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大师钟成泉羊城说“味趣”:广交会潮味暖侨心
品味经典小说领略大师笔触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小说鉴赏#
8月16日下午,南国书香节广东馆书香与味趣共舞。“潮菜大师的味趣江湖:钟成泉美食掌故分享会”尚未开场,台下已座无虚席。
活动分享中,钟叔手作鸡蛋酥与糖方,令在场听众无不赞叹。而在“听故事、品真味”的沉浸式体验中,钟叔还将六十多年前潮菜与广交会的渊源娓娓道来。恰逢书香节所在的场地便是当下的广交会展馆,钟叔的这一深情回顾,犹如一阵悠远的历史回响。
妙趣掌故,舌尖上的潮汕记忆
作为掌勺五十余载的潮菜宗师,钟成泉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尊敬的前辈,也是美食作家沈嘉禄笔下的“食神”。
活动一开场,钟叔便以其特有的爽朗和幽默,引得全场笑声与掌声交织。他表示,身为1971年汕头饮食服务公司培训的16名厨师之一,虽岁月流转,师兄弟们早已在公园遛狗、带娃享受退休时光,他仍坚守一线。
钟叔坦言著书纯属“不小心入坑”,《潮菜心解》与《味趣》本是为潮菜传承而整理、记录的毕生心得,却意外收到不少圈外好评。《味趣》更在前两日荣获第七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十佳银龄阅读作品的称号。其繁体版《潮菜味趣》由香港三联书店推出,上月曾登顶香港书展畅销榜。
活动现场,钟叔信手拈来书中的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潮汕古法“香粥”里曾有小青蛙的身影,独特的历史缘由承载着旧时风味;因黄花鱼头中有一块小石,多年以前,渔民会以特定节奏“敲竹梆”,声波与小石共振,使大量黄花鱼晕头转向而被捕捞,但该方法后因破坏渔业资源平衡而被禁止。
潮菜里的家国侨情
谈及潮菜渊源,钟叔目光炯炯。他认为,地理阻隔反成风味壁垒。海岸线绵长、三江出海的潮汕,先民凭智慧与方言,烹出了自己的味道。随之,他提到千年前韩愈初到潮州时面临的饮食困境:“这位北方来的刺史,看本地海鲜如同妖魔鬼怪,怎吃得惯?”钟叔认为,韩愈的家厨可能用地方食材结合京城的烹饪方法,改变也促进了潮菜的形成。
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延伸,到了清朝末期,汕头开埠后更将潮菜发扬光大了,潮菜通过汕头樟林港码头出海了。
而在国内,潮菜在广州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街头巷尾的散兵游勇式经营,到进入酒楼式经营的历史性跨越。
其间潮菜走出岭东、香飘天下的关键节点,被钟叔郑重道出——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当时许多归国参会的东南亚华侨,在广州遍寻不到一口家乡味。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广州火速在华侨大厦由朱彪初师傅组建首个“潮菜班底”。
1963年,广州南园酒家建成后设立潮菜部,调集潮菜名师经营。潮菜至此真正在广州扎根,影响力不断提升。
钟叔满怀敬意地报出蔡福强、李树龙、罗荣元、陈汉华、蔡培龙等一代汕头名厨的名字。“很多师傅都来到广州,到南园酒家,为来自各个国家的潮籍乡亲做菜,慰藉游子的乡愁。”“这一潮味,盛着国家对华侨的深情,也盛着游子对‘家己人’滋味的念想,带着厚重的历史温度。”钟叔总结道。
改革开放后,潮菜在广州全面开花,成为广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不止步的探索之心
互动环节,钟叔兴致勃勃地与现场听众传授超市选材秘诀,而被问及最爱哪道菜,他笑着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己做的都喜欢!”
而在此前花城文学院进行的访谈中,钟叔则提到,潮菜跟很多菜系都一样,一直在不断发展前进。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出新”的理念,强调借鉴融合是潮菜生命力的源泉。比如有次在香港的意大利餐厅品尝德国咸猪手,觉得好吃,受到启发,他便巧妙结合潮汕调料与烹饪技法对之进行改良,成功将其纳入自家东海酒楼菜单。
钟叔深有感触:“如果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品尝人家的菜,你不吸收、不利用,你永远就停留在一个点。”
面对“若能重回40年前,会如何选择人生路”的假设,钟叔的回答透着潮人的勇闯精神:“我肯定不会重新再去做已知的事,我肯定会重新找一种,闯一下另一番人生。”
这份永不止步的探索之心,恰是他与潮菜共有的灵魂,生动诠释了潮菜在坚守本味中拥抱世界、在融合创新里生生不息的真谛。
文|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林菁
图|主办方供图
网址:潮菜大师钟成泉羊城说“味趣”:广交会潮味暖侨心 https://klqsh.com/news/view/162816
相关内容
十万份美食免费尝 八方学子共品泉州味羊城晚报
羊大师科普:8个居家防潮妙招拯救潮湿季!
家里总被潮湿问题困扰?学会这4个处理方法,让你不再被潮湿折磨
最新美食的趣味(三十篇)
屋里潮湿味道难闻怎么办(房间里面潮湿,霉味大,怎么办有什么办法)
舌尖上的城市灵魂:这10道美食,藏着中国最地道的文化密码
『聚有趣,潮好玩』,三里屯太古里打造全新潮玩社交空间
百味火锅 花样繁多
九大地方特色美食风味揭秘——让味蕾带你领略各地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