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怎样做到“饮食平衡”?

发布时间:2025-08-17 06:44

中医推崇阴阳平衡,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平衡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理念#

《内经》说过,当饮食平衡时可以补精益气,所谓饮食平衡,即食物的性味平衡。如何才能搞清楚食物的性味,保证饮食平衡呢?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每天尽量吃各种不同的食物,尤其从颜色上看,五色俱全

在美国,最大的节日是感恩节,要吃火鸡大餐,中国是春节要吃年夜饭。中国人对饮食相当重视,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系,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美食。中国人谈健康养生,更重视饮食保健,经常会有人问:我的这个病症应该吃什么? 关于饮食的问题,从养生和康复两个方面来思考,平时吃得健康可以防病延年,病时吃得对症可以助身体康复

谈到饮食要联系五味,中医将食物之味按五行归类,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内经》是这样描述的,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食物经过腐熟化为精微,藏于五脏,并补充五脏之精。

《内经》还有“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是药物五味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效果,“发散”为有形之邪气化而清除,“涌泄”则是聚无形之邪气成形后排出体外。辛甘通过发散有形之阴邪,助精气化而补足阳气,酸苦通过聚气成形排出无形之邪气,助生津补阴而藏精。

食物和药物在某些情况有交叉,人们除了保证饮食平衡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而选择适合的食物进行调整,例如感觉身体寒冷、嗜睡、少气乏力时可以适当多吃温热的食物,少吃生冷;如果感觉咽千舌燥、起口疮、心烦易怒、皮肤干燥、面红潮热时,可以多吃些清凉性的食物以清热降气生津。

食物中的咸味之用为软,入肾补肾精,盐属于咸味过,是身体必需的,不能多吃,但绝对不能不吃。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可以一周不吃酸、苦、甘、辛四味,不能一天不吃盐。烹调的时候厨师经常说的一话,“放盐加点底味”,显然咸味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同时还可以调和其他四味,咸味属水,在内,其用为软,水主藏精,咸软平衡精的收藏与气化,阴阳属性为平,居中。

如果一个正常人只是为了养生,该如何平衡自己的饮食呢?《内经》说:“素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当饮食平衡时可以补精益气,最好的方法是尽量保证五味俱全,如何知道五味俱全呢? 我们平时吃饭时也很难搞清楚食物的性味,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吃多种不同的食物,尤其从颜色上看,五色俱全。

对于患者来说,又该如何通过饮食的搭配帮助康复呢? 由于病症的不同,五味搭配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来看其中一种情况,《内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第一,当五脏有病时,根据五脏的五行属性,可以选择一定的五味进行调整;第二,五味所对应的是食物,而不是药物,以补精为主。

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是什么病? 这里的色主要是指面色,正常人是不应该表现出某一种面色特别突出,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是因为中国人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带,黄色属土,居中央,但也不是像黄疸那样,应该是微黄,黄里还带有少量红色等。其他任何面色特别突出显现都属于异常,是由脏腑气机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治疗当缓急解郁:肝肾位于下焦,其气机郁滞,治以辛甘发散从下而上;心肺位于上焦,其气机瘀滞,治以酸苦收敛,从上而下;脾居中焦,治以调和,用中性之威味。

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五味对应的食物在《内经》中有很详细的描述:“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这些食物很多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五味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不一定是明显感觉到的,很多是其自然属性。总之,养生保健饮食要多样,包括谷、果、畜、菜,五色俱全;康复饮食要根据诊断选择正确的食物,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改变治疗方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从中医的角度,怎样做到“饮食平衡”? https://klqsh.com/news/view/159983

相关内容

怎样让健康饮食平衡
日常饮食如何做到平衡膳食?
饮食怎样才算平衡?
怎样饮食平衡又健康?
平衡的饮食是什么样的呢
如何做到膳食营养平衡?
饮食平衡
平衡的饮食要怎么吃呢
怎么做到健康饮食
粗粮、杂粮和全谷物的真相!健康饮食中医视角大揭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