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教授创办读书会: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习惯,而且相伴终身!
知识的乐趣是终身的追求,读书是最好的陪伴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知识海洋#
阿拉上海有这样一位退休老教授,她虽然年过七旬,却精力旺盛——带领着一群喜爱阅读的书友,经过六年运作,从一个市民自发的阅读分享模式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读书会品牌。“梦想读书会”是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赛事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图书馆2023阅读季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位老教授的读书会和上海近八十家读书组织一道报名参与了“十佳”读书会称号的竞逐,其中四十多家赴上图东馆开展了读书活动的线下展示,最终,她的读书会入选并获评“十佳”读书会。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走进上海图书馆东馆阅读推广区,邀请上海“十佳”读书会代表、“潘老师读书会”创始人潘肖珏老师分享她的人生感悟和阅读理念。
03:06
《上海会客厅》节目
在上图东馆第一次见到潘肖珏老师时,记者无法想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今年已经75岁了——她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有一股由内而外的活力,有一股让人无法拒绝的热情。
而现场第一次聆听她讲座的市民朋友,在“梦想读书会”活动结束之后,纷纷上前主动要求加她微信。
上海“十佳”读书会代表、“潘老师读书会”创始人潘肖珏老师
潘老师是一名大学退休老师,她长期从事公共关系研究,是国内高校当中最早的公共关系教授之一。她先后出版了《企业文化教程》《CIS企业形象策划》《品牌战略》等多部著作,其中《公关语言艺术》一书还是国内第一本公共关系语言类专著。
潘老师说自己有三大爱好:“读书·写书·教书”,教书是因为她担任大学老师多年,写书是因为她作为中国公关教研领域知名学者,出版相关著作几十部,而阅读则是她从小培养至今的习惯。
潘肖珏老师出版的部分著作
2018年8月,已经退休多年的潘老师启动了“深度阅读”读书模式,2020年12月11日,“深度阅读”更名为“潘老师读书会”,从“深度阅读”到读书会,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谈到个人去创建读书会的原因时,潘老师告诉记者:
六年前,我在读一本书时产生创建读书会想法。因为我一生喜欢读书,自己之前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私密之事,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找了三五知己开始一起阅读分享,这本书我们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可以各谈各的看法,觉得这样还蛮有劲的,慢慢的,读书会的半径在慢慢扩大,参与进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据悉,“潘老师读书会”最初创办时,中老年书友比较多,退休市民比较多。而随着读书会的发展壮大,年轻的书友也不断加入其中,00后也有了,还有祖孙三代和母女书友这样的家庭组合。
2019年4月,潘老师邀请专家参与“深度阅读”活动
潘老师和书友们一道在线下做活动,通过直播同步分享
潘老师和书友们读国学,也读文学;读历史,也读诗词。他们做线上直播连麦,线下进行头脑风暴。书友们自发担任导读,也邀请社会各路大咖来客串指导。潘老师和书友们还把读书成果转化为艺术表达方式,组建了朗诵、时装队和合唱团,每年都有舞台表演活动,真可谓是搞得有声有色。此外,潘老师还热心社会公益,和书友们去嘉兴路街道参与“无声读书会”的导读,与聋哑人一起读诗经,读养生。
2023年9月24日,“潘老师读书会”五周年活动暨新书发布活动
《寻找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是“奇迹”》(潘肖珏 著)
2023年9月24日,对潘老师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在嘉兴路街道文化中心举办了“潘老师读书会”五周年活动,潘老师首发了自己的新书《寻找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是“奇迹”》,书中讲述了她与疾病斗争的真实经历和亲身感悟,而这场活动也是参加的书友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当天,作为潘老师的老友,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等十几位专家学者赶来站台打Call,并致辞发言。
潘老师和志愿者、博士书友以及嘉兴路街道代表合影(合影左4为支锡凤老师,合影左5为潘肖珏老师)
作为潘老师的助理,今年70岁的支锡凤老师在2018年与潘老师认识,去年12月份刚刚从某行业协会管理岗位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读书会工作,她告诉记者:
实际上我自己是工科出身,但我骨子里面喜欢文学,2018年认识潘老师以后,我们开始在一起读书,而且非常愉快,从读张爱玲小说一直到国学。现在,我也成为了导读老师,我导读了张爱玲的《心经》,还导读了王阳明的心学。
“潘老师读书会”最初是由潘老师以及市民自发策划参与发起的,随着不断完善,现在运作已经比较成熟。潘老师告诉记者,一开始,书友们曾经通过“众筹”方式来支持读书会:
虽然我们是公益的,但公益也要花钱,场地费和专家费怎么办?所以当时,书友们每人每天出一块钱,一年就是365元,我们用这些支付场地的开销和专家的费用。后来因为读书会有知名度了,很多街道都有文化中心,有些街道愿意为读书会免费提供场地,因为我们在传播的是正能量,专家也不是完全冲着费用来,再加上好朋友的支持,我们就不需要书友承担费用了。
记者发现,“潘老师读书会”有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许多专家都来读书会讲课,也有运作团队,他们乐于奉献,参与读书会的运营和管理。而在其书友当中,有热爱交流的书友,还有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一支高学历团队,8位博士,而且许多都是科研单位和高校老师。
“潘老师读书会”组织架构
在上图东馆阅读推广区“梦想读书会”评选现场,潘老师在台上向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读者观察员介绍了读书会的“长计划+短安排”的阅读思路,以长远规划和深度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让成员真正地“读懂书、会读书”。活动之后,潘老师向记者解读了“长计划+短安排”的具体操作模式:
“长计划”就是这一年我们的阅读计划,比如说,像《红楼梦》的阅读分享都是贯穿整个全年的,2024年已经是第二年开展了,因为《红楼梦》太有讲头,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也分享了将近一年,另外,嘉兴路街道支持国学的阅读分享也是年度的。
“短安排”就是跟着时下的一些热门话题,比如说大家在议论的电视剧《人世间》,还有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我们也会做一场分享,讲讲90年代阿拉自己的《繁花》。所有的这些阅读分享有直播,有线下,有视频和音频,形式多样化。
在充满“梦想”的当下,潘老师带领她的书友们一道参与了这次“梦想读书会”的活动,而她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见解:
我深深感到,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习惯,而且是一种相伴终身的习惯。因为有了这样的习惯,我们就能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圣贤对话;也因为这样的习惯,让我们慢慢具备了寻找自己,叩问灵魂的能力。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盘点人生的认知边界在延伸,朝着纯粹通达的方向努力。
我更深感,只有好好沉浸在书的阅读中,才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具备应对“无常”的能力。让我们读好书,好读书,终身保持这个好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一位书友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去做这个事情(阅读分享),而这就是读书会的魅力所在。”
举报/反馈
网址:75岁老教授创办读书会: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习惯,而且相伴终身! https://klqsh.com/news/view/150331
相关内容
养成读书快乐生活的好习惯演讲稿养成读书快乐生活的好习惯演讲稿范文(12篇)
重读经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养成读书快乐生活的好习惯演讲稿(通用8篇)
养成读书快乐生活的好习惯演讲稿范文(精选8篇)
养成读书快乐生活的好习惯演讲稿范文(精选16篇)
深夜嗑本书:年度好书推荐!七大必读书单原子习惯、反智...让自己成为温柔而坚定的大人
关于读书分享会推荐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
12个读书好习惯:让阅读不再辛苦,成为一种享受
50岁的我,今年读了50本书,最爱这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