕤先生的著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件事情。
2006年春,赵萝蕤胞弟景心、景德、景伦三位先生捐资,与湖州师范学院一起在赵先生的故里建造了“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他们捐赠了赵紫宸父女的部分遗物,其中包括赵萝蕤的手稿和她生前保存的作品剪报。这些剪报大部分发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数手稿未发表过。这些文稿在当代得已难得一见,予以结集出版,既是馆方的责任,也是读者的祈盼。
本文集的编辑出版,缘由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与湖州贤达徐重庆先生的合力推动。徐雁教授曾两次参访湖州师院“两赵纪念馆”,以他特有的学术敏感,深知两位赵先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2006年秋,在首次参观纪念馆后他就写了“昨日校花,,系列之《才学人生——赵萝蕤》一文,在网上风靡一时。徐重庆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学者、地方文史专家,也是“两赵纪念馆”建于湖州师院的撮合者,与徐雁教授文缘颇深。由于“两赵纪念馆”具有收藏部分赵萝蕤教授手稿和著述剪报的文献资源优势,为其第二次结集出书的历史任务,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纪念馆的身上。在两位徐先生的热心推动下,今年5月底,徐雁教授约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欲祥先生、福州文联林公武先生同行湖州,与我们共同谋划了本诗文集的整理编印事宜,并在征得了赵景心先生的同意和授权后,在暑假中正式启动了赵萝蕤文稿的收集整理工作。
读书生活散札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赵萝蕤教授(1912年5月9日-1998年1月1日)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英美文学的研究学者。她的学术成就蜚声中外,除了《草叶集》、《荒原》和诸多中、短篇译作及主编《欧洲文学史》外,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杂文诗歌之作,或已刊诸报刊,或未曾发表。
1996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先生的《我的读书生涯》,收录自1940年至其谢世前的三十四篇文章。其实她的著述远远不止这些,因此,继续搜集和出版赵萝蕤先生的著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件事情。
2006年春,赵萝蕤胞弟景心、景德、景伦三位先生捐资,与湖州师范学院一起在赵先生的故里建造了“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他们捐赠了赵紫宸父女的部分遗物,其中包括赵萝蕤的手稿和她生前保存的作品剪报。这些剪报大部分发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数手稿未发表过。这些文稿在当代得已难得一见,予以结集出版,既是馆方的责任,...
(展开全部)
赵萝蕤教授(1912年5月9日-1998年1月1日)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英美文学的研究学者。她的学术成就蜚声中外,除了《草叶集》、《荒原》和诸多中、短篇译作及主编《欧洲文学史》外,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杂文诗歌之作,或已刊诸报刊,或未曾发表。
1996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先生的《我的读书生涯》,收录自1940年至其谢世前的三十四篇文章。其实她的著述远远不止这些,因此,继续搜集和出版赵萝蕤先生的著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件事情。
2006年春,赵萝蕤胞弟景心、景德、景伦三位先生捐资,与湖州师范学院一起在赵先生的故里建造了“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他们捐赠了赵紫宸父女的部分遗物,其中包括赵萝蕤的手稿和她生前保存的作品剪报。这些剪报大部分发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多数手稿未发表过。这些文稿在当代得已难得一见,予以结集出版,既是馆方的责任,也是读者的祈盼。
目录 · · · · · ·
演变
一锅焦饭一锅焦肉
棤庐记
一个乐观者
“象牙”的故事
记桃园村
· · · · · · (更多)
丛书信息 · · · · · ·
凤凰读书文丛(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谷林书简》《开卷闲话五编》《秋禾行旅记》《野坡散记》《吕剑诗文别集》 。
喜欢读"读书生活散札"的人也喜欢 · · · · · ·
0 有用 滚.滚.滚! 2023-01-04 20:29:23 辽宁
书内含杂文记事,文章评论,文学理论。文笔细腻,情感丰富。 [我想在十分寂寞,极度怅惘时藉那区区的舌头回一转苏州,上一次北平,好像还在那旧时的家里一样。] 这样的情感我也常有,为了一口廉价的小吃,并不是慰藉舌头,只是想再回一次东北小县城。 《厨房怨》一代才女,囿于厨房,读书,写作,思考常因饭糊,水干等琐事而打扰中断。陈梦家能安心研究学术,应有赵萝蕤挡下这种种家庭琐事的功劳。 《一个乐观者》中写了早年... 书内含杂文记事,文章评论,文学理论。文笔细腻,情感丰富。 [我想在十分寂寞,极度怅惘时藉那区区的舌头回一转苏州,上一次北平,好像还在那旧时的家里一样。] 这样的情感我也常有,为了一口廉价的小吃,并不是慰藉舌头,只是想再回一次东北小县城。 《厨房怨》一代才女,囿于厨房,读书,写作,思考常因饭糊,水干等琐事而打扰中断。陈梦家能安心研究学术,应有赵萝蕤挡下这种种家庭琐事的功劳。 《一个乐观者》中写了早年生活的心态,乐观主义,但依然抵不住,特殊年代的重重变故,患了精神分裂,但也幸于这种心态吧,最终她比陈梦家更坚强的挺过了黑暗,那一度失常的精神脉络重新修复。 读书的好处在于,你总能发现原来你说不清的感受,感觉,早已被世上某个人说明白,讲清楚,总结好藏在书中某处。 (展开)
我要写书评读书生活散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赵萝蕤的译笔余墨
睡前捧读新收到的凤凰读书文从系列的新书:《读书生活散札》,这是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赵萝蕤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菁菁少年至古稀之年的多篇散文和诗歌。 知道赵萝蕤是因为“新月”派的著名诗人陈梦家,两人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对不可多得的伉俪,知道陈梦家在...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在外流荡了多少年,甜头(舌头?)的鉴别带来了多少不同的情绪。离开原地万里之遥,而吃到那地方的类似的东西,就不免怀念到那地方,有时甚至因怀念那地方而想吃那地方的东西。好像吃了那东西就回了那地方似的。昆明的食类可算得多了,有多少人是因想念某处某人某境而吃那东西的。 每逢进城我就喜欢掬三块钱买一个蟹壳黄吃。那烘桶是有几分像的,只是少一个风箱。当热气腾腾,脆而松的小烧饼从一个操类似那地方口音的人的火钳上...
2023-08-25 23:05:25
JIDUDU (小鸡哔哔哔哟)
81年去美国新墨西哥州的Albuquerque拜访旧友和老师,看展逛集市,体验印第安文化,还记了每天吃什么: 在集市吃了纳瓦荷(印第安部族)式午餐:浮表松软、上涂蜂蜜的炸面包。还有印第安式的灰色薄饼。 和朋友在西班牙风味的饭馆吃了奶酪塞辣椒、肉糜塞玉米饼蘸辣酱、油炸馅饼。“口味都失之浓浊,我不能欣赏。” 在朋友家吃的早餐有甜瓜、烫饼抹兰葚酱肉饼,炒鸡蛋和绿茶。 在老师家吃的晚餐”饭菜丰盛,饮料是酸果汁和冰茶,正... (1回应)
2016-02-24 13:16:07
网址:读书生活散札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975
相关内容
致闪闪发光的你读书札记.docx书香浸润青春札记
快乐是一种能力:生活哲学札记
略论苏轼《阳羡帖》信札
四月书单,小众散文写人生哲理,读完这6本书,突然不浮躁了
清荷札记:静下心来,享受生活
鲁迅的字母印章&日文亲笔信札
励志中国:徐志摩散文集
作家孙犁的读书生活
读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