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人的风俗,到底都是怎么来的?
看到自己拍的照片,感叹‘这是什么角度,怎么这么丑?’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笑点低的日常#
中国人的风俗,这个话题非常大,就算写上十本八本书也不算多。在解放前出版过一套各地风俗的书,按照地域分为东南卷、西北卷、东北卷、北方卷、中原卷、西南卷等等,总共有一百多万字。
所以想要用一篇文章来述介绍中国的风俗,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读者收获不了多少知识。老严思来想去,不如独辟蹊径,从中国人风俗来源的角度来介绍风俗的类别。
1、来自史前的传承
我们经常说,在世界各上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传承了下来,其他文明都灭绝了。但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其中包括中国人普遍的一些风俗习惯。
其中最为突出的风俗莫过于祭祀了。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祭祀的风俗,但是中国人的风俗别具一格。中国人祭祀的对象是神和自己的祖宗,其实这是合二为一的。因为中国人的祖宗一直往上追溯,都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
中国人的祭祀形式一直可以追溯到大洪水之前,甚至人类文明刚刚诞生的时候。那时候人神共处,神需要由人提供食物。而提供食物的时候有一定的仪式,包括食物的种类、提供的方式、奉献食物的地点、以及特定的时间等等,还要侍奉神吃饭。
所以直到今天,中国人祭祀的时候要摆贡品,这是食物;要点蜡烛,源于当时给神照亮;要点香,当时神吃饭的时候也要焚烧香草。这些都在《山海经》有明确记载。只有跪拜的动作是后世规定的,当时侍奉神吃饭的时候人匍匐在地,表示不会攻击神。
神是上古时期的一种生物。这一点在老严的多篇文章中都讲到过,但却是理解上述文字的关键。这里不再过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老严更多的文章。
这种祭祀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国有以祭祀为主的节日,比如清明节、鬼节,而在其他很多节日里,也都有丰富的祭祀内容,比如除夕、端午、中秋等等。
2、来自儒家的习俗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以至于有的人把儒家思想叫作儒教,或者把儒家的礼乐制度叫做礼教。这么长时间的统治级别的灌输,在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思想意识。
比如长幼有序,这个意识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年夜饭的时候座位的布局,也不仅仅是开会或者合影时候的次序安排,甚至在上下级的任命方面,在资历认定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在礼尚往来方面,在婚礼在葬礼在成年礼在压岁钱方面,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起着重大作用。当然这些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大多数其实即使在今天也具有积极意义。长幼有序是社会秩序的健康补充。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但是中华民族骨子里依然是儒家的。我们用儒家的哲学去思考,用儒家的原则去交友,用儒家的方式去协调九族关系,许多儒家的礼仪礼节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3、来自宗教的规范
中国本土的宗教,被历史承认而且至今犹存的只有道教。但是佛教传到中国已经两千年左右了,其中大量融入了中国内容,因此也算作本土宗教。这两种宗教促成了大量的中国风俗。
跟道教有关的风俗,比如贴对联,迎财神、祭灶王等等。宗教本身和远古文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跟宗教有关的风俗和远古文明带来的影响有时候有一定的交叉。
中国人跟佛教有关的风俗,比如元宵节的观灯,就来源于佛教教义。佛教认为灯光能够驱散人心中的阴暗。因此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汉明帝就倡导了元宵节设置灯火与民同乐的习俗。
当然信仰其他宗教的中国人,也有各自宗教的节日,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在他们的生活方面,也有一定的宗教痕迹,成为他们风俗的一部分。
4、来自地域的差别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宽度都有五千多公里;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长久的连续发展的国家。这两个因素导致了中国各地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语言方面尤其突出,而在风俗习惯方面,有的也有着明显差别。
比如北方很重视腊八节和冬至节,而在南方基本就没有这两个节日,冬至充其量算个节气。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年夜饭方式虽然已经过去,北方人大年三十就可以走亲戚,南方人正月初二才回娘家的区别依然没有改变。总体来说,北方受满清影响比较大,而南方人的风俗继承着更为久远的历史。
5、来自人类的共有
同处一个地球,同在一个太阳系,甚至说共同拥有一个宇宙,所以人类的有一些习俗是相似的。因为宇宙的运行,必然给地球各地带来大致差不多的时间。而时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因为时间的运行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重要节日,重要节点,这些节日和节点会形成一定的风俗,这些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全人类共有。
比如过年。虽然很多民族的历法不一样,但是岁始岁终,都会有一定的仪式。在中国,以农历为基础推算出来的时间节点,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这样的节日非常多。甚至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一部分演化成了节日,比如冬至、清明节。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仪式和程序,有特定的生活内容。
6、西方的影响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发生大面积碰撞,西方的文化汹涌进入中国,对中国的风俗也产生了大量的影响。比如元旦节,相比于中国土产的春节来说,没有那么隆重,但其实也深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了中国的风俗内涵之一。
因为各种原因,近些年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有的甚至在观念上改变着中国人。比如正式场合穿西装,西式婚礼和试婚制,五月一日互致关于劳动的问候,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关于基督的节日也在一部分年轻人中兴起。对于这些现象是否合理,众说纷纭,只能留给历史去检验了。
7、来自民族的尊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大多数在民族聚居中发展的。因此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不同风俗习惯。很多风俗习惯是具有识别性的。比如大多数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服饰系统,当然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比如塔吉克族的诺鲁孜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在婚丧礼嫁、逢年过节,各民族也有强烈的自身色彩。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也在发展,这是中国人风俗变迁的根本原因。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有大量的风俗习惯已经进入云烟,而保存到今天的,都是精华,都在未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举报/反馈
网址:深度解析:中国人的风俗,到底都是怎么来的? https://klqsh.com/news/view/163852
相关内容
什么是民俗 · 中国民俗学网《追风筝的人》深度解析
为什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深入解析其文化意义!
中国风俗的多元画卷:从古老传承到现代变迁
中国风俗都有哪些
什么是心流状态?怎样才能进入?心流出现的底层逻辑深度解析
中国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什么是风水,风水到底应该怎么看
《追风筝的人》深度解析:为何值得一读
深度解析:品茶的艺术与文化