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 志愿服务点亮科学梦想——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教育乡村行专项行动
科技进步推动教育公平,乡村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创新与教育#
盛夏的豫西大地,骄阳似火却挡不住科技志愿服务的炽热情怀。7至8月,黄河科技学院“科普育苗”项目团队,依托中国科协“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组建“繁星支教团”深入洛阳市伊川县的高山镇中心小学、闫洼小学和洞子沟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科技教育乡村行”专项行动。这支由45名各专业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科学素养调研、趣味科普、非遗探究、乡土实践相结合,为482名乡村少年点燃科学梦想,助力乡村科学教育发展。
精准把脉:开展科学素养基线调研
活动伊始,志愿者面向三所小学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素养调研,通过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兴趣等维度的调查问卷,全面了解乡村小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基础性调研为后续支教内容的精准设计和资源的有效投放提供了重要依据,确保活动“对症下药”,服务于乡村少年的科学教育需求。
趣味科普,让科学“活”起来
基于调研反映的兴趣点和知识薄弱环节,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跳舞的盐粒”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声波的振动,“绽放的纸花”演示了毛细现象,“会喝水的瓶子”则揭示了大气压强的奥秘。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将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的奇妙体验,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非遗探秘,寻找传统中的科学智慧
科技支教活动创新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蓝晒显影”中,孩子们探索了光化学反应的奇妙;制作“漆扇”时,了解了液体表面张力和色彩融合;拆解“滚灯”结构,领悟了力学平衡的巧妙;学习“竹编”技艺,感受了材料韧性与几何结构的结合。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拓宽了科学认知的维度。
捐赠“科学角”,点亮未来希望
为建立支持乡村科学教育的长效机制,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向高山镇中心小学捐赠百余件天文望远镜、显微镜、地球仪、编程机器人、科学图书及《未来科学家成长手册》等器材资料,建成了高山镇第一间设施较为完备的小学科学教室。精准回应了前期调研中发现的乡村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孩子们打造了长期探索科学、放飞梦想的实体空间。高山镇中心小学校长马京轩表示:“黄河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不仅带来了知识和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教育现状评估,‘科学角’更解决了我们科学教育设施不足的燃眉之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窗户。”
乡土调研,科技赋能特色产业
志愿者们走出课堂,将科学探究延伸至田间地头,深入伊川县白杨镇丹参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当地特色物产丹参,向农技专家请教种植经验和技术难点。志愿者们设置了实验区,使用不同配比的泥土进行丹参种植对比试验,分组详细记录生长指标,探究科学种植方法。根据计划,团队将于十月份重返伊川,结合实验种植生长数据和前期调研成果,完成《伊川丹参种植技术手册(小学生版)》编写,将科技知识融入乡土产业,引导孩子们亲身感受“科技兴农”的力量,在他们心中种下关注家乡、学以致用的种子。
当青春智慧与乡土需求深度耦合,科技志愿服务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青春引擎”,正如洞子沟小学的同学在结课留言中写道:“长大后,我也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用科学改变家乡!”。这场科技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更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在豫西山乡久久回响。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网址: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 志愿服务点亮科学梦想——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教育乡村行专项行动 https://klqsh.com/news/view/151994
相关内容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 志愿服务点亮科学梦想——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教育乡村行专项行动山西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送教下乡
被央视点名的全国首个乡村气象博物馆:科技赋能乡村 科普点亮未来
青春筑梦,书香传情: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开展图书漂流三下乡支教活动
童心护航·情暖乾县——童伴星光志愿服务队与乡村小学的温暖邂逅
丰台区科技科普志愿队开设科技惠老志愿服务活动
【江西新闻客户端】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多个暑期实践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村社可以开展的40个志愿服务活动
我省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青春作笔绘乡土 湖南高校学子在“三下乡”中书写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